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教育学》试题库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1:58: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兴趣的学习经验。

第三,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泰勒认为学习经验必须组织起来形成连贯的计划,才能使它们产生“累积效应”。为此,他提出了组织学习经验的主要准则和一般程序。

组织学习经验时必须符合的主要准则是:连续性:对于一些重要的目标,要让学生有机会反复地涉及以便于理解和掌握;顺序性:主要指正确安排难易深浅的顺序;整合性:是指不同课程之间,以及课程与学生发展之间的横向关系。

泰勒陈述这一程序的具体步骤:(1)“对课程组织的总体框架取得一致的看法。”即采用学科课程,还是核心课程等。(2)“对已确定的每一个领域内所要遵循的一般组织原则,取得一致的看法”。即确定与所采取的课程形式一致的逻辑顺序和原则。(3)“对采用的低层次单元的种类,取得一致的看法。”即采用系列的课、顺序的课题还是单元。(4)“制定一些灵活的方案或所谓的‘资源单元’,供每位教师在与某一组学生打交道时使用。”(5)“由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班上从事的特定活动。”

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将评价正式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泰勒是第一人。在泰勒看来,评价就是检查课程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的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根据这样的思想,泰勒提出了课程评价的程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教育评价学科,泰勒本人也因此被称为“教育评价之父”。 评价程序共有四个步骤:(1)确立评价目标。(2)确定评价情境。(3)设计评价手段。(4)利用评价结果。

泰勒模式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课程编制模式,无论同意还是反对,泰勒原理所提出的四个问题是课程设计所不能回避的。

第八章 教学(上)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在于( )

A.传授知识 B.培养技能 C.培养人 D.育德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3.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 A.管理 B.德育 C.教学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5.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 ) A.教育 B.教学 C.教授

D.学习 D.服务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6.对教学模式研究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广泛的是美国学者( ) A.乔伊斯和韦尔 B.柯尔伯格 C.杜威

D.布鲁纳

7.把教学进程设计为:设置问题情景——确定问题或课题——拟订解决问题的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的教学模式是( )

A.设计教学模式 B.发现学习模式 C.范例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模式

8.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份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称之为( )。 A.教学模式 B.教学原则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过程 9.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

属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0.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接枝如接知”体现了教学的(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1.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了( ) A.系统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2.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 ..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1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教学原则。

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6.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制 B.分组教学

C.复式教学 D.小班教学

17.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制 B.分层教学 C.小班教学 D.小组合作学习

18.将学生按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组合作学习 B.小班教学 C.活动课时制 D.分层教学

19.( )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20.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21.小班教学通常班级人数规模在( )

A.50人以内 B.30—40人 C.15—25人 22.杜威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结构是( )。 A.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巩固知识→检查

D.10人以下

B.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C.明确结构、课题和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得出结论 D.个别解释→种类解释→掌握规律→获得理解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在( )。 A.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B.借助工具认识事物 C.认识对象的间接性 E.学生是不成熟的认识主体

D.认识方式的间接性

2.属于社会类的教学模式包括( ) A.直率性训练模式

B.角色扮演模式

C.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D.课堂会议模式 E.群辩法模式

3.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模式的主要步骤包括( )。 A.诱导学习动机 B.领会新教材 C.拟定解决课题方案 D.巩固知识 E.检查

4.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

A.设置问题情境 C.总结评价

E.拟定解决课题方案

B.确定问题或课题 D.执行计划

5.单一课是指在一节课中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的课。下列属于单一课的有( ) A.新授课 B.复习课 C.测验课 D.练习课 E.实验课 6.小班教学体现教育公平,保证教学质量,在实施中应注意( )。 A.教师包班而不分科任教 C.学生机会均等 E.分层管理 三、名词解释

B.因材施教 D.责任明确

1.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德。

2.教学模式(200710、200510、200310)是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

3.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4.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

5.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6.启发性原则(200804、200310)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的任务。

(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3)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2.简述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200404)

(1)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

(2)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 (3)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的认识过程 (4)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 3.简述赞可夫的教学原则体系。(200410)

1.高难度原则(与量力性原则相反)

他提出与的高难度原则

2.高速度原则(与巩固性原则相反)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与直观性原则和量力性原则相反)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5.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4.简述布鲁纳的教学原则体系。

(1)动机原则 (2)结构原则

(3)程序原则 (4)反馈原则

5.简述罗杰斯的教学原则体系。

(1)以学生为本

(2)让学生自发地学习

(3)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

(4)给学生安全感,这是非指导性教学的精髓。 五、论述题

1.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及其要求。(200810)

1.直观性原则

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一般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三种:(1)实物直观;(2)模象直观,现代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模象直观的范围更加广阔;(3)语言直观,语言直观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时间、空间、物质条件的限制,是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的。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学科的不同、教学任务的不同、学生年龄特等的不同,所需要的直观手段也不同。

(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3)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2.启发性原则(200904)(论述)

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200604)简答

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上述几个方面都对教学活动的进行产生影响作用,一般来说,学科课程的体系和学生发展规律是最主要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