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讲义)-2020年领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Word版含解析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7:40: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基本要素:气候(大气)、地形(地貌)、水文(河流)、土壤、生物(植被、动物)。 2.三大循环:

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及岩石圈循环,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3.两大新功能:构成整体才能形成,单一要素并不具备。 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4. 三大表现及意义: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同一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举例: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各个要素统一的变化过程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意义: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举例:

(3)不同区域之间,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其它区域。 意义: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举例:

【解读】青藏高原的隆起(地形地貌),阻挡了西伯利亚南下气流(大气),导致中亚、西亚干旱区的细小粉尘随冬季风(大气)向东输送,逐渐沉积,形成黄土高原(地形地貌)。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土壤),极易受流水冲蚀,泥沙随流水汇入黄河,被流水搬运到下游(水文),由于流速变慢,逐渐淤积,形成“地上河”,造成严重水患(生态环境问题)。颗粒更小的泥沙则注入渤海,致使河口向海延伸。这一系列的过程彼此间连成一根长链,其间发生着物质、能量运动,产生多方面的生态环境效应。

【整体性答题模板构建】

在分析某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通常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答题思路:

分析角度 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解题方法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 2.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一果多因” 3.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 “牵一发而动全身” 由于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 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 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4.分析区域间的环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境联系“区域之间” 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起,有效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使得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加剧

例:分析某地区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对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气候 地貌 植被 水文 生态环境

[答题思路] 当××要素发生变化后,其他的××随之发生变化。例如当砍伐森林(植被)后,地表拦截大气降水(气候)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表水(水文)汇流速度加快,对土壤的侵蚀加强,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地貌),由此导致土壤贫瘠;植被破坏后,光合作用减弱,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影响大气的成分,这样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分析及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

(一)气候要素及其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 1. 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①高寒地带:气候寒冷,气温低,被冰雪覆盖,多永久性冻土;冰蚀地貌广布; 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

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降水多的石灰岩分布区易形成喀斯特地貌。 2.对水文的影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