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精品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7:30: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快乐,在于内心是否充实,从材料二中庄子面对邀请的态度以及最后一句“吾将曳尾于涂中”可知,庄子鄙弃名利富贵,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明确了这些,自圆其说即可。

故答案为:⑴孔子:坚守仁义,安贫乐道。庄子: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⑵【示例1】更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孔子心怀仁义,安贫乐道,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获取的快乐,重义轻利;而庄子追求的快乐只是一己避世隐居独善其身的快乐,缺少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我不赞同。

【示例2】更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生命与自由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庄子鄙弃名利富贵,因为在他看来,珍爱生命,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他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孔子追求的快乐只是“道不行于世”后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自命清高,所以我不赞同。

【点评】⑴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要理解孔子和庄子说的内容。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起胳膊垫着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手段得到的富与贵,对于我,如同天上的浮云。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意思是“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表达自己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保全生命。 由此可总结出答案。

⑵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以任选一种生活方式进行论述。赞成孔子的坚守仁义,安贫乐道的快乐方式,要指出庄子缺少社会责任感的生活方式的不足;赞成庄子保全生命,享受自由的生活方式,要指出孔子自我安慰、自命清高的生活方式的不足。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往表达心意,(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希望能用全境(的政务)来劳烦您.”庄子拿着鱼竿不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yóu),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姬渭大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公田,姬置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姬泣曰:“贼由大子。”大子奔新城。公杀其傅杜原款。

或谓大子:“子辞,君必辩焉。”大子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谁纳我?”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以上僖公四年

姬遂谮二公子曰:“皆知之。”重耳奔蒲,夷吾奔屈。

初,晋侯使士蔿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蔿(wěi)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仇焉;无戎而城,仇必保焉。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仇之保不忠失敬与忠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② , 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及难,公使寺人披③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祛,遂出奔狄。——以上僖公五年

六年春,晋侯使贾华伐屈。夷吾不能守,盟而行。将奔狄,卻芮曰:“后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梁近秦而幸焉。”乃之梁。

【注释】①齐姜:太子申生的母亲。②尨茸:méng róng,蓬乱的样子。③寺人披:叫披的寺人,寺人为内官,即后来的宦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专之渝 , 攘公之羭 坚贞 B. 归胙于公 祭肉 C. 公祭之地,地坟 隆起 D. 被此名也以出 蒙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既与中大夫成谋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B. 子其行乎 其皆出于此乎 C. 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 吴之民方痛心焉 D. 乃之梁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分别用龟甲、蓍草进行了占卜,占卜结果相反,他只相信了吉利的结果,没听从卜人的劝说。

B. 太子申生是个悲剧性的人物,是骊姬阴谋诡计的牺牲品,出逃本可以成为一条出路,他却以自尽来表示抗议。

C. 重耳和夷吾比较聪明,他们知道自己没有过错,又缺少正常的申诉渠道,在灾祸临头时通过外逃来保护自己。

D. 骊姬为了能够让她的亲生儿子成为太子,不惜在用毒辣手段陷害太子之后又嫁祸重耳和夷吾,最终达成自己的目的。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仇之保不忠失敬与忠何以事君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 ②乃徇曰:“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祛,遂出奔狄。 【答案】 (1)A (2)D (3)B

(4)寇仇之保 / 又何慎焉 / 守官废命 / 不敬 / 固仇之保 / 不忠 / 失敬与忠 / 何以事君(错两处扣1分)

(5)①君王没有骊姬,睡不好,吃不饱。如果申辩,骊姬必定有罪。君王年老了,我又不能使他快乐。②(重耳)就当众宣布:“违抗的人就是我的仇人。”重耳跳墙逃走。寺人

披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于是逃亡到狄国。

【解析】【分析】(1)A项,“专之渝,攘公之羭”,“渝”如解释为“坚贞”,则与语境不合,从语境来看,这句话是说“专宠过分会生变乱,会夺去您的所爱”,“渝”,改变,这里是“生变、出现叛乱”之意,考生可联系上下文及成语“至死不渝”来突破。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2)D项,两个“之”都是动词到、往。A项,“既与中大夫成谋”,“与”是介词,和,“与”前后内容不能颠倒;“谷与鱼鳖不可胜食”,“与”是连词,和,“与”前后内容可以颠倒。B项,“子其行乎”,“其”表商量语气,还是;“其皆出于此乎”,“其”表揣测语气,大概,恐怕。C项,“年将寻师焉,焉用慎”,哪里;“吴之民方痛心焉”,“焉”是代词,他。 (3)B项,“表示反抗”与文意不合,从文章第三段太子申生的话来看,他认为君上还没有明察骊姬的罪过,自己带着杀父的罪名出走,没有人会接纳他,并不是用自尽来表示反抗。

(4)首先浏览所给句子,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寇仇之保 / 又何慎焉 / 守官废命 / 不敬 / 固仇之保 / 不忠 / 失敬与忠 / 何以事君”,这段话是说“既然仇敌会来占领,又何必那么谨慎呢?在官位而不接受君命,这是不敬,加固仇敌的城池,这是不忠。失去了恭敬和忠诚,拿什么来侍奉国君呢”,先依据句末语气词“焉”断开一处,再依据对称的句式断开“守官废命 / 不敬 / 固仇之保 / 不忠”这几处,“不敬”和“不忠”结构一致,也就顺势断出“固仇之保”和“守官废命”;“何以……”是固定句式,应断开。考生可以依据这种方式依次断开这个句子。(5) “非”,没有;“居”,睡;“辞”,申辩;“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乐。第二句中,句首添加主语“重耳”;“乃”,就;“徇”,对众宣示;“校者,吾仇也”,判断句;“校”,对抗,违抗;“逾”,越过,跳过;“垣”,墙;“走”,逃跑。 故答案为:⑴A;⑵D;⑶B;

⑷ 寇仇之保 / 又何慎焉 / 守官废命 / 不敬 / 固仇之保 / 不忠 / 失敬与忠 / 何以事君(错两处扣1分)

⑸ ①君王没有骊姬,睡不好,吃不饱。如果申辩,骊姬必定有罪。君王年老了,我又不能使他快乐。②(重耳)就当众宣布:“违抗的人就是我的仇人。”重耳跳墙逃走。寺人披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于是逃亡到狄国。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

义。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

(5)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当初,晋献公想把骊姬立为夫人,便用龟甲来占卜,结果不吉利;然后用蓍草占卜,结果吉利。晋献公说:“照占筮的结果办。”卜人说:“占筮不灵验,龟卜很灵,不如照灵验的办。再说卜筮的兆辞说:‘专宠过分会生变乱,会夺去您的所爱。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过了十年还会有臭味。’一定不能这么做。”晋献公不听卜人的话,把骊姬立为夫人。骊姬生了奚齐,她随嫁的妹妹生了卓子。

到了快要把奚齐立为太子时,骊姬早已和中大夫有了预谋。骊姬对太子申生说:“国君梦见了你母亲齐姜,你一定要赶快去祭祀她。”太子到了曲沃去祭祝,把祭祝的酒肉带回来献给晋献公。晋献公在外打猎,骊姬把祭祀的酒肉在宫中放了六天。晋献公打猎回来,骊姬在酒肉中下了毒药献给献公。晋献公洒酒祭地,地上的土凸起成堆;拿肉给狗吃,狗被毒死;给官中小臣吃,小臣也死了。骊姬哭着说:“是太子想谋害您。”太子逃到了新城,晋献公杀了太子的师傅杜原款。

有人对太子说:“您要申辩。国君一定会辨明是非。”太子说:“君王如果没有了骊姬,会睡不安,吃不饱。我一申辩,骊姬必定会有罪。君王老了,我又不能使他快乐。”那人说:“您想出走吗?”太子说:“君上还没有明察骊姬的罪过,我带着杀父的罪名出走,谁会接纳我呢?”十二月二十七日,太子申生在新城上吊自尽。

骊姬接着又诬陷重耳和夷吾两个公子说:“他们都知道申生的阴谋。”于是,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

当初,晋献公派大夫士蒍为重耳和夷吾修筑蒲城和屈城,不小心,在城墙里放进了柴草。夷吾把这件事告诉了献公。晋献公反而责备了士

。士蒍叩头回答说:“臣下听说,没

有丧事而悲伤,忧愁必定变为仇怨。没有战事而筑城,仇敌必定来占领。既然仇敌会来占领,又何必那么谨慎呢?在官位而不接受君命,这是不敬,加固仇敌的城池,这是不忠。失去了恭敬和忠诚,拿什么来侍奉国君呢?《诗》说:‘心怀德行就是安宁,同宗子弟就是坚城。’国君如果能修德行并巩国宗子的地位,有什么城池比得上呢?三年之后就要用兵,哪里用得着那么谨慎?” 士蒍退下来后作了首诗说:“狐皮袍子毛蓬松,一个国家有三公,我该跟从哪一个?”

到灾祸发生时,晋献公派寺人披去攻打蒲城。重耳说:“君父的命令不能违抗。”于是他通告众人说:“违抗君命的人就是我的仇敌。”重耳翻墙逃走,寺人披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于是逃亡到了狄国。(以上僖公五年)

鲁僖公六年的春天,晋献公派贾华去攻打屈城。夷吾坚守不住,与屈人订立盟约后出走。夷吾准备逃往狄国,卻芮说:“你在重耳之后逃到狄国去,这证明了你有罪,不如去梁国。梁国靠近秦国,而且得到秦国的信任。”于是夷吾去了粱国。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报孙会宗书① (汉)杨恽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厎② , 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

足下哀其愚矇,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默而自守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廷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ロ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其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③: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夫西河魏土④ , 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⑤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夷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无多谈。

【注释】①报孙会宗书:杨恽的友人安定郡太守孙会宗曾写信劝告他。②厎(zhǐ):至。③董生:指董仲舒。④西河魏土:西河是战国时魏所置郡。孙会宗为西河人。⑤段木干:魏文侯时人,守道不仕,文侯尊其为师。田子方:亦魏文侯师。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质无所厎 文质:文采 B. 不足以塞责 塞:弥补 C. 有时而既 既:尽,终 D. 明明求仁义 明明:勉力,努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赐书教督以所不及 莫知计所出 B.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 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