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6 8:11: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报告样本
下文试读版本来自其他行业, 仅用于说明报告内容和形式。
1.2 卫星应用产业链分析
1.2.1 卫星应用产业链分析
由于卫星应用涉及众多不同的领域,而各个领域在应用方面又有着较大的区别,如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等,应用产业链相对较为复杂。因此,下图是简化的卫星应用产业链结构图,仅勾画出应用产业链的大致轮廓。
从下图可以看出,卫星应用产业上游主要涉及卫星的制造、卫星的发射、卫星地面设备与网络的建设;下游产业链涉及众多领域,其中在交通、通信和测绘等领域的应用较为普及。
卫星应用及运营涵盖面较广,包括消费服务(指卫星电视、卫星音频广播和卫星宽带等业务)、卫星固定服务、卫星移动服务、遥感业务和航天飞行管理服务。按技术领域和服务方式分,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等。
卫星应用产业链分析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2.2 卫星应用产业链上游分析
从卫星产业价值链中,我们可以看出,价值链的后端客户服务部分贡献了70%-80%的收入,利润率高达35%。整个投资的重心在于后端部分。然而我们主要是对针对新材料在卫星制造方面的投资机会分析。
从小卫星的研制成本结构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单纯的材料部分,在成本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但是正是由于材料部分的成功突破才奠定了卫星产业向微型化小型化的趋势发展。
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产值主要集中在中游,占比为68%;上游产值相对较小,仅为15%;下游运营服务产值占比17%,较上年提升5%。下游产值占比的增加,符合一般产业的发展规律,这说明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正在从初级阶段迈向成熟。
据了解,目前卫星导航产业链上游的天线、芯片、板卡、GIS、地图、模拟源等配套齐全;中游的手持型、车载型、船载型、指挥型以及结合各行业具体应用的综合型终端,品类已初具规模,初步具备针对行业应用需求进行技术综合的能力;下游的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业已在数据采集、监测、监控、指挥调度和军事等各领域进行了探索应用。
随着整个北斗产业化应用进程的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进行紧密合作,解决北斗产业‘小、散、乱’的局面,实现了抱团发展。同时,在产业布局层面,需要全产业共同努力打造一家龙头企业,来应对当前的最佳发展机遇期。
以卫星导航产业链上游的芯片为例,我国推出了各种政策积极鼓励对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进行研发。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于北斗芯片领域禁止外企进入,因而芯片的国产化率较高。业内人士认为,芯片企业将在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爆发式增长中受益最多。
导航终端产品包括各类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天线和面向不同用户群体的信息接收设备,如车载设备、船载设备和手持设备等也有大幅度的增长。
业内专家分析,北斗规模的应用日益扩大,市场稳定增长,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时期。随着军队、行业及大众用户对时空信息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北斗应用市场将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并保持稳定增长。
1.2.3 卫星应用产业链下游分析 (1)卫星通信领域
在卫星通信领域,亚太九号通信卫星、老挝一号通信卫星、白俄罗斯通信卫星的陆续成功发射,不仅实现了中国航天向东盟国家整星出口零的突破,也实现了中国航天首次向欧洲地区用户提供整星在轨交付服务。这些成果对中国航天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信卫星技术发展迅速,与之相对应,卫星通信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产业化、商业化和国际化。虽然进入21世纪后卫星通信在与地面有线通信、蜂窝移动通信的激烈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但随着新需求的出现及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正跨入一个新时代。
目前,国际卫星通信应用产业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卫星通信产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卫星多媒体广播(DMB)业务的快速发展。从卫星音频广播(DAB)到卫星视频广播(DVB),再到DMB,通过卫星广播的数据量越来越大。目前,DMB发展趋势最好的是欧美、日本和韩国。
(2)卫星电视直播成为卫星应用的支柱产业。随着各国数字电视进程的加快、卫星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推广应用以及大型体育和媒体盛事的催化,付费卫星电视平台得以迅速增加和发展。目前卫星直播产业是唯一能与地面有线电视网络进行竞争,并拥有一定优势的产业。
(3)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正在成为信息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卫星通信,是商用卫星通信业务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卫星终端设备费用的不断下降,以及用户对高速因特网接入需求的迅速增长。
(4)移动卫星通信仍然是目前卫星通信发展较快的业务之一。
(5)卫星通信在军事通信、环境数据采集和监测、国家应急救援和救灾通信等政府、军用业务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在不断加强。
随着产业的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也呈现出如下特点:
(1)新业务新需求的出现,对卫星通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牵引作用。更
高的通信频段,更大的通信容量成为卫星通信技术研究的主流。Q频段(33~55GHz)、U频段(40~60GHz)的卫星及通信有效载荷研究是目前研究重点之一。
(2)随着通信卫星星上交换能力的增强,基于异步传输模式(ATM)交换、互联网协议IP包交换的体制研究成为卫星通信技术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
(3)随着宽带多媒体业务在卫星通信市场份额的扩大,地面多媒体业务的标准协议对卫星通信领域的适应性研究也在成为热点。例如适合多媒体不对称传输的基于卫星的DVB(DVB-S、DVB-S2)和基于卫星的回传链路(DVB-RCS,Satmode)标准研究和实现等。
未来卫星通信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在天地融合中越来越趋向“一切为客户着想”的端到端服务,把所需要的内容和通信服务直接传送到客户,如卫星电视直播、移动数字音频/视频/数据广播、因特网内容投送、远程教育和远程监控等。
未来10~15年,预计全球卫星通信业务可能的发展趋势是:
(1)天地融合,自成一体。即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组成星地混合网,二者互连互通,优势互补,在竞争与合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2)卫星电视直播业务仍然是卫星通信广播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发达国家正在开拓高清晰卫星电视直播市场。
(3)卫星移动电话业务市场定位将主要转向政府或军方市场,以及地面蜂窝网覆盖不到的人口非稠密地区。
(4)寓军于民,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卫星系统的安全与防护日益受到重视。
(5)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业务将成为新的亮点。 (6)数字化、网络化、IP化和宽带化。
我国卫星通信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说明:
(1)总体上看,我国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已步入产业化轨道,达到了一定的市场规模,相应的国内卫星公用通信网、专用通信网得到了较好发展。另外,通过宽带多媒体卫星传送的卫星互联网接入已开始投入使用。
(2)卫星电视广播是国家经营的特殊行业,已形成规模应用。包括中央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