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10 4:14: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7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人们在使用石器、骨器、木器和蚌器等生产工具时,由于生产力水平太低,只能采取集
1.
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铁农具的数量远远超过木石农具,占
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铁犁铧(安装在犁前端用来破土耕地的尖利农具)大多呈V形,后端比较宽阔,前端尖利,并有直棱,可以加强刺土功能。铁犁铧的发明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
铁器的使用在春秋时期还处于初期阶段,但它却标志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发展水利交通,促进
2.
原来中原地区使用称为耒耜(lěi sì)的脚踏耕具,耕作的人用手把着耒耜的柄,用脚踏着刃部,把锋刃刺入土中,向外挑拨,才能把一块土掘起来。耕地就是把土一块一块地挨次掘起来,耕作的人需要掘一块,退一步。这种后退间歇的耕地方法,用力多而效果差。传说早在商代就用牛驾车,也有人根据甲骨文“犁”字初文的象形,认为商代已有牛耕,但论据不足。到了春秋时期,牛耕已经使用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那时的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使用牛耕,这样耕地就变为连续向前,用力少而效果好,这是耕作技术的一次重要改革。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于东方,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当时还开始用马耕田。由于牛耕的出现和冶铁业的兴起,战国时期便出现了铁制的耕犁,畜力
3.
贵族役使劳动者在封地田亩中集体耕作由于缺乏生产积极性,隐藏力气,进展缓慢。地主把土地分给个体农民耕种,收取地租,由于劳动积极性高,使出了力气,所以进展迅速。说明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的生产方式呼之欲出,这是当时社会生产力
4. (1
伴随着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崩溃和土地私有制的出现,阶级关系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封建依附关系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一部分奴隶和平民自己垦荒种地,获得了小块土地的私有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贵族奴隶主的控制和束缚,成为自耕农。还有一部分贵族,由于种种原因转化而为自耕农,例如晋国的范氏和中行氏,被赵氏战败后流亡齐国,其子孙就“耕于齐”。又如楚国大夫伍奢次子伍子骨,在其父被杀后出奔到吴,一度“耕于鄙”。这
(2 至于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有的是由奴隶主贵族分化而来;有的则是获得土地赏赐的军功地主;还有一些是从平民上升而成。他们在奴隶大量逃亡,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面临崩溃的时代,看到“公田”上茂草丛生,遮没道路,庄稼烂在田里无人收割,堆在场头的没有碾打完毕。这种“公田不治”的景象,使他们感到奴隶制剥削已无利可图,便改变剥削方式,
1
至此,封建地主与农民两个新兴的阶级便孕育成长起来。这种依附农民,身份与奴隶不同,他们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有条件获取一部分收获物归自己所用。身份的改变,提高了他们对劳动的兴趣。
深化升华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促使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铁器的使用。铁制农具出现以后,牛耕渐趋普遍起来。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显著发展,也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误区警示 新兴地主阶级的最早产生的时期,有人认为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所以地主阶级产生于战国。其实早在春秋晚期就已经产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个体农耕有了可能,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新的生产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有的是由奴隶主贵族分化而来;有的则是获得土地赏赐的军功地主;还有一些是从平民上升而成。 难点剖析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我们的祖先一直不断地在努力着。从石器、骨器、铜工具到铁农具的发明和使用是生产工具上的革命,从完全的人力耕作到牛耕是农耕动力上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