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0/26 6:15: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所以宫刑也叫作隐宫、下蚕室。( )
184.炮烙:下面点火把铜器烧热,让人赤脚在上面走,使人掉进火中烧烫而死。汤镬:把人放入大鼎或大镬,用滚汤将人活活煮死的酷刑。菹醢:把人剁成肉泥,制成肉酱。( )
185.车裂,即五马分尸,就是把受刑人的头跟四肢套上绳子,由五匹快马拉着向五个方向急奔,把人撕成六块。凌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是一种肢解的刑罚,即包含身体四肢的切割、分离。( )
186.“桎梏”,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在手上戴的为桎,在脚上戴的梏。( ) [拓展]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桎。
187.弃市,为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有。《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即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用于处决某些罪大恶极者。( )
188.制书,即制式文书,是朝廷大员颁布重要法令或褒奖惩戒官员时采用的专用文件。( )
[拓展]制书就是皇帝说的话。所谓\天子之言曰制,书则载其言。\在周代,帝王的命令叫“命”。秦始皇灭六国后,改“命”为“制”,“制”即成为用以颁布皇帝重要的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 189.髡、黥、劓(yi)、笞、刖、膑这几种刑罚比较起来,髡刑最重,并行最轻。( )
190.连坐,是指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又称相坐、随坐、从坐、缘坐。( )
附:古 代 文 化 常 识 歌 诀
三皇五帝古中国,六合八荒定九州。关中关西函谷关,山东山西崤山分。 河南河北地方大,星野京畿道路军。炎黄二帝华夏肇,承天景命行禅让。 土社谷稷有江山,左昭右穆建宗庙。牺牲玉帛弗敢加,三牲总称牛羊猪。 少牢无牛诸侯祭,谒庙家祭祖道禊。夏商周朝立宗法,公侯伯子男五爵。 妻生嫡子妾生庶,嫡承王爵庶分封。卿士大夫治一方,男臣女妾本奴隶。 借贷傅别明债权,质剂买卖立契约。奴隶牛马质长券,兵器珍异剂短契。 庶人黎民是百姓,布衣黔首成编户。巫医乐师和百工,褐夫韦带身贫贱。 褒衣博带儒生装,夷蛮戎狄看左衽。春朝秋觐是定期,小聘年年大夫去。 大聘派卿去代劳,五年躬亲见天子。古代朝仪有讲究,南面天子北面臣。 折腰膜拜心敬仰,稽首九拜最隆重。作揖空首君还礼,揖让拱手宾主间。 褒拜再拜言两次,平辈等职作顿首。虚左待客有规矩,长跪庄重莫箕踞。 坐西面东最尊贵,坐北向南是次位。坐南面北位不高,最下坐东面西侍。 愚鄙卑敝仆窃微,伏惟陨首结草谨。家大舍小令外人,谦恭有礼受教化。 殷庠周序到太学,三教九流出圣人。国子监归祭酒管,博士教授是学官。 三纲定位君父夫,五常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义树家风,齐家治国平天下。 初度襁褓孩提幼,总角垂髫笑晏晏。九龄黄口学指数,幼学十岁习句读。 金钗豆蔻女儿家,十五及笄已成年。束发志学男十五,弱冠成人到二十。 取字方便平辈称,厌恶他人直呼名。显示志趣号敬意,郡望籍贯不忘本。 斋名官爵可兼称,建功立业荫后人。剖符丹书不担忧,察举征辟被选荐。
13 / 28
氏明贵贱姓别婚,乌纱深衣科举得。
《论语》《大学》加《孟子》,“四书”《中庸》要牢记。 《诗》《书》《礼》《易》带《春秋》,儒家五经影响深。
找到《乐经》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会。童生入学考秀才,举人还数解元棒。 会试礼部考会员,院乡会殿层层考。殿试皇帝来策问,金榜题名传胪仪。 琼林宴罢入仕途,进士及第分三甲。一甲三人称鼎甲,状元榜眼加探花。 二甲三甲各若干,两甲第一曰传胪。连中三元人不多,同榜进士皆同年。 脱褐易赭入班列,银鱼绯衣证身份。吏部考功明陟镌,封赏除授拜官职。 升迁拔擢进加官,转迁徙改出调职。兼领行摄署假权,一官两职人能干。 左迁贬谪窜放降,罢黜夺免回桑梓。闾阎什伍到里甲,徭役丁税输朝廷。 北门南牙分曹治,北省南台设掾吏。三省六部职责清,中书门下尚书省。 草拟诏旨中书令,中书舍人侍郎下。审核诏书黄门监,黄门侍郎给事中。 诏命执行尚书令,左右仆射做副手。吏部天官管文官,户部地官收赋税。 礼部春官看典章,祭祀科举加外交。兵部夏官选武官,军饷钱粮户部给。 刑部秋官掌法律,刑狱诉讼他决断。工部冬官兴土木,屯田水利工程多。 单门双户建房屋,堂前室后东西阁。序牖北向开窗户,东阼西阶连厢榭。 宗庙皇宫观阙高,祸起萧墙是内乱。接遇宾客大鸿胪,将作大匠建宫庙。 手工制造大司空,司马太尉主邦政。租税钱谷大司农,均输盐引创收支。 大理市卿平冤案,按察采访纠善恶。皇帝顾问大学士,记录言行起居注。 谏官保氏文王创,规劝皇帝拾遗责。禁宫守卫执金吾,翰林院里庶吉士。 刺史别驾乘传车,郡守俸禄二千石。郡县督邮做佐吏,太子洗马侍东宫。 僚属从事经略使,侍中侍郎枢密使。宦海沉浮经历过,乞身告老归故里。 解官致仕乞骸骨,请老移疾是婉辞。不禄而卒填沟壑,活受封赏死得赠。 人去有谥显褒贬,不论官谥和私谥。天子身殂山陵崩,皇后殡天诸侯薨 。 尊号庙号加谥号,东宫践祚要改元。肇始建元汉武帝,年号干支来纪年。 甲乙丙丁戊己庚,天干还有辛壬癸。十二地支从子始,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后跟随,干支纪年立春起循环组合一甲子,度日如年最难熬。 朔朏望晦看月相,夜半鸡鸣到平旦。日出食时升隅中,日中日昳到晡时。 日入黄昏人定后,三更五鼓又一天。日旬月期满一年,元日新春换桃符。 上元灯节吃元宵,寒食清明思先人。端午龙舟吊屈原,七夕乞巧望鹊桥。 中秋月圆多思念,重阳登高菊花酒。春分社日祈丰收,除夕守岁又一年。 人生苦短悲迟暮,而立不惑倏忽间。五十半百知天命,六十耳顺称花甲。 七十古稀悬车年,八十耄耋过伞寿。百岁高寿是期颐,双稀双庆世难有。 殓窆攒宫葬死者,近亲斩衰穿三年。齐衰如期穿一年,大功九月小功五。 缌麻五服礼最轻,袒免奔丧五服外。五声八音十二律,黄钟大吕演宫调。 传统文化包罗广,细细品读巧记诵。
14 / 28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专练(解析版)
一.官职沿革
(一)官职制度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六部:吏部、
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拓展]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拓展] “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拓展] “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称为“征辟”,为汉代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的士人,多授予博士或待诏的称号,公府辟除的士人一般通称掾吏。
9.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
[拓展] “丁忧”又称“丁艰”,古代指父母之丧。古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以尽孝道。
10.(2017·全国卷Ⅰ)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11.“起复”“夺情”都是指古代官员守丧期满后,被重新起用,回到原职。(×)
[拓展] “起复”是指起用了丁忧未满之人,或是降职、革职之后重被任用;“夺情”是指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明清两代,官员守孝期满而起用叫“起复”;而丁忧期间,朝廷或官府有重要政务需要守孝者回去供职的,则称“夺情”。
12.“终养”又称“归养”,是指因亲人年老或病重而辞官侍奉。(√)
13.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
15 / 28
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拓展] 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形成于春秋时期,汉代承先秦,并进一步完备。汉代丞相以下皆须致仕,称“归老”“乞骸骨”。自魏晋以后,历代相沿。
14.(2017·全国卷Ⅲ)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5.(2016·全国卷Ⅱ)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拓展] 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委婉语。
16.(2016·全国卷Ⅲ)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17(2014·全国大纲卷)“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18.视事,指官员就职办公处理事务。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崔子称疾不视事”。古代表示官员就职的词语还有“下车”。(√)
19.(2017·全国卷Ⅱ)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二)皇室官职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20.统治天下的君主、帝王均称为“皇帝”,又称为“天子”。古人认为君主、帝王是上天的儿子,其政权是受天命建立的。(×)
[拓展] “皇帝”始于秦王嬴政。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其臣下依据三皇之名,上尊号为秦皇。嬴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为“始皇帝”。此后,历代封建君主均称为“皇帝”,俗称皇上。
21.自秦代开始,皇帝的正室称皇后,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祖母称太皇太后,历代相沿不变。(√)
22.皇帝指定的皇位继承人称为“皇太子”。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但也有例外,由皇帝选定册立。帝王之女皆称公主,始于战国。汉代以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姐妹称“长公主”。公主封地称邑,以后各代基本上都沿用汉代的这种称谓。(√)
23.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谓;公主出嫁称为出降,迎娶公主称为尚。(√)
24.(2016·全国卷Ⅰ)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25.(2015·全国卷Ⅰ)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拓展]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其他儿子不能称太子。
26.(2015·全国卷Ⅱ)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27.驸马历代专指皇帝的女婿,非实官,清代称为“额驸”。(×)
[拓展] 驸马,是驸马都尉的简称。西汉武帝时始置,主要职责是掌管皇帝副车之马,原为皇帝的近侍官。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才加此称号,已非实官。
28.(2016·全国卷Ⅱ)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三)中央官职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29.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名称为“三公”。但朝代不同、时期不同,三公之官名称不同,
16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