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6 17:18: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同经济基础变化是同步的 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该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 12.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3.在社会革命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是( )。 A.产业革命 B.思想革命 C.政治革命 D.经济革命

1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 )。 A.社会形态的演变史 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D.思想文化的交流史

1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16.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并不矛盾

17.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活动的根本标志是( ) A.改造自然 B.适应自然 C.制造工具 D.控制自然 18.社会规律和自然界的规律的区别表现为( ) A.社会规律是主观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

B.社会规律是有阶级性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没有阶级性的

C.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自然界的规律是盲目的、不自觉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D.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1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20.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21.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22.社会意识是(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们改造自然的过程 D.人们改造社会的过程

2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事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24.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 A.地理环境 B.生产资料 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 25.社会存在是( )

A.社会环境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社会生活精神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