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及反思)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14 22:04: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小红和小明分别拿着语文书和数学书,小红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那么他们俩各拿什么书?

2、小红,小丽、小刚分别拿着语文书、数学书、社会书。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 小刚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他们三人各拿了什么书?

这节课,我们学习较复杂的推理问题。希望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作出准确的推理判断。 二、复习讲授:

1、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两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用“√”表示到会,用“×”表示没到。 a b C d E f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 × √ √ √ × √ × × × √ × × √ √ × × √ 从第一次看:a只可能和d、e、f同班;b只可能和d、e、f同班。 c和e同班 从第二次看:a只可能和b、d、e同班;b只可能和c、f同班。 从第三次看:a只可能和b、c、d同班。

综合三次情况,可得a和d是同班,b和f同班,剩下的c和e同班。

如果不列表,你能直接根据条件推理吗? 三、巩固练习:你

1、单词竞赛后,小明,小华,小丽各得一枚奖牌,其中一人得金牌,一人得银牌,一人得铜牌。李老师说:“小明得金牌,小华不得金牌,小丽不得铜牌。我说的对吗?”三人齐声回答:“老师,您只猜对了一个。”那么他们各得什么奖牌?

2、在学校运动会上,一号,二号,三号,四号运动员,取得了800米赛跑的前四名。小记者来采访他们各自的名次。一号说:“三号第一个到终点。”行吧另一名运动员说:“二号不是第四名。”小裁判说:“他们的号码与他们的名次都不相同。”他们说的都是实话。你知道他们的名次吗?

3、周吴郑王四个同学中,有一个同学在书法赛中获奖。老师问他们谁是获奖者。周说:“我不是。”吴说:“是王。”正说:“是吴。”王说:“不是我。”事实上,他们只有一个人没有说真话。谁是获奖者?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1、104页的练习二十二的8题

2、好啦甲乙丙丁四人举行象棋赛,每两个人都要赛一场,结果甲胜了丁,

并且甲、乙、丙三人胜的场数相同。丁胜了几场?

课外作业: 1、小强,小青,小玲小红四人中,小强不是最矮的,小红和是最高的,但是比小强高,小玲不比大家高。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把名字写出来。

2、甲、乙、丙分别在南京,苏州和西安工作。他们的职业分别是工人,医生和教师。已知,①甲不在南京工作;②乙不在苏州工作;③在苏州工作的是工人;④在南京工作的不是教师。;⑤乙不是医生;三人各在什么地方?各是什么职业?

(甲在苏州工作,是工人,乙在西安工作,是教师,丙在南京工作,是医生)

37

解答:根据条件③和④,可知在苏州工作的,是工人;在南京工作的是医生,进而知道,在西安工作的,是教师。再结合②和⑤,知道乙在西安工作,是教师,再根据①知道甲在苏州工作,是工人。最后知道丙在南京工作,是医生。

教学反思

学生虽然之前已经解出了比较多的数学广角系列安排的内容知识,但前后的知识联系并不紧密,不过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都是一贯的:都强调数形结合,都强调合作探究与交流,也都强调策略与方法的优化等,尤其是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在本课的设计时,我比较注重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将思维充分调动起来,重视“说”的过程,在“说”的基础上再进行对比交流和优化,并相应渗透数学思想,体悟数学的简洁美。学生只有在借助表格说思路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其价值,才会认同,才会自觉加以运用。这种运用的目的是对方法的认同,并非要在一节课中做好太多的推理题,这也不现实,因为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严密的推理,尤其是信息条件比较复杂的推理,更是挺费时间的。如果学生能在课后对推理知识,

>>鐏炴洖绱戦崗銊︽瀮<<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