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21:23: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尚择优选
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 考点解析。 1、 2、
考查题型。主观翻译题,两小题,赋分10分。
得分点设置。一词多义(多义实词、易误解其意义和用法的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语气揣摩(陈述、疑问、反问、感叹、揣测、祈使等)。 提示大家回忆什么样的句子会作为翻译题的题目:关键词语(一词多义(多义实词、易误解其意义和用法的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关键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 二、 常见翻译误区。
指出下列句子翻译错误地方及原因。
(1)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
译:多次有教导的话,看到诸葛亮谈论两汉所以兴衰,有告诫,流传示范万世。 (2)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译:(豆卢宁)跟随(宇文泰)擒拿窦泰,又弘扬农业,攻克沙苑,任命他为卫大将军,兼任大都督。
(3)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译:您殷勤的奉养父母,从早到晚都很快乐,只有恬静安适是希望呀。 三、 翻译的基本原则。 1、
翻译标准:信、达、雅。
信:准确。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通顺。畅达,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没有语病。 雅:文采。要求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2、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
尚择优选
字字落实:一一对应。
直译为主:要求译文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词语要落实,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一样。
意译为辅:万不得已,采用直译实在翻译不通的时候,可以在忠于原意的基础上,灵活翻译语句。
四、 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加。即加字法。
(一)单音节变双音节。在单音节词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译文:忧虑辛劳可以振兴国家,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二)古今异义词,通常需要逐字对应翻译。(注意翻译误区:以今义代古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如:
(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之死》)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G五六万,且久已疲。(《赤壁之战》 译:(1)“祖父”,今义指父亲的父亲,古义指祖辈和父辈。
译文:想起他们逝去的祖辈和父辈,冒着风霜雨露,斩断荆棘,才有了这一点点土地。
(2)“地方”今义指地区、空间的一部分、民间。古义指“土地方圆” 译文:江东虽然小,但是也土地方圆千里
(3)“宣言”,今义是表示政见的公告或声明;古义指公开扬言。
2
尚择优选
译文:(廉颇)公开扬言说:“我看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三)数词后面增加量词。如:
(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
译: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大概有神灵保护的原因。 二、减。即删字法。
(一)有些词语只有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如一些语气词、发语词、助词中没有实在意义的词,无法译出,可删去不译。如:
(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译:人们生活在一起,很快就度过了一生。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之:消独;也:句中表停顿,语气词,无义。)(错误: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3)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译:如果不给秦国和氏璧,则担心秦国攻打过来。(消独)
(错误:就担心秦国军队的到来)
(二)此外,对于“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翻译时,要将“陪衬意”去掉。如:
(1)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作息”只有“作”的意思;译:我日日夜夜辛勤工作,孤孤单单,被辛劳缠绕。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入”在课文中只有“入”的意思;译: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事故发生。 (3)时因坐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于齐国之土,吾必以仲子为巨擘)
3
尚择优选
(4)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参考答案:
“开合”只有“开”的意思。译:当时因为坐轿远道而来腹中饥饿,便在病人的床前吃饭。看到病人用手掰开眼皮,看着自己吃喝,因为眼眶完全浮肿,不能睁开。
(4)“利害”只有“害”的意思;译:只想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损失。 三、乘。
(一)古汉语中,如果两数并举,那么就以其乘积表数了。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项脊轩志》)“三五”之积为十G五,“三五之夜”指阴历每月十G五的圆月之夜晚。
如: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G五。 同样,“年方二八”,“二八”即(十六)花季年龄。
(二)古汉语中,倍数表达一般是在基数词后加“倍”字,(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亦百倍)(有时也可以省略倍字)如果是一倍则单用“倍”表示,“一”省略。如“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孙子。谋攻》)其中,“十”“五”后省“倍”字:“倍”,表示“一倍”。
译文:所以用兵的原则,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的兵力就要设法分散敌人,有与敌相等的兵力要设法和敌人交战,兵力比敌人少就要退却,实力不如敌人就要避免决战。 四、除。
古汉语分数表达形式,绝大多数出现在表比较的语境中,结合语境来概括,有如下几种类型。
4
尚择优选
(一)完型式。如“秦地,天下三分之一。”(《汉书。地理志》)“三分之一”的分数形式,从古代延续至今,已保留下来了。
(二)简略式。如“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十”为分母,“一”为分子,“十一”即十分之一。 (三)嵌入式。
(1)分母+“分”+“之”+分子。如“方今大王之众不能十分吴楚之一。”(《史记·淮南衡山王列传》)“不能‘十分’吴楚‘之一’”即不足吴楚的十分之一。
(2)分母+名词+“之”+分子。如“大都不过三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三国之一”,即国都的三分之一。
(3)分母+“之”+分子。如“然民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治平篇》)“十之一二”,即“十分之一”至“十分之二”。 五、留。
(一)古代汉语中的各类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朝代、官名、年号、度量衡单位和数量词等不必翻译,直接保留,只有不译不明白时才翻译出来。 (1)淳于髡一日而见七人于宣王。(《战国策·齐策》)(人名) (2)战于长勺。(《左传曹刿论战》)(地名)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绝句》)(朝代) (4)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官名)
(5)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起义》)(年号。秦朝的第二代皇帝胡亥)
(6)是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三国志。魏书﹒武帝传》(量具名) (二)古今词义相同的词也可以保留。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