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14:26: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讨论孔子的政治思想,首先遇到的难题便在于确定春秋后期的社会性质。春秋时代社会动荡不安,那是孔子在编次《春秋》中便揭露的。问题在于,这种动荡不安是好事还是坏事?自先秦到清朝中叶,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是坏事,不但儒家如此说,道墨法诸家也都如此说。他们尽管倾向不同,论证的角度也不一样,但判断所谓好坏的逻辑却是相似的,那就是把社会秩序看作圣人贤人的创造,因而现存秩序的崩溃,自然就是非圣无法的结果。根据这种逻辑,必然会推导出“世愈古而治愈盛”的结论(法家有所不同)。只有当他们争论谁是圣贤、如何取法时,人们才可能判断出他们各自的实际立场。

到近代,由于接受进化论的学者逐渐增多,对于春秋时代社会状况的意见才有所改变。人们开始说,先圣未必比后圣聪明,先王之道未必能成为后王之法,因此社会的变动不能都说是坏事,很可能倒是社会进化的表征。这样的历史观,自然是个大进步。但进化是怎样取得的呢?大多数学者仍然以为出于人们意见的改变,就是说后代圣贤的社会政治见解比起尧舜禹汤文王周公的要成熟、进步,于是社会制度就改变了。

正因为如此,以上两个时代的学者在评论孔子思想的时候,尽管不乏真知灼见,但程度不同的唯心史观,使他们都不可能正确地估计春秋时代的社会变化,从而也不可能正确地评价孔子的政治思想。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愈来愈多的学者相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道理。人们开始认真探讨春秋时代的社会性质,试图为包括孔子在内的那个时代的观念形态

找出存在的基础。不过,相信道理的正确,不等于能够运用它来解决历史的实际问题。即使在熟悉历史唯物论的学者中间,由于种种原因,主观的或客观的,对同一历史问题也会出现认识上的分歧。例如关于春秋时代的社会性质,便至少有四种见解:奴隶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领主封建社会,领主制向地主制过渡的社会。每种见解都有自己的根据和理由,至今仍很难确定哪种见解称得上完全正确。

确定观念的存在基础如此之难,进而分析观念本身自然更难。事实上,无论研究者对春秋时代的社会性质持有何种见解,对于孔子的政治思想,都可以给予肯定、否定或半肯定半否定的结论。目前这些意见都有,而且都从历史材料中找到了依据。因此,确定材料的性质以及所反映的时间,便成为讨论孔子思想的必要前提。这一点对于研究他的政治见解尤其重要。孔子一生的经历很复杂,他发表的政见自然也有复杂的背景。不了解他说话的时间、场合和对象,便不能正确判断他政见的是非。而现在的研究水平还没有达到使人们可据此进行精确判断的程度,于是要取得一致的结论尚不可能。问题的复杂性,使得讨论孔子的政治思想只能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不断缩小分歧,以期最终通过争论来弄清楚历史的真

相。(摘编自蔡尚思《孔子的思想体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编次的《春秋》一书,反映了春秋时代社会的动荡不安,儒家、道家、法家等诸

家认为这种动荡不安不是好事。

B.先秦到清代中叶,学者们的倾向、论证角度、判断逻辑不同,但都认同圣贤创造了社

会秩序,社会动荡不安是坏事。

C.依据圣贤创造社会秩序,崩溃是非圣无法的结果,古代学者推导出“世愈古而治愈盛”

的结论,法家观点有所不同。

D.受进化论的影响,不少学者对春秋时代的动荡不安有了新的看法,他们认为社会的变

动很可能就是社会进化的表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近代接受进化论的学者认为,后代先贤的社会政治见解比尧舜禹汤文王周公的认识要

成熟、进步,社会制度也因此改变。

B.“世愈古而治愈盛”和“先王之道未必能成为后王之法”这两种观点虽然不相同,但

是它们都受到了唯心史观的影响。

C.愈来愈多的学者接受了唯物史观,他们开始认真探讨春秋时代的社会性质,找到了当

时的观念形态存在的精准基础。

D.相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用它解决历史实际问题是两码事,由于种种原因,对春

秋时代社会性质的认识仍有分歧。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是否尊先王为圣贤、如何取法的意见,就可以判断出对孔子的政治思想是肯定、

否定还是半肯定半否定的实际立场。

B.确定春秋时代社会性质四种说法中的哪一种完全正确已经很难,分析孔子在复杂的社

会背景下形成的政治思想自然更难。

C.受研究水平的限制,不完全了解孔子说话的时间、场合和对象,不能精确判断他政见

的对错,学者们的结论就不可能一致。

D.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讨论孔子的政治思想,求同存异,不断缩小分歧,就有可能通过

争论从而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真相。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木鱼 周海亮

冬子小时候,家里穷。不仅他家穷,全村都穷。不是吃不到米闻不到肉的那种穷,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那种穷。贫穷与饥饿贯穿了冬子的童年,即使现在想起,冬子的记忆深处,仍然是望不到尽头的饥饿。

冬子九岁那年,村里有亲戚嫁女,娘带冬子去吃喜宴。临行前娘嘱咐冬子说,饭桌上一定要放开了吃,吃慢了,东西就没了。又说,千万别动桌上那条鱼,否则会被别人笑话。冬子问为什么,娘说那是条假鱼。鱼是木头雕刻而成,上面浇了汤汁,撒了葱花,盛在盘子里,端上桌,与真鱼别无二致。娘还说木鱼是栓叔的手艺,栓叔一晚上就能将一截木疙瘩变成一条活灵活现的鲤鱼。娘带冬子来到亲戚家门口,再次嘱咐冬子不仅要吃得快,还要尽量多吃。吃饱了,咱家晚上那顿就省了。她说。

六个菜,一个汤,满桌人吃得像猪。普通的蔬菜,加几片肉,味道就完全变了。冬子听了娘的,快吃,使劲吃,却总是吃不饱。那条鱼摆在桌子中间,假如娘事先不说,冬子绝不会当它是一条木鱼。鱼浇了汤汁,撒了葱花和香菜,那是一条红烧口味的木头雕塑鱼。亲戚家虽穷,但厨艺高超,据说能把一条鱼烹成七八种不同的味道。木鱼也能。不过仅仅是味道的样子。满桌人心照不宣。他们的筷子和汤匙伸向不同的盘子和汤碗,却绝没人去碰那条鱼。桌上很快只剩残羹冷炙,唯有那条鱼,仍然闪烁出诱人的光泽,散发出美妙的酱香。满桌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