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4 4:35: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宜州市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注:1.地区先进水平指宜州市辖区各乡、镇的最高平均水平。
Note: 1. Yizhou area refers to the advanced level areas and villages, the town's highest average.
3.1.1 农用地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潜力
宜州市土地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比土地总面积)62.76%;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比土地总面积)为24.64%;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耕地总面积)为131.98%;林地覆盖率(林地面积比土地总面积)为30.05%。以上几项指标,在全市各乡镇中的差别较大,宜州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整体水平同当地的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土地农业利用率怀远镇达到了72.17%,领先全市平均水平9.14个百分点;土地垦殖率北山镇达到了44.88%,领先全市平均水平20.24个百分点;耕地复种指数祥贝乡达到了160.11%,领先全市平均水平28.13个百分点;林地覆盖率祥贝乡达到了52.46%,领先全市平均水平22.41个百分点。因此从土地利用程度上看,宜州市农用地开发利用程度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农用地利用综合效益主要选择了单位农用地总产值、甘蔗单产、粮食耕地年单产三项子目标来分析。
3.1.2 土地集约化程度及其潜力
土地集约化程度主要选择了有效灌溉率、单位耕地塑料薄膜使用量、单位耕地农机动力三个子目标指标来分析。
宜州市耕地的有效灌溉率(有效灌溉面积比耕地面积)为20.70%;单位耕地农机动力(农机在册功率数比耕地面积)为3.52千瓦//公顷;单位耕地农膜施用量(农膜使用总量比耕地面积)为1.84公斤/公顷。以上三个子目标中,全市平均水平同该市先进地区的车别体现在:洛西镇的有效灌溉率达到了36.28%,领先全市平均水平15.58个百分点;三岔镇的单位耕地农膜施用量达到了6.62公斤/公顷,领先全市平均水平4.78公斤/公顷;德胜镇单位耕地农机动力为6.22千瓦/公顷,超过全市平均水平2.70千瓦/公顷。以上子目标反映出宜州市集约化水平各县、市、区间差异很大,整体水平与当地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在越来越重视集约化生产的情况下,宜州市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投入结构,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 3.1.3 土地利用效益及其潜力
2005年,宜州市单位农用地总产值(农业总产值比农业用地面积)1.13万元/公
22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宜州市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顷;甘蔗单产(甘蔗总产量比甘蔗种植面积)52.14吨/公顷;粮食耕地年单产(粮食总产量比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复种指数)3.24吨/公顷。以上三个子目标同宜州市先进乡镇比较,差距如下:洛东乡单位农用地总产值达到了2.52万元/公顷,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9万元/公顷;安马乡每公顷甘蔗种植地的单产达到了62.46吨,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0.32吨;同德乡粮食耕地年单产达到了4.50吨/公顷,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26吨/公顷。由此可见,宜州市各乡镇农用地综合效益差别较大,尚有较大潜力可挖。
综合对宜州市农用地开发利用程度、集约经营程度和利用综合效益的分析可以知道,在宜州市范围内,与当地先进水平相比,农业用地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同时,通过农用地利用程度、效益和潜力分析表也可以看出,目前还没有哪个乡镇在三项指标中均处于先进水平,这说明各乡镇的农用地利用程度发展尚不均衡。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不仅各乡镇应该向当地的先进水平看齐,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各先进乡镇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应该兼顾土地开发、集约、高效利用,成为真正的标杆和典型。
3.1.4 耕地整理潜力分析
土地整理是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