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5 7:23: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中院 中院是达垅寺集中的建筑群,建有续部学院、时轮学院和医学院三大院。
(1)续部学院(藏文) 坐落在中院正中,坐北向南,是达垅寺最早的建筑物之一。据传,该院是西藏高僧——达垅玛仁波切一高足游方到此所创建。达垅玛仁波切为西藏彭域达垅寺之高僧,属达垅噶举派。它的建筑模式和风格造型与西藏式建筑浑然一体,只是建筑规模较小。正殿大门南开,前设平台,无廊,屋檐施以绿琉璃瓦,高达3层,经堂横9间,纵11间,雕梁画栋,光彩耀眼。柱顶按藏式建筑置普柏枋,上坐栌半,其上有十字泥道措,供上承十字托木,托木曲线简练。托木之上承托上层楼板,殿内四壁满列佛像,后壁上道正中为本院历任法台之法座。法座背面供奉着密集、怖畏、胜乐三大金刚和护法神之塑像,左右两侧供有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殿顶饰有铜制鎏金的法轮、幢幡、金鹿、宝瓶等富有佛教色彩的装饰品。
(2)时轮不院(藏文) 位于续部学院之右侧,坐西向东,四周墙垣环绕,院内正中为经堂,通高为2层,正殿东西进深5间,南北面阔9间,廊房庭院、金顶铜鹿,颇具藏式建筑的艺术特色。
时轮学院佛上首正中是本院历任法台的法座。大殿西侧为护法殿,大殿东侧配殿为供坛殿。殿内上首平台上供奉着时轮金刚、现证佛(藏文)、普明大日如来(藏文)三佛塑像。
(3)医学院(藏文) 坐落在续部学院左侧平谷旷野上,坐东向西,对面为时轮学院,两院相距约40米左右。该院较之时轮学院规模更大,进深7间,面阔11间。外围四周是红色墙垣,一进山门是一个大院,院内正中为大殿,供奉主佛——约师佛。两厢为配殿,规模略小。两面廊房宽敞明亮,墙壁上绘满了人体解剖、脉络示意树喻图以及草药标本等。山门两侧为看管大殿的僧人住舍。整个建筑结构以石木为主,外石内木。学院正殿屋顶是飞檐金顶,顶脊置有铜制法轮一尊,卧鹿一对。
医学院正殿底层设有可容纳300余僧的15条羊毛氆氇制成的禅座,殿堂顶层部分依然是四合院形式,院心为底层的天窗,殿内是专供僧人集会诵经、讲学传医的主要场所。
3、后院 后院修建在正方形的墙垣中,占地1.8公顷,建筑面积万余平方米。上首为大经堂,对面为本寺护法殿,左右为宝光和金瓦两殿,整个布局高低错落,匀称大方。
(1)大经堂 坐落于上首山坳之上的大经堂,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大经堂东西25间,南北11间,呈纵深式对称格局,殿内面积900多平方米,可以容纳2000余僧席地诵经,为典型的土木结构藏式三层建筑,三层上面是坡度平缓的歇山式鎏金屋顶,屋顶正脊置布铜制鎏金的祥鹿法轮,斗拱雄大,檐出深远,楼层内置,各不相同。一层为全寺僧众诵经之地,殿内正中设有达垅仓活佛的法座。法座两侧供奉着历辈达垅仓活佛之塑像和泥塑千尊佛像及藏文大藏经,经堂中部建有采光的天井,殿内挂满彩色幡帷,柱上裹着藏式地毯。四壁神像对称美观,庄严素雅。二层是供奉佛祖神龛的地方,正中供有三世佛塑像,左侧有宗喀巴大师塑像,右侧为文殊菩萨像,形制较古,均属格鲁派早期塑造之像。有较
高的艺术观赏和考古研究价值。三层略呈方形,殿顶建歇山金顶。殿内供奉着一座精细玲珑的曼荼罗。
大经堂无论是外部的造型设计,还是内部的装置构想,均把佛教思想融入到寺庙建筑当中,这充分说明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藏民族建筑艺术的高超精湛。
2、宝光殿 宝光殿位于大经堂左侧,横5间,纵7间,两层高约15米,面积约500多平方米,重檐歇山顶,大殿中央建有天井,大殿两侧设明廊。殿内平台上是毗卢遮那五佛坛城,坛城正中为毗卢遮那佛,右侧依次为南方宝身佛和东方不动佛,左侧依次是西方无量光佛和北方不空成佛。这些佛像都是泥塑彩绘而成的,形制较古、色彩鲜美。
3、金瓦殿 金瓦殿坐落于大经堂右侧,面阔7间6柱,进深8间7柱,是一座三层大殿,殿堂中部建天井,大殿平台正中矗立着11米高的嘉哇香巴佛的泥塑鎏金像,嘉哇香巴佛前供奉着一尊高约1肘的纯金佛像,殿内四周绘有精美的神像壁画。大殿二层屋檐三层屋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