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8 21:56: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条件的选择。
9、道路平面现行三要素是指 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10、路线纵断面设计主要是指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 11、路肩从构造上可分为硬路肩和土路肩。
12、分隔带上的路缘石主要起导向、连接和便于排水的作用。 13、沿分水岭布设的路线称为山脊线。 14、横向力系数μ与行车速度V,平曲线半径R,横向超高坡度ih的关系:μ=V2/127R-ih。 15、当设计速度大于60km/h的时候,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倍;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不小于设计速度的2倍;
16、整体式断面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避险车道等部分。
1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三种,分别是绕内边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
18、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是:驱动力大于阻力。 19、竖曲线线形采用的是抛物线。
20、在积雪、严寒地区,各级公路的合成坡度应不大于6%。
三、计算题
1、某公路计算行车速度V=40Km/h,路面横坡度为2%,最大超高横坡度为8%,试求该路的极限最小半径(取μ=0.14)。
R=40*40/[127(0.08+0.14)]=57.26m 可取60m
2、某桥头变坡点处桩号为K4十950,设计标高为120.78m,i 1= 3.5%,桥上为平坡,桥头端点的桩号为K5十043,要求竖曲线不上桥.并保证至少有15m的直坡段,试问竖曲线半径选在什么范围内?试设计一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并计算K5+030处设计标高. K4十950 i1=3.5% i2=0 l ≥15m 桥头K5十043
解:由题意得:T = 93-15=78
ω=-0.035 竖曲线为凸曲线 则L=156 反算得 Rmax=156/0.035=4457m 取R=4000 m 则T=Rω/2=70 m E =T2 /2R =0.6125m 起点桩号=K4+950-70=K4+880
则K4+930的设计高程为:
横距=(K4+930)-(K4+880 )=50m H=120.78-20×0.035 – 502/8000 = 120.08 -0.3125 = 119.77 m
3、某平原区三级公路,路基宽为8.5m,路线交点受一建筑物限制,已定转角为α=47°24′,交点至建筑物距离实测为16.5m,初定该处填挖为0,边沟顶宽为1.75m,加宽暂定为1.0m,试问:不拆除建筑物的条件下能设多大的平曲线半径?(假设不考虑设置缓和曲线)
4、已知某三级公路JD3,偏角为右偏28°30′51″,桩号为K5+643.38、圆曲线半径为R=400m、缓和曲线长度为Ls=80m;该弯道附近的纵坡设计分别为(设计高程/桩号)17.95m/K5+220、13.00m/K5+550和22.50m/K5+930,K5+550处竖曲线半径为R=6000m。路基宽度为8.5m,设计高程以路基边缘为基准。试计算: (1)该弯道的平曲线参数及主点桩号; (2)求K5+520和K5+600的设计高程;
(3)评价该弯道附近的平、纵线形配合(作图示意)。 (1) T=141.796
L=119.066+160=279.066 E=13.399
ZH=K5+501.584 HY=K5+581.584 QZ=K5+641.118 YH=K5+700.651 HZ=K5+780.651
(2)K5+220-K5+550纵坡为:
i1=h1/d1=(13-17.95)/(550-220)=-1.5% , K5+550-K5+930纵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