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复习资料流行病学试题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19 2:26: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的预防接种可改变某些疾病固有的发病特征。

⑵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①横断面分析:是分析同一时期或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多用于传染病。不能表示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的死亡趋势,对慢性病和非传染病来说,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②出生队列分析:是对同时期出生的一组人随访若干年,观察其死亡情况。该方法可明确呈现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在评价疾病年龄分布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方面有很大意义。

5、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什么?

答:依据有:①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其发病率均高;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③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④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⑤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 6、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⑴原因:①多见于人口复杂交通拥挤的大中城市、有相当数量的易感者。②传播机制易实现的疾病人群受感染的机会多。③可形成稳固的病后免疫,故流行后发病率可迅速下降。

⑵间隔长短取决于:①易感者与免疫者的比例大小。②新易感者补充积累的速度。③人群免疫持续时间长短。④取决于病原体变异的速度。 7、简述现况研究的目的与特点是什么?

答:⑴目的:①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②提供疾病病因研究的线索;③确定高危人群;④评价疾病监测、预防接种等防治措施效果;

⑵特点:①开始时一般不设对照组;②现况研究的特定时间;③在确定因果联系时受到限制;④对不会发生改变的暴露因素,可以提示因果联系。

8、试述现况研究中产生偏倚的原因以及如何控制偏倚。

答:⑴产生原因:①主观选择研究对象;②任意变换抽样方法;③调查对象不合作或因种种原因拒绝参加;④调查到的对象均为幸存者,无法调查死亡者;⑤回答不准确或回忆不清;⑥调查偏倚;⑦测量误差。 ⑵偏倚的控制:①严格遵照抽样方法要求,确保随机化原则;②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和受检率;③正确选择测量工具和检测方法;④培训调查员,统一标准和认识;⑤做好资料的复查复核工作;⑥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

9、简述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特点。

答:⑴基本原理: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E)与非暴露组(ē),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outcome)发生率的差异,以分析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⑵队列研究的基本特点是:属于观察法、设立对照组、由因及果,符合时间顺序、能确证暴露和结局因果关系。

10、简述RR与OR的含义及其各自的流行病学意义。 含义 RR 暴露组的危险度与对照组的危险度之比。更具有斌饮血意义 OR 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如果暴露因素消除,就可减少这个数量的疾病发生。更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上的意义。 意义 ①E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ē的多少倍 ②RR值↑暴露的效应↑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 ①E与ē 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 ②AR值↑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

五、应用题

1、1988年期间共发生200个某病病例,在该年初一直存在该病的800个病例,在该年内该病死亡40例。该地1987年末人口11000人,1988年末人口9000人,如果该病的发生和死亡的事件均匀地分布在全年中,请分别计算1988年该病的发病率,1988年6月30日的患病率,1988年期间患病率,1988年的死亡率。(用千分率表示)

答:1988年该病的发病率=20‰

1988年6月30日的患病率=88‰ 1988年期间患病率=100‰ 1988年的死亡率=4‰

2、某项调查显示在该地区因意外伤害发生的儿童中,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儿童数是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儿童数的3.5倍。故认为经济条件是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之一。问该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答:该结论不正确;因为没有用率来反映家庭经济状况好差的儿童发生伤害的频率和强度。

3、在一项关于吸烟与肺癌的队列研究中,获得如下资料:吸烟组肺癌的发病率为51.0/10万人年,非吸烟组的肺癌发病率为5.0/10万人年,而一般人群(全人群)的肺癌发病率为21.0/10万人年。请据此计算吸烟暴露对肺癌发病的各项效应测量指标,并对其结果做出解释与评价。 答:Ie=51.0/10万人年,I0=5.0/10万人年,It=21.0/10万人年 ⑴RR= Ie/ I0=10.2,表明吸烟组肺癌发病的危险是非吸烟组的10.2倍。

⑵AR= Ie-I0=46.0/10万人年,表明由于吸烟增加的肺癌的发生率的大小为46.0/10万人年。 ⑶AR%=(Ie-I0)/ I0×100%=90.2%,表明吸烟人群中归因于吸烟的发病占全部病因的90.2% 。 ⑷PAR=It-I0=16.0/10万人年,全人群中由于吸烟而增加的肺癌的发生率的大小为16.0/10万人年。 ⑸PAR%=(It-I0)/It×100%=76.2%,表明吸烟对全人群肺癌发病非影响,吸烟引起的发病占全人群中全部发病的比例为76.2% 。 四、论述题

1、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

答: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确诊患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危险因素暴露史,测量并比较两组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该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有:①观察法;②设立对照:患病与否分组;③观察方向由“果”→“因”,回顾性研究;④不能验证病因。 2、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答: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①特别适用于少见病、罕见病的研究;②省力、省钱、省时间,并易于组织实施;③还可用于疫苗免疫学效果考核及暴发调查等;④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⑤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

病例对照研究的局限性:

①不适于研究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②选择偏倚难以避免;③暴露与疾病时间先后难以判断,信息真实性差;④存在回忆偏倚;⑤不能测定暴露和非暴露组疾病的率; 3、试述以社区为基础的和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各自的相对优点。 答:相对优点如表

以社区为基础 ①可以较好地确定源人群 ②容易保证病例和对照来自于同一源人群

③对照的暴露史更可能反映

以医院为基础 ①研究对象的可及性好 ②研究对象更易合作 ③可以平衡兵力和对照的背景特点

病例源人群的暴露情况

④比较容易从医疗记录和生物标本收集暴露信息。

4、简述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选择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则。

答:①对干预措施有效;②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好;③预期结局事件发生率较高;④容易随访的人群;⑤干预措施对其有益或至少无害;⑥依从性好、乐于接受并坚持试验; 5、试述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优点与其局限性。 答: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优点:

①随机分组,能够较好地控制偏倚和混杂。②为前瞻性研究,因果论证强度高。③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并且可以获得一种干预与多种结局的关系。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局限性:

①难以保证有好的依从性。②难获得一个随机的无偏样本。③容易失访。④费用常较观察性研究高。⑤容易涉及伦理道德问题。

6、在病因研究中,一般认为实验流行病学比队列研究论证强度高,为什么?

答:因为: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为随机分组,两组之间的可比性较高。②实验流行病学的暴露因素在研究者的控制下,测量更准确。

7、试述预测值同患病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关系。

答:在同一患病率的情况下,筛检试验的灵敏度越高,阴性预测值越高;筛检试验的特异度越高,阳性预测值越高。当患病率不变,降低灵敏度时,特异度将提高,此时阳性预测值将下降,阴性预测值将升高。当灵敏度与特异度一定,疾病患病率降低时,阳性预测值降低,阴性预测值升高。 8、确定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原则是什么? 答:确定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原则是:

①如疾病的预后差,漏掉病人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且目前又有可靠地治疗方法,则临界点向左移,以提高灵敏度,以发现更多的可疑病人,但会使假阳性增多;②如疾病预后不严重,且现有诊疗方法不理想,临界点可右移,以降低灵敏度,提高特异度,尽可能将非患者鉴别出来,但会使假阴性增多;③如果假阳性者作进一步诊断费用太贵,为了节约经费,可将临界点向右移;④如果灵敏度和特异度同等重要,可将临界点定在非病人的分布曲线与病人的分布曲线的交界处。

五、应用题

1、为了研究吸烟和户外工作(日晒)对唇癌发生的影响,对50~69岁唇癌病人和作为对照的皮肤癌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50~69岁唇癌病人和皮肤癌病人的比较结果

吸烟,户外工作 吸烟,户内工作 不吸烟,户外工作 不吸烟,户内工作

唇癌 51 24 15 3

皮肤癌 6 10 8 5

⑴该研究设计属于 研究。 ⑵请就对照组的选择进行讨论。

⑶请计算户外工作与户内工作相比较唇癌的OR。

⑷按吸烟分层后,再比较户外工作与户内工作相比较唇癌的OR。 ⑸计算吸烟与不吸烟唇癌的OR。

⑹按户内户外分层后,再计算吸烟与不吸烟唇癌的OR。 ⑺计算户外工作吸烟者与户内工作不吸烟者的OR。

⑻请就上述结果做出解释,对照组的选择对结果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⑴病例对照研究

⑵选择皮肤癌病人为对照组不合适,因为皮肤癌在户外工作人员中比户内工作人员更为常见,因此对照组不能反映该群体中暴露发生的情况。 ⑶工作情况

病例 对照 ⑷吸烟情况

户外 51+15 6+8

户内 24+3 10+5

OR=2.6

病例 对照 ⑸吸烟情况

户外 51 6

吸烟

户内 24 10

15 8

不吸烟 户外

户内 3 5

OR=3.5 OR=3.1

病例 对照 ⑹工作情况

吸烟 51+24 6+10 户外 吸烟 51 6

不吸烟 15 8

不吸烟 15+3 8+5

户内 吸烟 24 10

OR 3.4

病例 对照

不吸烟 3 5

OR=4.5 OR=4.0 ⑺户外工作吸烟者与户内工作不吸烟者的相对危险度

病例 对照

户外工作吸烟者

51 6

户内工作不吸烟者

3 5

OR 14.2

⑻结果:⑷和⑹标明户外工作和吸烟可以增加唇癌的危险,未分层时,OR有所低估,这是因为吸烟与户外工作有联系。吸烟和户外工作的联合作用似乎比相加作用大些。

如果户外工作增加了皮肤癌的危险,皮肤癌作为对照组则会低估户外工作与唇癌的联系强度。 2、根据盲法的定义与分类完成下表。

盲法 受试者 不盲 单盲 双盲 三盲 如下表: 盲法 受试者 设盲对象 观察者 结局评估或× 设盲对象 观察者 × 结局评估或数据分析者 × 数据分析者 不盲 单盲 双盲 三盲 四、论述题 1、请解释疾病的三级预防的基本概念。

答:⑴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基本原则: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⑵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采取的措施。方法: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设立专门的防治机构。

⑶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

2、简述混杂偏倚的控制方法与控制原理。 答:混杂偏倚的控制方法与控制原理如下表:

× √ √ √ × × √ √ × × × √ 设计阶段 配比 限制 分析阶段 控制措施 随机化 控制原理 使混杂因素在两组间分布一致 控制混杂的效应,估计研究变量的真实效应 标准化 分层 多变量 3、简述确定有无选择偏倚的关键及控制选择偏倚的方法。 答:⑴确定有无选择偏倚的关键:把握选取环节或已入选对象,是否存在人为增大或减少研究因素与结局的关联程度。

⑵控制方法:严密掌握对象选取的各个环节,注意选取对象的代表性,增加应答和减少失访等。 4、简述M-H(Mantel-Haenszel)分层分析方法的步骤。

答:分层分析步骤:①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分层。②判定层间RR或OR是否相等或相近。③得到控制混杂后的调整RR或OR。④再将调整RR或OR与分层前的粗RR或粗OR(cRR或cOR)进行比较。 5、简述混杂因素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是什么? 答:混杂因素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①必须是所研究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②必须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存在统计学联系。③一定不是暴露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中间环节。 6、流行病学研究中如何控制信息偏倚?

答:①对偏倚要有丰富的知识,对研究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选择性偏倚要充分了解。②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③尽量取得研究对象的合作,提高应答率,降低失访率。④尽量采用多种对照。 7、如何认识传染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 答: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

①根据潜伏期长短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 追踪传染源,查明传播途径;②根据潜伏期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③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时间;④根据潜伏期评价预防措施效果;⑤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流行特征。

8、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具有哪些流行特征? 答: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