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18:02: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行政组织学期末复习题
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治州)、和自治县;
一.单项选择题(注:括号里面的内容即为选项内容)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是(正式组织);
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认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非正式组织); 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强制性组织);
5.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互利性组织); 6.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的组织);
7.(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8.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
9.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法约尔)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 10.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
11.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奥梅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12.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成熟与不成熟理论); 13.(锡盟)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4.马斯洛在其代表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
15.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动态平衡组织)理论;
17.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帕森斯); 18.(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19.(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
. . . 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20.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组织环境);
21.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内部环境); 22.组织界限之外和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称为组织的(外部环境);
23.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层级化 ); 24.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分部化 );
25.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谓(管理幅度 ); 26.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反比例关系 );
27.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处理事务,不受上级机关干涉的组织结构体系为(分权制 );
28.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时无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集权制 );
28.20世纪60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书为(战略与组织结构 ); 29.国务院是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
30.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31.秦朝的裙县制奠定了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行政建制; 32.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33.省级政府每届任期(5年); 34.中国当前的城市,在行政级别上分为(4)各层次;
35.市级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接受(国务院)的统一领导;
36.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
37.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38.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的内容。 39.人的行为首先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内在的愿望与冲动,即产生(需要)
40.在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41.赫茨伯格的双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42.期望理论中的激励力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的综合作用。
43.根据群体的成因分类,可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44.群体凝聚力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45.(决策)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能。 47.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是一种(影响力)。
48.领导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领导者个人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49.领导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领导素质理论)的研究。 50.管理方格理论有(5种)代表性的领导类型。
51.行政组织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共同利益)。
52.行政组织决策是以(公共权力)为后盾。
53.风险型决策的决策后果(可以预测,需要冒一定风险)。 54.(发现问题)是行政组织进行决策的起点。 55.(调查研究)是行政组织决策科学化的基础。 56.(中枢系统)是行政组织决策的中心。 57.(选择方案)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58.在决策理论研究领域,杜鲁门提出了(团体决策模型)。
59.冲突属于(高对抗)性行为。 60.现代观点认为,冲突(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 61.(冲突分析)是管理冲突的基础。 62.组织中最佳的冲突状态是(适度冲突)。
63.解决冲突最基本的策略是(正视策略)。
.
64.合作意向都很高,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使对方达到目的的冲突处理模式为(克制型)。
65.缓解策略比回避策略更(进一步)。
66.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此种形式的信息沟通为(正式沟通)。 67.信息的发送者与接收者以写实、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手段)问题。 83.1954年,(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
84.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按权力来划分组织变革模式)。 85.组织发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5、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
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分为(互利组织、服务组织、企业组织、公益组织)。 6、从系统理论的角度看,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大体都发挥三种功能:(“聚合”功能、“转换”功能、“释放”功能)。
会谈、讨论的方式进行的交流与信息反馈,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这种沟通形式为(双向沟通)。 68.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汇报工作,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等,这种沟通形式为(上行沟通)。 69.组织中自上而下进行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如上级意见、文件、政策的下达等,这种沟通形式我们称之为(下行沟通)。
70.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为(平行沟通)。
71.20世纪90年代(陈国权)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并提出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OLST。 72.行政组织学习的分类是在(阿吉里斯)关于组织学习方式分类的基础上提出的。
73.组织学习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
74.行政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源于(人类文化学)和组织文化研究的影响。
76.行政组织文化主要包括行政制度文化和(行政精神文化),但是受行政物质文化的客观影响。
77.根据行政组织文化产生的时间,行政组织文化可以分为传统行政组织文化和(当代行政组织文化)。 78.行政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它能把组织成员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汇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们把这种功能称为(凝聚功能)。 79.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作用,它具有(软约束性)的特性。
80.经济性指标一般指行政组织投入到管理中的资源,其关心的是行政组织的(投入)。
81.效果通常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其关心的是(质量)。 82.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 . . . 初的调查反馈方法和实验室培训运动,它的先驱是法国心理学家(烈文)。
86.1957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司人事部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把实验室训练的技术系统地在公司使用。这个小组后被称之为(组织发展小组)。
87.作为一套极有系统的组织方案,格道式发展模式的目的在于使组织达到一种最佳状态。此模式创立者为(布莱克和默顿)。 88.系统变革模式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技术、人员、结构和任务四个因素组成,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牵动和引起系统的变化。系统变革模式的创始人为(利维特)。
89.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适应性变革循环模式)。
90.罗宾斯特克兹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提出了(情景变革模式)。 二、多单项选择题 1、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予不同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静态的组织观,动态的组织观,生态的组织观,精神的组织观)。
2、管理学家W。理查德。斯格特在其《组织理论》一书中,认为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为(社会结构、参与者、目标、技术、环境) 3、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4、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的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的运用关系,将组织划分为(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
7、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权责体系,构成组织权责体系的三大要素为(职务、职权、职责)。
8、世界银行在其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以下几项基础性的任务处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位,这些使命是(建立法律基础、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 9、古典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法约尔、韦伯)。
10、韦伯对行政组织的建构是从权力分析开始的,认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力,它们是(理性—法律的权力、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
11、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激励因素、保健因素)。
12、西蒙把决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找到一个需要工作决策的时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当时的情况及对未来的预测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 13、西蒙指出,决策有(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两种极端类型。 14、里格斯指出,棱柱型社会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异质性、形式主义、重叠性)。
15、里格斯在他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中,将社会形态划分为(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 16、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17、邓肯从(简单迂夫子)和(动态与静态)两个维度对影响组织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8、根据学者们的研究,组织的环境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阶段:(环境扫盲、环境监视、环境预测、环境评价)。
19、伯恩斯和斯塔克将组织结构划分为(机械式组织结构、有机式组
.
织结构)。 20、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罕见的白花和环境的被动性、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行政组织环境的互相作用兴)。
21、组织的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一般环境、工作环境)。
22、依据邓肯的环境模式理论,从简单与复杂、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38、推行目标激励理论的主要困难
是(目标难度的签订、目标量化、目标的公平合理)。
39、人经历挫折后在行为方面的消极反应主要有(防卫、替代、攻击)。 40、群体发展大致经历的阶段有(形成阶段、磨合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
41、群体意识主要包括(群体归属意识、群体认同意识、群体促进意性、程度性)。
58、符合现代冲突观点的是(插图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冲突有些对组织具有破坏性、有些冲突对组织具有建设性)。
59、根据冲突的内容可把冲突分为(权力冲突、认知冲突、情感冲突)。
60、根据冲突发生的方向可把冲突分为(横向冲突、纵向冲突、直线组织存在以下几种环境状态:(镜头—简单环境、静态—复杂环境、动态—简单环境、动态—复杂环境)。 23、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其他生物的机械系统的结构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稳定性、层级性、相对性、开放性与变异型)。
24、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可划分为(组织的“显结构”、组织的“潜结构”)。
25、组织结构分化的方式和途径为(平行分化、垂直分化)。
26、组织结构的“潜结构”的构成因素包括(目标认同程度、价值趋同程度、气质协调程度、能力互补程度)。
27、促进组织活动一体化的手段和途径主要有(目标手段、政策手段、组织手段、信息沟通手段)。 28、组织设计中应注意组织设计的程序问题。一般来讲,组织设计的程序可有(演艺设计、归纳设计)。 29、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 30、我国省级政府包括(省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自治区政府、直辖市政府)。
31、县级政府包括(自治县、市辖区、旗、自治旗)。
32、乡政府行使的职权有(行政执行权、行政管理权、行政保护权)。 3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34、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辖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独立的地方财政权)。
35、组织管理心理主要由(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 36、人的行为机制主要包括(需要、动机、行为、反馈)。
37、下列因素中属于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有(工作富有成就、工作本身的重要性)。 . . . 识)。
4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目标的设置、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工作的性质)。
43、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是(时代性、权威性、综合性、执行性)。 44、美国学者西蒙认为构成权力的基础有(信任的权威、认同的权威、制裁的权威、合法的权威)。 45、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法律、职位)。
46、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才能因素、品格因素、情感因素)。 47、勒温将领导者的作风分为(专制、民主、放任)三种类型。 48、费德勒提出的情景因素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人物的结构、职位权力)。
49、行政决策的特征主要是(主体的他特殊性、决策内容的特殊性、决策依据的特殊性)。
50、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51、正确的决策目标应具备的条件是(定量化、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明确责任)。 52、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主要由(定量化调查、系统化调查、程序化调查)。
53、西蒙的决策过程包括(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抉择活动阶段、审查活动阶段)。
54、科学决策原则主要包括(预测原则、程序原则、可行性原则、信息原则)。 55、现代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包括(中枢系统、参谋咨询系统、情报信息系统)。
56、实现决策程序法制化,应该规范的程序由(调查程序、方案设计程序、可行性论证程序、社会交流程序)。
57、冲突的特性有(客观性、主观
/职能冲突)。
61、冲突经历的阶段包括(潜代阶段、认知阶段、行为阶段、产生结果阶段)。
62、回避策略中解决冲突的方法包括(忽视、分离、限制)。 63、减少冲突的策略主要由(谈判、设置超级目标、第三方介入、结构调整)。
64、从组织沟通的一般模式和组成要素来看,组织沟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动态性、互动性、不可逆性、环境制约型)。
65、以组织结构及其运行程序为依据和标准,组织信息沟通的形势和类型可划分为以下几种(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型关图)。
66、根据沟通是否需要第三者介入传递,我们可将沟通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直接沟通、间接沟通)。 67、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会形成和出现不同的沟通结构形式,这便是沟通的网络,一般来讲,组织沟通网络可分为两大类(正式沟通网络、非正式沟通网络)。
68、根据国外组织行为研究者的试验和探究,正是沟通网络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链式、环式、Y式、星式、全通道式)。
69、戴维斯在《管理沟通与小道消息》一文中指出,口头传播方式的非正式信息交流渠道或形式主要有(单线式、流言式、偶然式、集约式)。
70、在组织沟通中,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主要有(语言障碍、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 71、组织沟通中存在的客观性障碍主要有(下行过量引起的障碍、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空间距离引起的障碍)。
72、组织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改变,分别是(行为的改变、组织体系的改变、认知的改变)。
.
73、行政组织学习的类型可分为(双环学习、单环学习、三环学习)。 74、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包括(试验、外部咨询、经验学习)。 75、行政组织学习途径之一的试验,可分为(持续性试验、示范性试验)。
76、完善的信息系统包括(信息收集系统、信息交流系统)。
77、目前在理论界,对行政组织文情景变革模式,他认为,组织变革
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根据这种不同组合,他提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变革形态(自然性变革、指导性变革、合作性变革、计划性变革)。 99、组织变革取决于预期的成效,必须遵循科学的、合理的变革步骤或程序,美国学者凯利认为,组织变革需经过以下步骤或程序(诊断、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是为推行国家政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一切行政机关的综合体。 3、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意化的理解主要有(大行政组织文化概念、小行政组织文化概念、辩证综合的行政组织文化概念)观点。 78、我国行政组织文化正在向(防止型文化、开放型文化、参与型文化、服务型文化)方向迈进。 79、行政组织文化构建中最重要的两条原则是(目标原则)和(以人为中心的原则)。
我国行政组织文化构建的途径有(道德建设途径、领导素质途径、行政体制机制途径)。 80、“绩效”的英文performance,从单纯语义学的角度看,表示()。 90、行政组织绩效的外延包括(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政治绩效)。 91、一个有效的极小孤立系统必须具备以下构成要件(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反抗绩效)。 92、绩效指标包括的要素有(考评要素、考评标志、考评标度)。 93、在选择绩效评估指标时应遵循的原则有(目标一致、可测、独立、差异性)。
94、组织变革并非凭空产生,它是有原因的。组织变革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把组织变革的动因分为两大类(外部环境因素、内部环境因素)。
95、对组织管理和暴光方式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一部环境因素、特殊工作环境)。
96、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心理学教授利维特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这些因素有(技术、人员、结构、任务)。 97、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为三种(独立、分权、授权)。 98、罗宾斯特。克兹与1972年提出 . . . 执行、评估)。 100、心理学家列文从人的心理机制的变革角度,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变革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解冻、改革、再冻结、适应)。 101、根据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为:心理上的抵制、组织本身的阻力、经济原因引起的抵制、社会的原因)。 102、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技术包括(调查反馈法、职位期望技术)。 103、组织中的工作和绩效,都要通过人的行为来完成,以行为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职业事业发展计划辅导、敏感性训练、团队建设、过程咨询)。 104、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工作再设计的途径和方按为(工作轮换、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 105、由于团队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不同,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比较常用的团队建设的方式或模式有(目标建立模式、问题分析模式、角色分析模式、人际模式)。 106、团队建设就是依靠群体成员自己来提高群体效能的计划性活动。开展团队建设也必须要经历下列三个过程(解冻、采取行动、再冻结)。 107、组织诊断是组织变革的重要步骤和必要环节。组织诊断应本着眼于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组织结构、组织程序、信息与控制、组织行为)。
三、名词解释 1、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的要素构成,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
识,并以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强制性组织:强制性组织是指采取物理威逼手段对其成员进行控制的社会组织;如军队,监狱,劳教所等。 5、功利性组织:功利性组织是指主要通过经济手段,诸如增减薪水、调整奖金、办法奖品等手段对其成员进行控制的社会组织;如工商企业,银行等。 6、规范性组织:规范性组织以荣誉的报偿或规范作为管理部属的方式。如教会、学校等。
7、互利组织:互利性组织。这是一种以组织内部成员间互获利益为目标的组织,这类组织追求的是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互惠互利,如政党、工会组织、职业团体(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宗教团体。 8、服务组织:服务组织的基本功能是以服务为主。组织的受惠者,是公众中与组织有直接接触者,如学校、医院、社会福利院等均属于这类组织。 9、政治组织:政治组织是一种以追求、运用、分配社会公共权力为基本目标的组织。国家的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军队等均属于政治组织。 10、经济组织:经济组织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它承担着为社会创造和提供物质财富的职能。如银行信贷组织,商业组织、保险公司等均属于之类组织内。
11、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的,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12、文化组织:文化性组织是指以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求为目的,以为社会提供和创造精神财富的职能。
13、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
.
观。
14、霍桑实验: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教授G.E.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的总称。
15、需要层次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织管理者对组织的环境进行研究,感知和了解环境及其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适应环境的变化,乃至最终有效地创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的过程。
24、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意味着组织的决策者不能得到关于环境因素及其变化的足够的和充分的信息,因而难以预测到环境的变化,事务。
35、直线式组织结构:直线式组织结构是最早被采用,也是最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行政组织由最高行政主管至基层工作人员自上而下建立起垂直的领导关系,不设职能机关,形同直线。
36、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是将直线式和职能式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后来又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增加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些需要属于不同层次,构成一个需要的“金字塔”。
16、帕森斯: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1902年-1979年)美国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主要著作有《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经济与社会》、《关于行动的一般理论》。他早期的主要理论倾向是建构关于社会价值如何引导个人行动的志愿行动论,后期逐渐关注个人、社会与文化三个系统的整合问题,转向更为宏观的社会系统论。
17、理性—法律的权力:依据对标准规则模式的“合法性”的信念,或对那些按照标准规则被提升到有权指挥的人的权力的信念。
18、成熟—不成熟理论:“成熟—不成熟”理论是研究人的个性和组织关系的一种理论,美国的阿吉里斯认为,在人的个性发展方面有一个过程,就是从不成熟到成熟,最后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个性。 19、棱柱模式理论:棱柱模式理论是由里格斯创立的。里格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20、组织环境:组织环境是指所有潜在影响组织运行和组织绩效的因素或力量。 组织环境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科学划分组织环境的类型,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在认识环境、把握环境。
2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22、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值外语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23、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就是组 . . . 把握环境因素之间以及环境因素对组织影响之间的因果关系。
25、组织结构: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26、组织结构的分化:就是将组织结构系统分割为若干分支系统,每一分支系统均与外界环境发生特定的关系。通常组织结构分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平行分化,二是垂直分化。
27、组织结构层及化:组织结构层及化就是根据劳动分工将组织垂直划分若干个等级层次,每个层级的权力大小、管辖范围及职责地位自上而下逐级减小。
28、组织结构的分部化: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就是将行政组织按照不同的功能、活动范围横向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但行政地位,管辖范围和权限是平行和相同的。 29、组织的“显结构”:组织的“显结构”是指构成组织结构的外在因素的结合。 30、组织的“潜结构”:组织的“潜结构”是指把组织当中人的目标价值、观念、态度、气质、情感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称之为组织的“潜结构”。
31、管理层次:管理层次为组织系统中纵向划分的管理层级的数额。 32、管理幅度:管理幅度为一领导机构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 33、集权式组织结构: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
34、分权式组织结构: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处理
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组织结构。其特点是在统一的行政系统之外,按照管理专业化原则,另设一套职能机关,在行政指挥系统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处理专业行政事务。
37、事业部式组织结构:事业部式组织结构,又称分权式组织结构。它是适应现代社会组织规模日趋庞大、活动内容日益复杂、变化迅速、基层单位自主经营日益重要的趋势而产生的。最大的特征在于分权化。 38、矩阵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就是由纵横两种管理系列组合而成的方形结构。 39、组织结构设计:组织结构设计,是指组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规划、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组织自身特点、结构优良、功能齐全、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动。
40、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日常办公机构,是协助国务院主要领导组织会议决定事项的实施的中央政府机构。 41、总理负责制:所谓总理负责制,即总理对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最后决策权,并对这些决定以及其所领导的全部工作负全面责任。
42、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为中国大陆地区乡(镇)所辖的行政村的村民选举产生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产生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43、民主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