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文本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9:10: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文本

规划对现有空间较为紧张的学校进行改善与扩容,同时在新城区确定服务半径合适的学校数量,形成均衡的教育设施用地布局。规划力求各学校间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并紧邻可达性高的干道布置学校。学校的体育设施与文化设施应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开放。

第一百一十四条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至2030年,宗教及社会福利设施用地面积达到10.54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30%,人均用地指标达到0.3m2。

规划将尊重和保留城区现有的宗教设施,在新建设中做到不拆迁、不干扰,并结合宗教设施建设商业、文化设施。规划支持现有社会福利设施建设计划,社会福利设施应在可达性较高的干道附近建设;在文化设施,或者开放空间如广场、公园等附近建设;靠近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建设。

第四节 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第一百一十五条 工业区布局

规划工业用地400.51ha,占建设用地的11.22%,人均用地12.5m2。

规划工业用地形成两大工业区,分别为物流仓储工业区和城东工业区。其中,物流仓储工业区主要以发展都市型工业为主,为城区发展提供就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城东工业区由于处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故保留集中的工业用地,但以一类二类工业用地为主。重工业逐渐往城区外围迁移。

第一百一十六条 工业用地调整

对火车站周边地区的工业用地进行更新,将功能置换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在用地上以商业、商务、居住、文化娱乐为主。利用原先的旧厂房发展工业遗址旅游项目,并且依托古城的旅游业,植入创意产业,发展纪念品市场。

第一百一十七条 仓储用地布局

规划仓储用地193.74ha,占建设用地的5.43%,人均用地6.1m2。依托城区铁路线和南部装备

园区集中规划仓储物流用地。

29

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文本

第八章 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第一节 对外交通规划

第一百一十八条 铁路规划

大西高铁设介休高铁站,站点位于三佳乡,为客运为主。现介休站逐步转为客货运混合站。第一百一十九条 公路规划

在介休城区南部新建高速公路,与大运高速相接,进而方便通往孝义、灵石。新建高速最北端与汾平高速相接,使高速公路形成环状结构。市域内高速公路为大西高速公路,分别在介休、张兰设有两个出入口。

规划在城区南部新建一条公路作为新的城区南外环,结合现有东外环、西外环及国道形成环路;在城区东部新建设一条连接高铁与省道的公路,新建通往绵山的旅游公路。

第二节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第一百二十条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 逐步调整和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建立以主次干路为骨架、支路系统健全的城市道路网

络。

?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公共交通系统。

? 合理组织个体交通和慢行交通,形成高效、便捷、安全、低害的城市综合交通道路运输系

统。

第一百二十一条 城市道路网规划

规划多条主干路组织组团间的交通联系,辅以次干路、支路疏解组团内部交通。 城市道路路网规划有新规划路网和老城路网两方面。

城市新规划路网将采取棋盘式和环路相结合的方式。规划在2030年,介休城区道路与交通设

施面积为743.74ha,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20.84%,人均用地为23.2m2/人。其中主干路路网密度1.88km/km2,次干路路网密度1.90km/km2,支路路网密度0.42km/km2。

古城区北至顺城路,南至新建路,西至北河沿街、南河沿街,东至三贤大道。古城区交通规划采用双路网结构,保留原来的巷道做为慢速道,维持老城街区的肌理,老城边界的道路做为车行道。

第一百二十二条 主干路系统规划

主干路是连接城市各主要功能分区的道路,以承担机动交通为主。规划主干路的红线宽度一般为35-60m。应严格控制主干路沿街两侧用地的主入口,平交路口增加机动车道数,合理组织非机动车和公交车的通行。

城区主干路规划形成“八横九纵一环”的结构: ? 八横:

北环路(A1P1):现状为祁介一级公路,规划中将在远期作为介休新的北环线。

规划一路(J2U2):规划的一条连接介休中部到东部的主干路,并且向东延伸与义安相连。 纬二路(C1U4):规划的一条贯穿介休城区东西方向的主干路,并且向东与高铁站联系。 北坛路(A3U5):在现状北坛路的基础上进行改建。

金融路(A4I10):在现状金融路的基础上改建。 新建路(C9U6):在现状新建路的基础上改建。

定阳路(I15T11):在现状的定阳路基础上改建。 规划新南外环(A5I17U7):规划为远期的介休南环线。 ? 九纵:

规划新西外环(A1A5):规划一条贯穿介休城区西部的南北方向主干路,并作为西环线。 西环路(C1C10):在现状道路基础上改建。

经一路(D1D9):在现状经一路上进一步向南延伸至北坛路,形成介休城区南北方向上一条生活型主干路。

汾秀街(G1G9):在现状的汾秀街基础上改建。

绵山路(I1I13)在现状绵山路上向北延伸,与祁介一级公路以及沿河景观路结合,作为一条

30

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文本

景观、生活型主干道。

经天路-文明街(J1J15):在现状的经天路和文明路基础上改建。

新华街(M1M9):在现状的新华街基础上向北继续延伸至规划一路,顺应向北发展的方向的趋势。

三贤大道(P1P15):在现状的三贤大道基础上改建。 东环路(T1T12):在现状东环路的基础上继续向北延伸。 ? 一环:

为加强介休城区各功能组团的交通联系,同时避免过境交通穿越和分割城市,城市外环线沟通各个功能片区,并且将过境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分离,使大型货运车辆不再穿越城区。规划城区环路系统由北环路(A1P1)、东环路(T1T12)、南环路(A5I17U7)、西环路(A1A5)组成。

主干路可分为三个层次:联系孝汾介;联系介休市乡镇;联系城区内部。

联系孝汾介的主干路有:至孝义的有三贤大道、经天路、西环路、南环线、规划新西外环,北环路(灵石-平遥)。

联系介休市内部乡镇的主要道路有:规划一路、北坛路至义安镇,定阳路至洪山,绵山路至绵山。

联系城区内部的主要道路有:纬二路,金融路,新建路,西环路,经一路,汾秀街,新华街,东环路。

第一百二十三条 公共交通规划

城市公交规划主要分为城区内部公共交通和对外联系公共交通。

设置4处一级(主要)公交枢纽,9处公交换乘站(次要公交枢纽)。分别形成城区公交走廊和城际公交走廊。

城区公交走廊和枢纽的布置主要根据人口和就业岗位的分布状况。由于现状人口主要集中于老城,因此与老城关系最密切的两条主干路——北坛路以及三贤大道应作为主要公交走廊发展。结合义棠以及北部新城的发展确定绵山路和纬二路作为另两条主要公交廊道,结合义安新区确定联系义安的三条公交走廊。

城区内横向公交走廊有纬二路、介公路、北坛路、裕华路-西大街-东大街。纵向公交走廊有东环路、三贤大道、新华路、经天路、绵山路、汾秀路和西环路。

服务于城区内部的公交枢纽有两个,一个位于铁路介休站北,另一个位于北坛西路经二路东北角。

城区对外的交通走廊有至义安的3条,至绵山的2条;至孝义的4条,联系平遥和灵石的1条,至灵石的1条。服务于城际公交的公交枢纽有两个,一个位于铁路介休站南广场,一个位于高铁介休站西侧,以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区的干扰。

第一百二十四条 停车场规划

规划城市公共停车场面积按每人0.8-1.0m2 计算。

其中: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80%-90%,自行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10%-20%。城区宜建停车楼或地下停车库。

按照介休城区远期32万人计算,规划公共停车场用地为32ha。其中机动车停车面积占80%,为25.6ha;非机动车停车面积占20%,为6.4ha;市中心和分区中心地区约为24ha,在城市对外道路的出入口地区约为8ha。

为市内机动车服务的公共停车场,建于人流大量集中的对外交通枢纽和大型商业、文化生活设施附近。其服务半径在市中心区不大于200米,在一般地区不大于300米。主要地点有:介休火车站、介休长途汽车站、南北河沿街、彦博路、经天路等处。

此外,规划加强专用停车场的建设,按照国家及介休市标准配建行政机关、工厂等企事业单位内的内部专用停车场。

第一百二十五条 步行和自行车系统

结合公共交通站点,建立步行与自行车系统与城市公共交通衔接良好的换乘系统;以城市道路为依托,建设以安全、效率、公平的快慢分离的步行与自行车系统;整合区域内步行与自行车系统网络;以人为本,提高步行与自行车系统的安全性、可达性、识别性与系统性,提升服务品质。

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的建设宽度应符合以下要求:步行道控制宽度不低于2m,自行车道控制宽度不低于2.5m。

(1)汾河绿道:

31

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文本

规划沿大汾河、龙凤河沿岸建设滨河绿化廊道,并建成环城及滨河步行带,形成完整的城区步行网络,与城区内部绿化景观节点和廊道连通,提高整个城区的景观品质,增强城市吸引力。道路横断面以三块板的形式,机动车为双向2车道,2.5m宽的非机动车道和4m宽的人行道以保证道路慢行的功能,外延10m的绿带保证道路景观以及到河的自然过渡。

(2)古城区:

古城区采取双路网道路系统,继续结合旧城改建和新区建设,建立安全、方便的自行车和行人交通网络。

保留老城路网,作为慢速通道;老城边界的路网以车行为主。在保留老城风貌的基础上,满足了现代化城市交通的要求。保证自行车、步行交通的连续性,减少与机动交通的互相干扰,提高道路系统的通行能力。

古城区道路狭窄,对发展自行车较为有利,自行车交通适合近距离出行,应结合公交换乘体系规划自行车道,并设置存取方便的停车场地。

城区内可采用拓宽人行道分散停车的方法。

第九章 城区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第一节 绿地及水系规划

第一百二十六条 绿地规划指标

规划绿地广场410.72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51%,人均绿地面积12.8m2,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4.0m2。

第一百二十七条 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规划绿地系统结构为:“两环、两片、四带、八园”。 两环:沿城市外环路的绿化环与沿老城外的绿化环。 两片:沿汾河与龙凤河岸开辟较大型的生态绿地与湿地公园。

四带:在城市四条主干道北坛路、介公路、绵山街、三贤大道两侧分别建设带状绿地。 八园:包括五个市级综合公园和三个片区级综合公园。

第一百二十八条 生态绿地规划

(1)沿河绿带:沿汾河两侧控制100m的绿带和龙凤河两侧控制50m的绿带。

(2)森林公园:在城市南部结合山体、水体设臵森林公园,服务于城市居民,同时将其组织到旅游系统之中。

(3)汾河公园:在城区西北临汾河处、东北临龙凤河处新建大型综合生态公园。

第一百二十九条 公园绿地规划 1、综合类公园

(1)市级综合公园:面积一般为10-100ha,服务半径2-3km。规划中城区共布置5处,分别为汾秀公园、北坛公园、宋古公园、绵山公园、东城公园;

(2)片区级综合公园:面积一般为10ha左右,服务半径1-1.5km。规划中城区共布置3处,

32

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文本

分别为义棠公园、人民公园、体育公园。

2、街旁绿地

规划依据300—500米的服务半径合理布置各块街旁绿地,绿地总面积212.4ha,街旁绿地中绿化面积一般不小于70%。

第一百三十条

河流水系规划

将汾河水引入龙凤河,平衡两河水量;综合治理污水,提高生态效果、河水质量、与河水观赏价值,在汾河与龙凤河沿岸加建生态绿地与湿地公园,沿河岸设慢行交通系统,结合带状公园将滨河视觉廊道与绿化景观引入城区内部。

第二节 景观风貌规划

第一百三十一条 整体风貌和景观框架

介休市整体景观格局为“一心、两带、三区、五轴、多节点”。 一心:汾河湿地公园“水心” 两带:沿汾河、龙凤河景观风貌带。

三区:古城风貌区、北部新城风貌区、工业风貌区。 五轴:介公路、北坛路、绵山街、三贤大道、南-北河沿路。

多节点:门户景观节点、主要商业景观节点、主要公共活动空间、主要文化景点。

第一百三十二条 视觉景观系统

(1)道路景观带:整治和塑造108国道、南同蒲铁路、大运公路、东夏线、大运高速等主要道路的景观环境;北坛路、经四路、三贤大道、南-北河沿路为城区的主要景观轴线。

(2)绿化景观带:汾河、龙凤河是城区主要亲水景观通道。

(3)门户节点:在进入城区的各个方向加强城市景观形象建设,突出旅游城市特征,包括太原方向(东北向)、孝义和汾阳方向(北向)、临汾方向(南向)等城市出入口处的景观建设。

(4)地标节点:重点建设城市中心、火车站、高铁站、市政广场、后土庙、顺城关文化街等

地标节点。

第一百三十三条 建筑高度控制

沿汾河、龙凤河及文物保护单位等周围规划为底层区,其外围视域协调区宜为低、多层混合区。在城区内沿规划公共交通线路旁可布置高层区,在新规划的两个城市中心区域内以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为主。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街区的建设控制地带中的建筑需要在高度、色彩等方面与文

保单位和历史街区中的历史建筑等风貌协调,在古城和历史城区边界道路、重要景观通道沿线不允许建高层建筑。

第一百三十四条 城市色彩控制

介休城市色调分为生态区、城市中心区、历史风貌区、工业园区进行控制。 生态区建筑主色调应结合周边绿化环境氛围,以淡暖色系为主。

城市中心区建筑主色调应充分体现出现代化的风貌特色和时代感,注重中心区的整体效果,形成格调高雅、大方、活跃、繁荣的都市氛围。

历史风貌区建筑主色调要求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街区的建设控制地带中的建筑需要在色彩方面与文保单位和历史街区中的历史建筑等风貌协调,与深灰色的传统民居及琉璃屋顶的庙宇色彩协调。

工业园区建筑主色调采用淡雅明朗的浅冷灰色系与白色系,与区域内众多绿化景观相互映衬,形成简洁、明快的现代高科技企业园区的形象。

3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