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复习重点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4 2:44: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1.试儿:古代较为通行的慈幼礼仪。试儿又称试周,抓周,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在小儿一岁生日时,为其制作新衣,盥洗装饰以后,在男孩面前摆上弓矢笔纸等器物,在女孩面前摆上刀剪针线之类等物品,再加上实物和珍宝玩具,让小儿自己抓取。 32

2.吐情自纪: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儿女的命名仪式,并通过命名仪式以“吐情自纪”。所谓“吐情”,是要通过命名寄托老一代人对于后生晚辈的情感、要求、期望;所谓“自纪”是将上述情感、要求、期望包含在“名”中,成为晚辈后生终身的座右铭,并使其体察名中的含义,以此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时常反省自我。 32

3. 胎教:是指为生育出聪明健康的后代而采取的早期教育措施。在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各种外界条件通过对母亲耳、眼、口、鼻等感觉器官产生刺激,影响母亲思维和情绪,对胎儿发生间接的作用,使胎儿良好发育。 33 4.简述我国古代胎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 (1)胎教的内容 ①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实施胎教的必要条件。 为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求孕妇必慎所感 ②注意饮食卫生的影响

内容可分为“饱饥适中”“不食邪味”“节嗜欲” ③注意环境的影响

要求有四方面:“居处简静”“行坐端言”“避寒暑”“劳逸以节” (2)方法:“监督法”、“小劳法”、“瘦身法” 5.简述古代胎教的作用

①胎教被看做是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圣明君主的必要条件 ②胎教被认为是培养理想后代的重要前提 ③胎教被认为是儿童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 6.简述古代家庭学前教育的目的

(1)培养幼儿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至少要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 (2)培养和完善其道德品格,符合儒家所要求的的忠孝仁义的基本道德标准; (3)有助于维系家庭和社会的道德礼仪秩序。 (4)此外,也包括光宗耀祖的一些期望。

7.简述《礼记·内则》中有关儿童分年教育规划的主要内容

1

(1)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2)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 (3)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4)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5)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6)九年,教之数日。

(7)十年,出就外敷,居宿于外,学书计。

8.男唯女俞:在孩子说话的时候,要教孩子学会如何应答大人的招呼,这是古代礼仪的基本要求。男孩子应声“唯”,发声较直;女孩应声“俞”,声音委婉。 9.简述古代家庭学前教育的内容 36 (1)婴幼儿身体的养护 (2)道德教育

包括:伦理纲常教育;立志教育;简朴、正直、廉洁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3)礼仪、生活能力、文化教育

幼儿礼仪,即所谓的“幼仪”。“幼仪”要求儿童对他人谦让有礼,要求儿童自己行止有方,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 (4)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古代家庭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 10.简述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 38 (1)以身示教的原则 (2)因材施教的原则 (3)重视环境陶冶的作用 (4)爱与教相结合的原则 (5)重视趣味性的原则 (6)“知子”与“均爱”的原则

11.蒙养教育: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形式,是连接小学与学龄前教育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与一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蒙养教育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它特指在家庭和社会教育中经过一定的组织过程,利用特定方法和手段所进行的的文化、道德启蒙教育。因此蒙养教育是介于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幼儿教育组织形式。 12.简述古代蒙养教育的任务

(1)培养和完善其道德品质,为今后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2)保养性真; </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