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文本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10:20: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

2014-2030)

——文本

1

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文本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二章 市域城乡发展定位与目标 ....................................... 2 第三章 区域协同规划 ................................................. 4 第四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6 第五章 城市性质和规模 .............................................. 21 第六章 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 21 第七章 城区用地布局 ................................................ 26 第八章 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 30 第九章 城区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 32 第十章 历史城区保护与旧城更新规划 .................................. 34 第十一章 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 37 第十二章 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 40 第十三章 城区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 .................................... 41 第十四章 城区建设用地控制 .......................................... 43 第十五章 城区近期建设及远景规划 .................................... 44 第十六章 规划实施措施 .............................................. 45 第十七章 附则 ...................................................... 46 附表 ............................................................... 47

I

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文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规划目的

为指导介休市城市建设和发展,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编制背景 1、新的法律法规的出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第146号令)、《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2)》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强调了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公共利益,让更多的民众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上位规划的变化

《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太原都市圈规划(2011-2030)》、《孝汾平介灵城市组群规划2014-2030》、《晋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等上位规划的变化,确定了介休的区域次中心地位,需要介休进行经济产业转型,增强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交通与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3、重大项目的建设

大西高铁介休站、青云超轻直升机产业园区、机械装备制造园区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建设,需要介休统筹考虑其对城市用地、交通系统等的影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协调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4、重大事件的影响

山西经济综改试验区试点、荣获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体现了介休的发展优势,预示介休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区域全面协调发展。

(2)充分利用介休市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基础、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介休经济可持续发展。

(3)尊重历史,充分认识到介休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及其现实意义,严格保护文物,保持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与古城的协调。

(4)尊重介休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历史文化格局,延续和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景观风貌,同时打造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5)立足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树立超前规划意识,强调近期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认真研究城市建设的时序,着重近期、远期结合,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为城市的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第三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第146号令) (3)《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 (4)《山西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

(5)《《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 (6)《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7)《山西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2008-2012)》 (8)《太原都市圈规划(2011-2030)》 (9)《晋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10)介休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11)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四条 规划重点 (1)加强区域协调研究

(2)注重城乡统筹,体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

(3)优化城市布局,协调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1

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文本

(4)保护城市历史环境,激活历史场景 (5)建设城市特色景观,改善环境

第五条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4-2030年,其中: 近期:2014—2020年; 远期:2020—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第六条 城市规划区范围

本次规划按地域范围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城区三个层次。 (1)市域

市域指介休市行政辖区面积743.7 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城市规划区范围北起平遥与介休行政边界,南至连接京昆高速至孝义的新建高速,东到京昆高速,西至介休与孝义行政边界。主要包括城区、义安、三佳和张兰的城镇产业发展带,总面积240平方公里。

(3)城区范围东至龙凤河,南至大运高速及孝汾介高速环线(规划),西面和北面至汾河。总面积为 42 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为 面积35.7 平方公里。

第七条 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乡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乡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 市域城乡发展定位与目标

第一节 市域城乡发展定位

第八条 区域定位

大太原都市区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孝汾平介灵城市群中的交通枢纽。

第九条 功能定位

(1)晋中南部地区核心经济增长极; (2)生产性服务中心和区域物流中心; (3)区域高新技术人才教育中心。

第十条 城市形象特色定位

新旧共济、和谐宜居、面向未来的生态型历史文化城市。

在以煤炭产业为主导的发展背景之下,逐渐发展旅游、生产性服务等第三产业;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构建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同时介休市内拥有山西晋商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资源,用历史文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未来形成产业凝聚力。第十一条 产业定位

以煤炭产业为支柱产业、以高效农业为基础产业、以文化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精密机械

制造业为未来发展战略产业的多层次产业定位。

第二节 市域城乡发展战略

第十二条 总体战略目标

结合自身实际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通过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大力发

2

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文本

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交通带动作用,注重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促进现代化进程和历史文脉的融合,将介休建设成为一个高效繁荣、新旧共济、和谐宜居的历史文化城市。

第十三条 经济发展目标

预测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0亿元,人均6万元左右,年均增长10%。2020年后保持8%以上的增长。预测到203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70亿元,人均11万元左右,年均增长8%

到2020年,三次产业的构成由目前的2∶73∶25转变为2∶60∶38,煤焦钢产业在二产中的比重由目前的95%下降为72%。2020年后构建内需型与外需型经济增长支点;通过发挥产业转型优势,建立经济资本化体系。

第十四条 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积极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同期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全市90%的村基本达到园林化标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污水处理率达到9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90%,农业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节水灌溉比重达到90%。

第十五条 城镇化发展战略目标

近期2020年,市域人口为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1.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 远期2030年,市域人口为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4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4%。

第十六条 城市建设战略目标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条件。建成比较完备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和防灾减灾等现代化城镇基础设施体系,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第十七条 目标体系 见附表

第十八条 战略措施

1、推进工业新型化

(1)整合有效资源提升传统产业; (2)延伸传统工业形成优势集群; (3)培育新兴产业实行差异竞争; (4)优化园区布局推进产业集聚; (5)发展循环经济构筑新型工业。 2、建设现代服务业 (1)打造商贸交易中心;

(2)发展生产性服务,服务周边城市。 3、促进交通带动作用 (1)完善交通网络体系; (2)构筑区域物流港; (3)拓展电子商务产业; (4)建设青云飞机场项目。

4、古城复兴、展“大文化”——挖掘历史文化促进文化发展 (1)挖掘历史文化,夯实文化基础,重塑古城文明。

(2)构建“一体两翼三区多节点”的旅游空间格局。以城区作为旅游主题,以南部的绵山、张壁古堡和东北部的洪山、张兰作为两翼,以介休城区、绵山、张壁古堡三大旅游区作为重点开发建设对象。

5、观“名山”赏“秀水”——践行生态保护推进城市生态化 (1)走绿色之路观名山赏秀水 (2)倡导绿色生活建设低碳城市 (3)强化集约发展提高节约水平 (4)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