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2:21: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A. ±1mm B.±2mm C.±4mm D.±2 mm 178、偶然误差具有的特性是(C )。
A.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 B.保持常数 C.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D.具有累计性 179、下面是三个小组丈量距离的结果,只有( D)组测量的相对误差不低于1/5000的要求。
A.100m±0.025m B.200m±0.040m C.150m±0.035m D.250m±0.040m 180、1:1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 C )。
A 、1 m B、1 cm C、10 cm D、0.1 mm
181、四等水准测量中,黑面高差减红面高差±0.1m应不超过(B )。 A.2mm B.3mm C.5mm D.10mm
182、导线的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后,应使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之和等于(C )。 A.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同 B.导线全长闭合差,其符号相同 C.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反 D.导线全长闭合差,其符号相反 183、基线丈量的精度用相对误差来衡量,其表示形式为(B )。 A.平均值中误差与平均值之比 B.丈量值中误差与平均值之比 C.平均值中误差与丈量值之和之比 D.丈量值中误差与丈量值之比 184、导线的布设形式有( C )。
A、一级导线、二级导线、图根导线 B、单向导线、往返导线、多边形导线 C、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 D、以上都不对 185、小三角测量的外业工作主要有( C )。 A.角度测量 B.基线测量
C.选点、测角、量基线 D.选点、距离丈量、水准测量、角度测量 186、已知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0°,则其象限角为( D )。 A、220° B、40° C、南西50° D、南西40° 187、等高距是两相临等高线之间的( A )。 A、高程之差 B、平距 C、间距 D、以上都不对
188、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正倒镜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方向值理论上应相
差( A )。
A、180° B、0 ° C、90° D、270° 189、若地形点在图上的最大距离不能超过3cm,对于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相应地形点在实地的最大距离应为(A )。 A.15m B.20m C.30m D.10m 190、精确定线常采用的方法是( D )。
A.目估定线 B.直线定线 C.激光定线 D.经纬仪定线
191.一条直线分两段丈量,它们的中误差分别为 m1和m2,该直线丈量的中误差为( C )。
222 (A) m12?m2; (B) m12?m2; (C) m12?m2 (D) m1?m2
192.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用( C )来表示的。
(A)地理坐标 (B)平面直角坐标 (C)坐标和高程 (D)高斯坐标 193.绝对高程的起算面是( B )。
(A)水平面 (B)大地水准面 (C)假定水准面 (D)水准面
194.坐标方位角是以( C )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夹角。 (A)真子午线方向 (B)磁子午线方向 (C)坐标纵轴方向 (D)真北方向 195.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 B )。
(A)斜线距离 (B)水平距离 (C)折线距离 (D)方向
196.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 D )。
(A)高程测量 (B)角度测量 (C)距离测量 (D)测绘与测设 197.水准测量时,为了消除i角误差对一测站高差值的影响,可将水准仪置在 ( B )处。
(A)靠近前尺 (B)两尺中间 (C)靠近后尺 (D)两尺的连线上 198.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为( C )成正比例进行分配。
(A)与测站数 (B)与高差的大小 (C)与距离或测站数 (D)路线总长 199.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 B )。 (A)fh=h往-h返 (B)fh=∑h (C)fh=∑^一(H终一H始) (D)fh=0
200.水准测量中,同一测站,当后尺读数大于前尺读数时。说明后尺点( B )。 (A)高于前尺点 (B)低于前尺点 (C)高于测站点 (D)低于测站点
201.往返水准路线高差平均值的正负号是以( A )的符号为准。 (A)往测高差 (B)返测高差
(C)往返测高差的代数和 (D)往测高差与返测高差之差
202.在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并测得后视读数为1.124m前视读数为1.428m;则B点比A( B )。
(A)高 (B)低 (c)等高 (D)不能确定 203、水准测量中,水准标尺不垂直时,读数( D )。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不确定
204、水准测量中,消除i角误差影响的主要措施是( D )。
A.测站数为偶数 B.视线高出地面,三丝能读数 C.增加观测次数 D.前后视距相等
205.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A )。
(A)看清十字丝 (B)看清远处目标 (C)消除视差 (D)瞄准目标 206.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若右方目标的方向值α右小丁左方目标的方向值 α左时,水平角β的计算方法是( C )。 (A)β=α左一α右 (B)β=α右+180°一α (C)β=α右+360°一α左 (D)β=α右一α左 207.地面上两相交直线的水平角是( B )的夹角。 (A)这两条直线实际 (B)这两条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
(C)这两条直线在同一竖面上的投影 (D)这两条直线在空间位置。
208.经纬仪的竖盘按顺时针方向注记,当视线水平时,竖直度盘读数为90°,用该仪器观测一高处目标,盘左读数为75°10′24″,则此目标的竖角为( C )。
(A)75°l0′24″ (B)-14°49′36″ (C)14°49′36″ (D)90°
209.经纬仪在盘左位置时将望远镜大致置平,使其坚盘读数在90°左右,望远镜物镜端抬高时读数减小,其盘左的竖直角公式为( A )。
(A)α左=90°一L (B)α左=0°一L (C)α左=L一0° (D)α左=R一270°
210.测定一目标竖直角时,若仪器高不同,但都瞄准目标同一位置,则所测竖
直角( B )。
(A)相同 (B)不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D)与仪器高度没关系 211.丈量某长方形的长为a=20±0.004m,宽为b=15±O.003m,它们的丈量精度( A )。
(A)相同 (B)不同 (C)不能进行比较 (D)a比b精度高 212.地形图的精度为( A )。
(A)O.1M(mm) (B)O.01M(mm) (C)O.05M(mm) (D)0.2M(mm) 213.在地形图上,等高线之间的平距与实际地面坡度( C )。 (A)无关 (B)成正比例 (C)成反比例 (D)相等
214.某地面点的子午线收敛角为+5°,某直线的方位角为316°,则该直线的真方位角为( B )。
(A)316° (B)321° (C)312°30’ (D)318°30’ 215.在高斯坐标系中,某地面点的坐标为:
X:430250.669m:Y:36664520.638m;该地面点位于第( D )带内。 (A)43 (B)4 (C)3 (D)36 216.在高斯坐标系中,某地面点的坐标:
X:430250.669m;Y:36664520.638m;该地面点位于该带中央子午线的( B )侧。
(A)西侧 (B)东侧 (C)北侧 (D)南侧 217.在高斯坐标系中,某地面点的坐标为:
X:430250.669m:Y=36664520.638m;该地面点所位于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 D )。
(A)210° (B)222° (C)216° (D)213° 218.真误差是( A )之差。
(A)理论值与观测值 (B)观测值与真值 (C)平差值与观测值 (D)观测值与算术平均值 219.改正数是( C )之差。
(A)理论值与观测值 (B)观测值与真值 (C)平差值与观测值 (D)观测值与算术平均值
220.导线测量的精度是用( C )来衡量的。 (A)测角中误差 (B)导线全长闭合差 (C)全长相对闭合差 (D)量边中误筹
221.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 C )。
(A)传递距离 (B)传递角度 (C)传递高程 (D)传递方向 222.某直线的方位角为283°;该直线位于第( D )象限。 (A)I (B)II (C)III (D)Ⅳ
223.某直线的方位角为283°;该直线的象限角为( D )。 (A)77° (B)103° (C)293° (D)北西77°
224.地形图上,一组闭合的等高线是山丘还是盆地,可根据( D )来判断。 (A)首曲线 (B)计曲线 (C)间曲线 (D)高程注记
225.两个不同高程的点,其坡度应为( D )比值,再乘以100%。
(A)距离与高差 (B)水平距离与高差 (C)距离与高程 (D)高差与水平距离
226.在地形图上表示地形的符号有( D )。 (A)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 (B)线形符号、注记符号 (C)等高线 (D)地物和地貌符号 227.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是( A )。
(A)选点、测角、量边 (B)埋石、造标、绘草图 (C)距离测量、角度测量 (D)水准测量 228.衡量一组观测值的精度指标是( D )。
(A)相对误差 (B)极限误差 (C)算术平均值 (D)中误差 229.四等水准测量中,黑面高差与红面高差±O.1m后,应不超过( C )。 (A)2mm (B)3mm (C)5mm (D)lmm
230.某直线段AB的坐标方位角为230°,则直线两端点之间的坐标增量的正负号为( C )。
(A)+△x,-△y (B)+△x,+△y (C)-△x,-△y (D)-△x,+△y 231.经纬仪对中误差属于( B )。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固定误差 (D)中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