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3、4情景式默写(背诵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4/19 9:09: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必修3、4情景默写

编者:邓美凤、仇展华 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

☆☆王维《山居秋暝》

1.《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的诗句是: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山居秋暝》中用月光水声衬出山林幽静的句子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写人的活动的诗句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昌龄《从军行》(之四)

1.《从军行》中的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形象的描绘了边塞景色,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

2.《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坚定的破敌之志。

☆☆杜甫《登高》

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5.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6.《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或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刘禹锡《石头城》

1. 《石头城》中借月抒怀的句子是: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李商隐《锦瑟》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

第 1 页 共 1 页

必修3、4情景默写

编者:邓美凤、仇展华 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

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锦瑟》一诗中用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表现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展现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的诗句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白《蜀道难》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一唱三叹,点明主题的诗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动物“鹤”“猿”的行为、心理来衬托蜀山之高险的句子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手法,通过描写用手触摸星宿、穿过天上的星星来凸显蜀山之高峻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通过写“峰”“松”来烘托出山势高险的语句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如雷般轰鸣的场景。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剑阁地势险要,其易守难攻以至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9.《蜀道难》中,运用侧面描写和夸张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白居易《琵琶行》

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用景物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诗中描写琵琶女在急切的呼唤中矜持而羞涩地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运用拟声词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的两个比喻句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第 2 页 共 2 页

必修3、4情景默写

编者:邓美凤、仇展华 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

4.描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时那热烈紧张场面的诗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5.通过写“江月”、周围环境的宁静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6.吴激《人月圆》的“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和“同是天涯沦落人”两句。

7.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表达诗人与琵琶女感情共鸣的诗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8.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偶遇时,往往会发出类似《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喟。

9.白居易《琵琶行》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10.《琵琶行》中描写音乐声停,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句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柳永《雨霖铃》

1.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交代了离别的时节,“对长亭晚”交代了离别的地点,描绘了一幅“清秋送别图”。

2.《雨霖铃》中描写离别时依依不舍的细节的句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雨霖铃》下阙抒发双重悲哀的直抒胸臆的句子: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4.《雨霖铃》下阙虚写了别后想象美景的千古名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作者连用动作描写,道出了离别深情。

6.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写词人借酒消愁,接着借想象清醒后看到的清晨之景“杨柳岸晓风残月”抒发出愁绪更难排遣的惆怅和无奈。

7.王维认为“西出阳关无故人”,柳永在《雨霖铃》中也发出了相似的感慨: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8.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出了想象中离别后的楚地千里风光,借以表达将要离别的失落之感。

9.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以秋天凄冷增进离别之感,使这种人之常情更为深刻。

第 3 页 共 3 页

必修3、4情景默写

编者:邓美凤、仇展华 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 《念奴娇》中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与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表意相似。

2.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3. 文中既表明了大浪淘沙,又表明历史终将记住英雄人物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 文中“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出了大江气势磅礴、宏伟壮阔的景象。 5. 文中写出周瑜指挥若定,大获全胜的句子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6. 文中词人神游故国后,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来书写自己多愁善感而年华逝去的感叹。

7. 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李清照《声声慢》

1.李清照《声声慢》中的诗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化用了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到天明。”

2.李清照《声声慢》叠字手法运用甚妙,其中“冷冷清清”描摹环境,“凄凄惨惨戚戚”描摹心绪,奠定了全词哀愁的情感基调。

3.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与晏殊《踏莎行》中“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两句异曲同工。

4.李清照《声声慢》中,词人看到满地黄花残败,更兼容颜“憔悴损”,今非昔比,顿生“如今有谁堪摘”的自怜之意。

5.4.李清照《声声慢》中写大雁飞过,“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两句大有物是人非之感。

6.5.古诗词中写“愁”有诸多名篇,与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样,李清照《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也写出了“愁”的无穷无尽。

7.6.同样是写“雁”,李清照《声声慢》中这一意象道出了词人离乱之苦: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8.李清照《声声慢》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两句,写备尝凄清寂寞,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气,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第 4 页 共 4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