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8:25: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本部分知识点:烯烃的命名 教科书75~77页。 知识点详解: 系统命名
1: 选主链定母体-选择含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根据其链上碳原子数称为某烯
2: 编号与排序-从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对主链编号确定双键与取代基的位置,并将其放于母体的前面 21. 碳正离子结构为 (B) 杂化。
A. sp杂化 B. sp2杂化 C. sp3杂化
22. 叔碳离子连有三个烃基,通过电子诱导效应 (A) 其能量。
A. 降低 B.升高 C.稳定 23. 碳正离子中的p轨道为 (A)。
A. 空轨道 B. 含单电子 C. 含一对电子
24. 比较下列各组烯烃与硫酸的加成活性(A):乙烯,溴乙烯
A. 乙烯>溴乙烯 B. 乙烯=溴乙烯 C. 乙烯<溴乙烯 本部分知识点: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PPT第29页~40页。教科书83~88页: 知识点详解:
碳正离子的稳定性与其结构(有关。碳正离子中带正电的碳具有三个sp2杂化轨道,它与其他原子或基团相连的三个?-键处于同一个平面上,不含电子的空p轨道则垂直于这个平面。根据静电学,一个带电体系的稳定性取决于其电荷的分布,电荷越分散,体系越稳定。烷基的超共轭效应使其表现出给电于超共轭效应。当烷基与碳正离子的中心碳原子相连时,这种供电性可以使其正电荷得到分散。显然,中心碳原子所连的烷基越多,正电荷分散程度越高,相应碳正离子越稳定,即一般烷基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次序为3° > 2° > 1° > CH3+。
25. 烯烃的催化氢化反应一般是 (B) 反应。
A. 吸热 B. 放热 C. 没有变化 本题知识点:烯烃的稳定性。 PPT第53页。教科书第97页。 知识点详解:
5
烯烃的催化氢化反应一般是放热反应。双键碳上的烷基数目越多,烯烃越稳定。
26. 乙炔分子中的碳原子为 (A):
A. sp杂化 B. sp2杂化 C. sp3杂化 27. 炔烃命名的英文词尾为 (C):
A. ane B. ene C. yne
28. 炔在命名时选主链的原则是 (B):
A. 选含有三键的链为母体 B. 选含有三键的最长碳链为母体 C. 选最长的碳链为母体
本部分知识点:乙炔的结构和命名。 PPT第2~10页。教科书110~111页。 29. 1,3-丁二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为 (B):
A. sp杂化 B. sp2杂化 C. sp3杂化 30. 双烯系统命名的时候选主链的原则是 (C):
A. 选择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 B. 选择含有一个双键的碳链作为主链 C. 选择保护所有双烯的碳链作为主链 本部分知识点:双烯的结构和命名。 PPT第37~39页。教科书123~125页。 31. 共振式的写法中,用 (B) 表示电子移动方向。
A. 弯箭头 B. 双箭头 C. 弧线
本部分知识点:共振式的写法。PPT第44~47页。教科书128~131页。 32. 动力学控制是指沿着 (B) 方向进行的反应。
A. 反应速度慢 B. 反应速度快 C. 生成稳定性好的产物 D. 稳定性差的产物
33. 热力学控制是指朝产物热力学 (A) 方向进行的反应。
A. 稳定性好 B. 稳定性差 C. 反应速度快 D. 反应速度慢 本部分知识点:反应的动力学控制和热力学控制。 PPT第50~51页。教科书133~134页。 知识点详解:
动力学控制:生成产物的比例取决于反应速率;
6
热力学控制:产物的稳定性起主要作用。 34. 物理方法测试,苯为一 (A) 结构。
A. 平面 B. 三棱 C. 立方 D. 三角锥 35. 根据杂化轨道理论,苯的碳原子为 (B) 杂化。
A. sp杂化 B. sp2杂化 C. sp3杂化 36. 苯分子中各键的键角为 (C)。
A. 60° B. 90° C. 120° D. 150 本部分知识点:苯的结构。
PPT第9~10页。教科书142~143页。
知识点详解:成苯分子的碳原子均采取sp2杂化形式。3个等价的sp2电子分别和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一个氢原子形成“头对头”的?键。而整个分子剩余的6个p轨道则以“肩并肩”的方式形成?键(由于这种?电子体系中有6个中心,6个电子,所以称为电子离域的大?键,
37. 苯的亲电取代反应中,第一类基团为邻对位定位基团,除卤素外,为 (A) 基
团。
A. 致活 B. 致钝 C. 无影响
38. 苯的亲电取代反应中,第二类基团为 (A) 定位基团。
A. 间位 B. 邻位 C. 对位
39. 下列化合物中,进行硝化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B):
A. 苯 B. 1,3,5-三甲苯 C. 甲苯 D. 间二甲苯 E.对二甲苯 40. 下列化合物中,进行硝化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D):
A. 苯 B. 溴苯 C. 硝基苯 D. 甲苯
41. 下列化合物中,进行硝化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D):
A. 对苯二甲酸 B. 对甲基苯甲酸 C. 苯甲酸 D. 甲苯 42. 下列化合物中,进行硝化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D):
A. 二氯甲基苯 B. 三氯甲基苯 C. 氯甲基苯 D. 甲苯
NO2HNO3/H2SO443. 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为 (B): 7
NO2A:NO2B:NO2C:NO2NO2NO2 本部分知识点:芳香亲电取代反应。 PPT第37~57页。 教科书158~168页。
知识点详解:取代基的定位效应解决的是在一个已经存在取代基的苯环上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时,新取代基将取代苯环的哪个位置的问题。从逻缉上推测,可能有以下几种定位情况:
(1)由苯环上原来存在的取代基决定; (2)由苯环上新取代基决定;
(3)由苯环上原来存在的取代基和新取代基共同决定; (4)原来苯环上存在的取代基和新取代基都不产生影响。
根据基团对苯环的影响以及它们的定位效应,可将取代基分为三类。 1. 第一类定位基
第一类定位基是致活的邻、对位定位基,它们使苯环活化,并使新引进的取代基主要进入原取代基的邻位和对位。属于这一类的基团有:-NR2、-NHR、-OH、-NHCOR、-OR、-OCOR、-R、-Ar等。 2. 第二类定位基
第二类定位基是致钝的间位定位基,它们使苯环钝化,并使新引进的取代基主要进入原取代基的间位。属于这一类的基团有:-N+R3、-NO2、-CCl3、-CN、-SO3H、-CHO、-COR、-COOH、-COOR等。
从上述基团的结构可以看出,邻、对位定位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上一般不含重键,多数带有孤对电子;间位定位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上一般连有重键或带有正电荷(-CCl3、-CF3)。 3. 第三类定位基
第三类定位基是致钝的邻、对位定位基,它们使苯环钝化,促使新引进的取代基主要进入原取代基的邻位和对位。属于这一类的基团有:-F、-C1、-Br、-I、-CH2Cl、-CH=CHNO2等。
44. 化合物构型标记时,最早采用的是D/L标记法标记相对构型。该方法采用的
参照物为 (C)。
A.丙酮酸 B. 乳酸 C. 甘油醛 D. 葡萄糖
8
45. Fischer投影式中,竖直线表示的 (A)。
A. 向内弯曲 B. 处于纸面上 C. 向外弯曲 46. 手性中心的碳原子连有 (D) 不同基团。
A. 一个 B. 二个 C. 三个 D. 四个
47. 含n个手性碳的化合物立体异构体个数最多可达到 (C)。
A. 2n B. n2 C. 2n D. 2+n 本部分知识点:构型与构型标记。
PPT第15~22页。教科书第204~206页。
知识点详解:手性碳原子立体构型的表示方式有:球棍式、透视式和Fischer(费歇尔)投影式。球棍式:将不对称碳原子和与它相连的原子或基团画成球,并标出原子或基团的符号,用棍表示原子或基团与手性碳间的共价键,用立体关系表示出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排列关系。这种表示式清晰直观,仅书写麻烦。
楔形式:将不对称碳原子放在纸平面上,用实线表示与手性碳原子同在纸平面上的共价键,用虚线表尔伸向纸平面内的共价键,用楔形线表示伸向纸平面外的共价键。
Fischer投影式:Fischer投影式是用平面形式来表示具有手性碳原子分子立体构型的方式。投影的规定是将手性碳原子置于纸面,以水平和竖直两线的交点代表这个手性碳原子,其中与水平线相连的两个基团位于纸面上方,与垂直线相连的两个基团位于纸面下方。习惯上将碳链放在纵向,且将命名时编号最小的碳原子放在上方。
D/L(D是拉丁文dextro字首,意为“右”;L是拉丁文1evo字首,意为“左”)标记法是以甘油醛为参照标准来确定的,在有机化学发展早期使用很普遍,现主要在糖化学和蛋白质化学中使用。规定在Fischer投影式中手性碳上的羟基在右侧的甘油醛构型为D型,羟基在左侧的甘油醛构型为L型。其他物质的构型以甘油醛为参照标准、在不改变中心碳构型的条件下由D-甘油醛构型衍生得到的化合物构型就是D型,由L-甘油醛构型衍生得到的化合物构型就是L型。例如,由D型甘油醛氧化成的甘油酸是D型的,由L型甘油醛氧化成的甘油酸是L型的。显然这种规定是相对的,使用也不方便。
R/S构型标记法是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它依据不对称碳原子上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在“次序规则”中的排列次序来表示手性碳原子的构型。首先按次序规则将不对称碳原子*C上连的四个原子或基团(a、b、c、d)按优先次序排列成序,如a > b > c > d。
将次序最小的(d)放在观察者的远方,其他三个面向观察者。如果其他三个基团由大到小画圈为顺时针方向,这种构型为R型,用字母R(拉丁字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