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8 18:16: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其三、会议还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形成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中央。
八七会议使我们党在政治上大大的向前迈进了一步,所谓大大前进了一步是说我们开始摆脱了右倾禁锢主义的束缚,提出了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任务,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2.第一、毛泽东始终非常注意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善于进行理论思考与概括。党内犯错误的同志也是要革命的,但是在怎样革命的问题上毛泽东不是照抄照搬,而是非常注意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创造性的结论。
第二、毛泽东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毛泽东非常注重调查研究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批判了教条主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后来,他又说:“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正确路线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要有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否则,就不能正确的指导中国的革命,他主张中国问题的解决要靠中国同志,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和苏联经验的教条化和神圣化,强调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第三、毛泽东非常善于根据变化了的形势提出新的对策。这是一个成熟的领袖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四、论述题 答案要点:
1.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根据,就在于“中国革命是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革命的长期性这两个基本特点”
首先,由于中国革命是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就规定了以下几点:
其一,在中国,农民仍然是主要群众。中国革命最深攻的力量源泉不是在若干近代工商业都市,而是在广大的农村,中国的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广大农民所在的广大农村,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的战略基地。 其二,国民党反动派相当牢固的控制着若干近代工商业都市,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却是它无法牢固控制的地方。半殖民地的中国,由于它的政治经济发展的基地不平衡,革命可以在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农村首先开始、首先胜利。 其三,半殖民地的中国城市乡村问题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乡村问题有性质上的区别。半殖民地的中国,城市虽带着领导性质,但不能完全统治乡村,因为城市太小,乡村太大,广大的人力物力在乡村而不在城市。所以把广大的乡村建设成为先进的革命阵地就可以给反革命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其四,半殖民地中国的经济,主要的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而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在这种基础之上,形成了封建的军阀割据的局面,中国统治集团的不统一确实为中国革命首先在农村得到发展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最大的缝隙。
其次,中国共产党必须把工作重心转向农村,与1927年革命失败后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由此决定的“革命的长期性”这一点也是直接有关的。 在国民党反动派这样的敌人面前,“革命的根据地问题也就发生了。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的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只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的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的战斗中逐步的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中,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其一,八七会议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其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其三,半殖民地半封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