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义务教科版2019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两套汇编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0 16:51: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新义务教科版2019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

案全册两套汇编

(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学 科 : ; 任课班级 : ; 任课教师 : ;

2019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和以往的三年级学生相比,这一届三年级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他们是伴随科学新教材共同学习成长的。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通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水”单元: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等等。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引导学生们关注和探究有关水的各种问题。

“空气”单元:在一年级教材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7课,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进入三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在“空气”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天气”单元: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有粗浅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对于天气,学生也会有一大堆疑问,比如下雨天为什么有时会打雷?为什么一天中有时冷,有时热?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契机。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水”、“空气”和“天气”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一学期共需30课时左右。

1.“水”单元

本单元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同时,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本单元共有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第1课到第4课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从观察常见的水蒸发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第5课引导学生探究一定数量的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第6课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别的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总结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物质的认识。

2.“空气”单元

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认真地观察空气,用多种方法研究空气的性质。让学生了解到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也是可以被压缩的;空气虽然很轻,但也是有质量的,很多很多的空气积聚起来,质量还不小;空气也是可流动的,自然界的很多现象都与空气的流动有很大关系。学生还将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空气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人们利用空气的性质做了许多事情。在本单元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首先用感官观察空气,然后通过简单的实验,用竖直倒扣的杯子、注射器、简单天平、热气球、风的成因盒子来探究空气的各种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实现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协同发展。

本单元共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感知空气(第1课,感受空气);具体研究空气的各种性质特征(第2课到第7课);讨论、归纳、总结、提炼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第8课)。学生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空气的基本性质,再聚焦到空气的资源属性,认识空气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天气”单元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心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予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保持继续实验的热情,这将是决定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

5课“风的观测”和第6课“云的观测”,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悉天气现象,用他们的感官和科学的工具获取天气特征和记录数据。学生在本单元学到有关天气的科学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这将有助于他们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生活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1.“水”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科学探究目标

能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以及相同点和不同点。 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 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

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

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态度目标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以及它的可逆性。

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以及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了解使用简单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空气”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实验中所反映出来的空气特征及现象。

以语言、绘画、文字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信息,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尝试以气泡图、矩阵图等图表的形式组织、整理信息。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物体特征,以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能如实讲述事实,不盲从,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形成用事实说话的证据意识。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 具有分析、反思、尝试运用多种探究方法的创新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利用空气的性质改善生活,科学技术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天气”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台风、洪涝、干旱等天气会带来灾害。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

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收集大量的数据后,分析、制作并发布的。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天气。 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记录、描述天气信息。 用统计图表等工具整理天气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讲述自己的观测、记录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

表现出对天气现象的探究兴趣,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乐于尝试运用各种工具完成对天气特征的观测。 初步养成记录天气日历的习惯。 体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地观测天气。 四、具体教学方法和措施

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5.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6.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五、教学设计进度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