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教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4/1 8:57: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教案

【教学分析】: 一、《科学》课程标准中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相关具体内容目标与活动建议 1、具体内容目标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了解溶解度意义并会查阅溶解度表 2、活动建议探究物质的溶解性;研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二、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教材中八年级上第一章第7节“物

突出以科学探究和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科学课程的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而不是讲授者。因此,我在组织教学中通过有效引导,实验探究,小

【教学分析】: 一、《科学》课程标准中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相关具体内容目标与活动建议 1、具体内容目标 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了解溶解度意义并会查阅溶解度表 2、活动建议 探究物质的溶解性;研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二、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教材中八年级上第一章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的溶解”主要教学目标分析 1、以食盐和蔗糖在水中溶解为例,了解物质溶解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并不相同;物质溶解的能力与温度有关。 2、以油漆在水中和在香蕉水中所呈现的现象为例,确认在一种物质中不能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可能会溶解。以汽水为例,确认气体也能够溶解在液体中,并说出液体的温度越高,气体溶解的能力越弱。 3、以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为例,确认物质溶解时可能放出热量,也可能吸收热量。 4、通过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 五、“物质的溶解性”教学建议 1、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蔗糖、盐、咖啡、洗衣粉、食用油等)激发学生探究溶解的兴趣; 2、注重发展学生从一般现象中发现和产生问题的意识

一、教学目标: 设计理念】 突出以科学探究和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科学课程的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而不是讲授者。因此,我在组织教学中通过有效引导,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从而帮助学生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概念等知识的构建。 【设计特色】 对教材内容的学习顺序进行的大胆重新编排,适当的补充教学内容,并自定教学过程和方法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优化课堂。 教学过程设计:情景引入,有效引导,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穿插练习反馈和巩固,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情景引入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科学,从科学到社会”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有关的现象联系起来,设计学生很熟悉的故事问题入手,提高学生的兴奋度,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在后面的教学中调动学生,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 5

知识与技能

1、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了解溶解度的意义并会查阅溶解度表 3、了解外界条件能够影响物质的性质

4、会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过程与方法

能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学会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能配制一简单的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及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及一些简单计算

2、难点:运用探究来了解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液稀释的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三、课前准备:试管、药匙、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硫酸铜、蔗糖、熟石灰、水、硝酸钾、天平 四、授课 (第一课时)

复习导入:复习溶液的三种类型及特点

问: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