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性能复习题 - 图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3:05: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电子被两个组元吸收,则化合物的电阻就大,接近半导体的性质.

13) 超导体为什么具有完全的抗磁性:外磁场在试样表面感应产生一个磁感应电流。此电流所经路径的电阻为零,所以它产生的附加磁场总是与外磁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而使超导体内的合成磁场为零。于是表现出完全的抗磁性。

14.本征硅的导电机理:在热、光等外界条件的影响下,满带上的价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跃过禁带跃迁至空带而成为自由电子,同时在满带中留下电子空穴,自由电子和电子空穴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15.硼掺杂Si的导电机制: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3价硼元素的杂质(硼,铝,镓,铟),就可以使晶体中空穴浓度大大增加。因为3价元素的原子只有3个价电子,当它顶替晶格中的一个4价元素原子,并与周围的4个硅(或锗)原子组成4个共价键时,缺少一个价电子,形成一个空位。因为,3价元素形成的空位能级非常靠近价带顶的能量,在价电子共有化运动中,相邻的原子上的价电子就很容易来填补这个空位(较跃迁至禁带以上的空带容易的多),从而产生一个空穴。所以每一个三价杂质元素的原子都能接受一个价电子,而在价带中产生一个空穴。

16.砷掺杂Si的导电机理:本征半导体中掺入5价元素(磷,砷,锑)就可使晶体中的自由电子的浓度极大地增加。因为5价元素的原子有5个价电子,当它顶替晶格中的一个4价元素的原子时,余下了1个价电子变成多余的,此电子的能级非常靠近导带底,非常容易进入导带成为自由电子,因而导带中的自由电子较本征半导体显著增多,导电性能大幅度提高。

17.介质损耗的形式及造成这几种损耗的原因: 1)电导(或漏导)损耗

实际使用的电介质都不是理想的绝缘体,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弱联系带电离子或空穴,在E 作用下产生漏导电流,发热,产生损耗。 低场强下,存在离子电导;高场强下,电子电导。 离子电导:本征电导和杂质电导。

2)极化损耗:介质极化时,有些极化形式可引起损耗。

一方面:极化过程中离子要在E作用下克服热运动消耗能量,引起损耗。

另一方面:松弛极化建立时间较长,极化跟不上外E的变化(特别是交流频率较高时),所造成的电矩往往滞后于E,即E达最大时,极化引起的极化电荷未达最大,当E开始减小时,极化仍继续增至最大值后才开始减小,当E为0时,极化尚未完全消除,当外E反向时,极板上遗留的部分电荷中和了电源对极板充电的部分电荷,并以热的形式散发,产生损耗。

3)电离损耗

又称游离损耗,是气体引起的,含气孔的固体电介质,外E大于气体电离所需的E时,气体发生电离吸收能量,造成损耗。

电离损耗可使电介质膨胀,可导致介质热破坏和促使化学破坏,因此必须降低电介质中的气孔。

另外还有结构损耗和宏观结构不均匀造成的损耗。

(18)电畴转向时引起较大内应力,这种转向不稳定。当外加电场撤去后,则有小部分电畴偏离极化方向,恢复原位,而大部分电畴则停留在新转向的极化方向上,也就形成了剩余极化。

(19)电畴的运动

在外电场的推动下,电畴会随外电场方向出现转向运动。其运动过程分为新畴成核、发展和畴壁移动来实现。 180°畴:

反向电场——(边沿,缺陷处即成核)新畴——尖劈状的新畴向前端发展(因180°畴前移速度快几个 数量级),180°畴不产生应力(因自发极化反平行),一般需耗较大电场能。

90°畴:

对于90°畴的“转向”虽然也产生针状电畴,但是主要是通过90°畴的侧向运动来实现。但因晶轴的长缩方向不一致,而产生应力并引起近邻晶胞承受压力。

(20)实际的铁电体中,必然同时存在90°畴和180°畴,并且相互影响,相互牵制。尤其多晶陶瓷中杂质,缺陷,晶粒间界,空间电荷的存在将给电畴的转向带来电的或机械应力方面的影响,故铁电陶瓷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定向移动率,通常比铁电单晶的定向率低的多(这也是为什么铁电单晶Ps值比铁电陶瓷高的原因)。

二、 综合题

3引起电介质击穿的形式及其物理机制:电击穿是因电场使电介质中积聚起足够数量和能量的带电电质点而导致电介质失去绝缘性能。 热击穿是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内部热量积累,温度过高而导致失去绝缘性能。 电化学击穿是在电场,温度等因素作用,电介质发生缓慢的化学变化,性能逐渐劣化,最后失去绝缘性能。

4超导现象的物理机制是什么:BCS理论。认为,超导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超导体中的电子在超导态时,电子间存在着特殊的吸引力,而不是正常态时的静电斥力。这种吸引力使电子双双结成电子对。它是超导态电子与晶格点阵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使动量和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电子el、e2结成了电子对,称为库柏电子对。

5阐明P209页图。4.19的物理特征(不确定)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区,金属和半导体的吸收系数都很大,但是电介质材料,包括玻璃、陶瓷等无机材料的大部分在这个波谱区都有良好透过性,也就是说吸收洗漱很小。

在紫外区出现了紫外吸收端,因为波长越短,能量越大。

红外区的吸收峰是因为离子弹性振动与光子辐射发生谐振消耗能量所致。 6铁磁性产生的两个条件:原子有未被抵消的自旋磁矩(必要条件),可发生自发磁化(充分条件)。

自发磁化的产生机理与条件:据键合理论,原子相互接近形成分子时,电子云要相互重叠,电子要相互交换位置。对过渡族金属,原子的3d与4s态能量接近,它们电子云重叠时引起了3d、4S态电子的交换。交换所产生的静电作用力称为交换力,交换力的作用迫使相邻原子的自旋磁矩产生有序的排列。

7要获得一束高能激光如何实现为了产生激光,必须选择增益系数超过一定的阈值的激光介质,在激光谐振的配合下,使沿腔轴(镜面法线)方向传播的光波不断增强,并成为色彩极单纯(特定模式)、方向性极好、能量密度极高的激光束。 (8)金属-半导体接触时,请基于溢出功大小阐述接触电效应

? 答假定金属的逸出功φM大于半导体的逸出功φ S ,当形成MS结时,半导体中

的电子会向金属中扩散,使金属表面带负电,半导体表面带正电,能带发生移动,形成新的费米能而达到平衡,不在有静电子的流动,形成了接触电位差,VMS = (φ

M - φ S)/e. 并在接触界面出现一个由半导体指向金属的内电场,阻碍载流子的继续扩散。也形成了耗尽层,能带向上弯曲,在金属与半导体两侧形成势垒高度稍有不同的肖特基势垒。这种MS结具有整流作用。

?

当φM < φ S时,电子将有金属扩散流向半导体,在半导体一侧形成堆积层,这个是高导电区,成为反阻挡层(黑板图示)。能带向下弯曲,成为欧姆结。通常半导体器件采用金属电极时就需要良好的欧姆接触。

(9)阐明热传导的物理机制 答:同(1)

(10)退磁的方法有哪些,同时请说明每一种方法的退磁机制 答:

磁滞回线的起点不是饱和点,而在饱和点以下时,H减小时,Mr和Hc减小,即磁滞回线变得短而窄,若施加的交变磁场幅值H趋于0时,则回线将成为趋于坐标原点的螺线,直至交变磁场的H =0,铁磁体将完全退磁。

热退磁:将试样加热到居里点以上,然后在无外电场的条件下缓慢冷却到室温。该方法操作复杂,可能导致试样结构变化,但能获得完全的退磁效果。

交流退磁:在试样上加一低频交变磁场,并使其振幅由某一最大值均匀减小到零。

(11)PN结的发光机制是什么 答:

(12)为什么所有物质都具有抗磁性,请阐明原因 答:

(13)请阐明材料出现热膨胀的物理机制

实际上物体温度升高,由于质点振动的加剧,将引起质点平均距离增大,从而导致物体热膨胀。

. 对于简谐振动,位能曲线对称,升高温度只能增大振幅,并不会改变平衡位置,因此质点间的平均距离不会因温度升高而改变。

对于非简谐振动,位能曲线不对称,质点向外振动的距离大于向内振动的距离,随着温度升高,动能增大,振动剧烈,质点间的平均距离不断增大,形成宏观的热膨胀现象。

用双原子模型解释

rr0时,表现为引力,但引力随位移的增大较慢。 因此,合力曲线和势能曲线均不对称

引力与斥力都与质点间的距离有关:引力与斥力都随质点间距离减小而增大,但两个作用力都是非线性的,即不简单地与位移成正比。随间距的减小增大速度不同,斥力增加的快,其合力曲线的斜率不等(平衡位置左侧大,右侧小),所以质点振动时其平均位置不在原平衡位置,而是靠右。温度升高,振幅增大,其平均位置偏离原平衡位置靠右的距离越大,两质点间的距离增大,使晶胞参数增大,整个物体膨胀。

用势能曲线解释

任一温度下,质点在其平衡位置动能最大,势能为零;在左右最远距离势能最大,动能为零。随温度升高,质点振幅增大,左右侧最大势能都增加,但由于斥力增加的快,左侧势能增加较右侧快,形成了势能曲线的不对称。因此,随温度的升高,质点的中心位置右移,质点间的距离最大,物体膨胀。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