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11章 酸与碱 第二节 几种常见的酸》_7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0:45: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

核心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 (3)理解浓硫酸的腐蚀性。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理解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使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使用比较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实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

(1)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浓硫酸的腐蚀性。 (3)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2)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工具: 白醋、苹果汁、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先让同学们观看清华才子学生用浓硫酸泼熊事件的图片,激起学生对酸的学习兴趣。

讲解: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些常见的酸,现在我这儿有一瓶浓盐酸和一瓶浓硫酸,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常见酸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一)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 讲解:通过观察我们就会发现: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挥发出的氯化氢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瓶口形成白雾;所以,敞口久置后质量会减轻。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无挥发性,所以打开瓶盖瓶口没有白雾,但敞口久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

引导:学生根据实物和投影的内容实行观察分析,并让学生完成表格。 投影: 颜 色、状 态 打开瓶盖 现 象 原 因 气 味 浓 盐 酸 无 色 液 体 瓶 口 有 白 雾 有 挥 发 性 有 刺 激 性 气 味 浓 硫 酸 无 色 液 体 无 明 显 现 象 无 挥 发 性 无 刺 激 性 气 味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无挥发性,所以打开瓶盖瓶口没有白雾,但敞口久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量增加。所以,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讲评:用浓硫酸泼熊和毁容都说明了这些人缺乏珍爱生命的观点和法律意识;同时也体现出浓硫酸强烈的腐蚀性。 (二)酸的化学性质 [活动与探究一]: 实验内容 浓硫酸在纸上写字 一段时间后的纸张的笔画木棒上蘸有浓硫酸的部滴到酸的布由黄变黑,容易破损。 现象 结论或原因 启发 部分变黑 分变黑 用木棒蘸浓硫酸 将浓硫酸滴到布上 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能使纸张、木条、布甚至皮肤脱水而腐蚀。 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 讲解:从试剂店购得的硫酸一般是98%的浓硫酸,而平时使用的硫酸通常是稀硫酸,那怎样把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呢?

回答:很多同学可能会说“容易,加点水不就行了吗?

[活动与探究二]:按学生猜想,照教材P52页图10-5装置小心实行实验。

讲解:通过实验大家不难发现,简单的向浓硫酸中加点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浓硫酸在稀释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热,使水沸腾,带动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危及人身安全。那么,准确的稀释方法应该怎样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52页后看我演示。 [活动与探究三]:按照教材P52页图10-6装置小心实行实验。

提问:这两个实验在装置上和操作顺序上有哪些不同?你能将准确的操作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出来吗?

小结:稀释浓硫酸时应该:酸入水(或大入小),沿内壁,慢慢倒,持续搅。 强调: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热量的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热量的散发,防止液体暴沸,发生危险。

提问: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万一不慎将浓硫酸弄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如何处理?

结论: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在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提问:(1)用大量水冲洗的目的是什么呢? (使浓硫酸稀释且带走稀释时放出的热量。)

(引导学生实行实验探究,注意操作的规范性,时间8-10分钟。) 讲解:通过同学们的实验,我们就会发现:

1.盐酸、硫酸等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酸能与指示剂反应。

2.镁、锌、铁等活泼金属都能与盐酸、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酸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以前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活泼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盐酸、硫酸中生锈的铁钉上的铁锈都逐渐溶解,溶液均变成黄色,说明酸能与金属氧化物(Fe2O3)发生反应。所以,能够用稀盐酸或稀硫酸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如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

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4、酸溶液能与碱发生反应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再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碱+ 酸→盐 + 水

5、酸溶液能与盐发生反应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