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5单元古文两篇备课习题】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8:12: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合法的基础上,“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次驳“生事”。“举先王之政”是理论根据,“兴利除弊”是根本目的。这样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再驳“征利”。只用“为天下理财”一句已足。因为问题不在于是否征利,而在于为谁征利。根本出发点正确,“征利”的责难也就站不住脚。然后驳“拒谏”。只有拒绝正确的批评,文过饰非才叫拒谏,因此,“辟邪说,难壬(佞)人”便与拒谏风马牛不相及。最后讲到“怨诽之多”,却不再从正面反驳,仅用“固前知其如此”一语带过,大有对此不屑一顾的轻蔑意味,并由此引出下面一段议论。

这一段,从回答对方的责难这个角度说,是辩解,是“守”;但由于作者抓住问题的实质,从大处高处着眼,这种辩解就绝非单纯的招架防守,而是守中有攻。例如在驳斥司马光所列举的罪责的同时,也就反过来间接指责了对方违忤“人主”旨意、“先王”之政,不为天下兴利除弊的错误。特别是“辟邪说,难壬人”的说法,更毫不客气地将对方置于壬人邪说代言人的难堪境地。当然,对司马光的揭露和进攻,主要还在下面一段。

第三段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紧承上段结尾处怨诽之多早在意料之中的无畏声言,作者对“怨诽”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分析。先指出: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已非一日,朝廷士大夫多以不忧国事、附和流俗、讨好众人为处世的良方。在王安石的诗文中,“苟且”是因循保守的同义语;而“俗”与“众”则是为保守思想所浸染的一股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这里揭示出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实质,正为下文皇帝的“欲变此”和自己的“助上抗之”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因此接着讲到“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只是说明保守势力的反对势在必然,却丝毫不意味着他们的有理和有力。接下来,作者举了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说明反对者之多并不表明措施有错误,只要“度义而后动”,确认自己做得是对的,就没有任何退缩后悔的必要。盘庚之迁,连百姓都反对,尚且未能使他改变计划,那么当前实行变法只遭到朝廷士大夫中保守势力的反对,就更无退缩之理了。这是用历史上改革的事例说明当前所进行的变法的合理与正义性,表明自己不为怨

诽之多而改变决心的坚定态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答书写到这里,似乎话已说尽。作者却欲擒故纵,先让开一步,说如果对方是责备自己在位日久,没有能帮助皇帝干出一番大事,施惠于民,那么自己是知罪的。这虽非本篇正意,却是由衷之言。紧接着又反转过去,正面表明态度:“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对方要害,使其原形毕露,无言以对。

这篇短信笔力精锐,文字经济而富有说服力,语气委婉而严正,既不伤害私人的友谊,也不向反对的意见妥协。作者的修辞和逻辑推理是根据对具体的人、具体的场合,运用了反驳、引导、对比、证明、启发、类推等方法,由近及远、由远及近、层层逼进进行的,它是驳念性政论文的典范之作。 【精品习题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答司马谏议书》节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 。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 、 、 、 、 ”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 ,表明 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二)文言现象积累:

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析: ①不复一一自辨: ②于反复不宜卤莽: ③故今具道所以: 2、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故略上报: ..②于反复不宜卤莽: ..③以膏泽斯民: ..

④则众同为而不汹汹然: ..⑤故今具道所以: ..⑥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⑦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⑧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⑨以致天下怨谤也: ..3、判断文言句式:

①文言句式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②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 .:

③胥怨者,民也: ④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⑤受命于人主: ⑥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⑦至于怨诽之多: 4、一词多义: 见:

①冀君实或见恕也: .②见渔人,乃大惊: .③于是人朝见威王: .④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

③诌忌修八尺有余: .

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韩非子》 .:

⑤臣修身洁行数十年《魏公子列传》 : .以:

①以致天下怨谤也: .②以授之于有司: .③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④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⑤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 .为:

①不为侵官: .②为天下理财: .

⑤众人皆解面我独醒,是以见放: ③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

⑥风吹草低见牛羊: ④未能助上大有为: ..修:

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②乃重修岳阳楼: .三)重点文言语句翻译

1、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2、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3、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4、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四)理解性默写:

⑤守前所为而已: .

⑥邯郸为郡: .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 , 。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 , , 。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 , 。 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 , , 。

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

是: , , , 。 6、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和司马光议事每不合,主要是政见和方法不同的原因,因此简略地写回信,不再辩解,但是又因为“ , , ”,希望司马光原谅他。

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有学识的读书人所争论的内容是: , , , 。 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司马光指责自己的主要问题的句子是: , , 。 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为自己辩护,他说受命于人主,为朝廷定法度,不能算是侵夺官员的职权,然后他又接着说,“ , , ”,否定了“生事”之说。 1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在文中揭示众官对他汹汹然的原因的句子是: , , 。 1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例说明先王做事也会招致百姓反对,不只是朝廷士大夫反对的句子是: , , 。 1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 , , ”这一句概括了司马光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变法的话。 1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随和世俗的不满的句子是: , 。 1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 , ”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1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的两句是:是: , 。 1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 , ”,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1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在文章最后正面表明态度: , , 。”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对方要害。 1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 , , ”三句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 1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面对群起怨恨的百姓盘庚是如何做的: , , 。 2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表达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的两句是: , 。 2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认为如果对方指责自己在位时间长,却不能帮助君王福泽百姓,这种失误他是承认的句子是: , , , 。 2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 , 。 2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用“受——议——授”来说明变法并未侵夺官吏们职权的句子: , , 。 五)辨析赏析选择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