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X射线衍射测定陶瓷晶格的点阵常数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12:41: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实验二 由X射线衍射谱计算瓷材料的晶格常数

1895年,德国医生兼教授伦琴(R. W. C. Roentgen)发现X射线(X-rays)。1901年,伦琴因X射线的发现获得了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M.von Laue)提出一个重要的科学预见:晶体可以作为X射线的空间衍射光栅,即当一束 X射线通过晶体时将发生衍射,衍射波叠加的结果使射线的强度在某些方向上加强,在其他方向上减弱。分析在照相底片上得到的衍射花样,便可确定晶体结构。这一预见随即为实验所验证。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W. H. Bragg and W. L. Bragg)在劳厄发现的基础上,不仅成功地测定了NaCl、KCl等的晶体结构,并提出了作为晶体衍射基础的著名公式 ─ 布拉格定律。

1913年后,X射线衍射现象在晶体学领域得到迅速发展。它很快被应用于研究金属、合金和无机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出现了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结果。被广泛地应用于物相分析、结构分析、精密测定点阵参数、单晶和多晶的取向分析、晶粒大小和微观应力的测定、宏观应力的测定、以及对晶体结构的不完整性分析等。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晶和多晶粉末的X射线衍射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处理粉末X射线衍射谱,并计算钙钛矿型瓷材料的晶格点阵常数、晶面所对应的Miller指数、及晶面间距。对结构进行鉴定。

二、实验原理

1.单晶体的X射线衍射(XRD)和布拉格公式 (1)X射线衍射

德国物理学家劳厄首先提出,晶体通过它的三维点阵结构可以使X射线产生衍射。 晶体由原子组成,当X射线射入晶体时,由于X射线是电磁波,在晶体中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磁波,迫使原子中的电子和原子核随其周期性振动。一般原子核的核质比要比电子小的多,在讨论这种振动时,可将原子核的振动略去。振动着的电子就成了一个发射新的电磁波的波源,以球面波的方式往四面八方散发出频率相同的电磁波,入射X射线虽按一定的方向射入晶体,但和晶体中的电子发生作用后,就由电子向各个方向发射射线,因此X射线进入晶体后的一部分改变了方向,往四面八方散发,这种现象叫散射。在原子系统中,所有电子的散射波都可以近似看成由原子中心发出,所以原子是散射波的中心。原子散射X射线的能力和原子中所含电子数目成正比,电子越多,散射能力越强。由于晶体中原子排列

.

.

的周期性,周期排列使散射波中心发出的相干散射波将互相干涉、互相叠加,因而在某一方向得到加强的现象称为衍射。而最大程度加强的方向称为衍射方向。

X射线照到晶体上产生的衍射花样除与X射线有关外,主要是受晶体结构的影响,晶体结构与衍射花样之间有一定的在联系,通过衍射花样的分析就能测定晶体结构、并研究与结构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衍射线束的方向由晶胞的形状、大小决定,衍射线束的强度由晶胞中原子的位置和种类决定。

衍射线束的方向可以用布拉格定律来描述。在引入倒易点阵后,还能用衍射矢量方程来进行描述。 (2)布拉格公式

1912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从X射线被原子反射的观点出发,提出了非常重要和实用的布拉格定律。

首先考虑一层原子面上散射X射线的干涉。如图1.1(a)所示,当X射线以θ角入射到原子面并以β角散射时,相距为a的两原子散射X射线的光程差为

??a(cos??cos?) (1.1)

根据光的干涉原理,当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nλ)时,在β角散射方向干涉加强。假定原子面上所有原子的散射线同相位,即光程差δ = 0,从式(1.1)可得β = θ。也就是说,当入射角与散射角相等时,一层原子面上所有的散射波干涉将会加强。与可见光的反射定律相似,X射线从一层原子面呈镜面反射的方向,就是散射线干涉加强的方向。因此,常将这种散射称为晶面反射。

入射线

反射线

θ D θ θ a a (b)

θ d A θ B C 入射线 反射线 (a)

图1.1 布拉格定律的推证。 (a)一个原子的反射;(2)多层原子面的反射。

X射线有强的穿透能力,在X射线的作用下晶体的散射线来自若干层原子面,除同一层原子面的散射线相互干涉外,各原子面的散射线之间还要相互干涉。假定原子面之间的间距为d,现用图1.1(b)讨论原子面间散射波的干涉加强条件。这里需要讨论两相邻原子面

.

.

的散射波的干涉即可。过D点分别向入射线和反射线作垂线,则AD之前和CD之后两束射线的光程相同,它们的光程差为δ = AB + BC = 2dsinθ。当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相邻原子面散射波加强,既干涉加强条件为

2dsin??n? (1.2)

上式称为布拉格定律或布拉格方程。式中d为晶面间距;θ为入射线、反射线与反射晶面之间的交角,称掠射角或布拉格角,而2θ为入射线与反射线之间的夹角,称衍射角;n为整数,称反射级数;λ为入射线波长。这个公式把衍射方向、平面点阵族的间距d和X射线的波长λ联系起来了。

当波长一定时,对指定的某一族平面点阵(hkl)来说,n数值不同,衍射的方向也不同,n = 1,2,3,…,相应的衍射角θ为θ1,θ2,θ3,……,而n = 1,2,3等衍射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衍射。为了区分不同的衍射方向,可将式(1.2)改写为

2?dsin?/n?? (1.3)

由于带有公因子n的平面指标(nh nk nl)是一组和(hkl)平行的平面,相邻的两个平面的间距dnh nk nl)和相邻两个晶面的间距dhkl)的关系为

dnhnknl?dhkl/n (1.4)

将此式代入上式,得

2dnhnknlsin?nhnknl?? (1.5)

这样由(hkl)晶面的n级反射,可以看成由面间距为dhkl/n的(nh nk nl)晶面的1级反射,(hkl)与(nh nk nl)面互相平行。面间距为dnh nk nl)的晶面不一定是晶体中的原子面,而是为了简化布拉格公式而引入的反射面,常将它称为干涉面。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将平面族指标(nh nk nl)改用衍射指标hkl,衍射指标hkl不加括号,晶面指标(hkl)带有括号;衍射指标不要求互质,可以有公因子,晶面指标要互质,不可以有公因子;在数值上衍射指标为晶面指标的n倍。例如晶面(110)由于它和入射X射线的取向不同,可以产生衍射指标为110,220,330,……等衍射。

在X射线晶体学中,现在通用的布拉格定律的表达式为

2dhklsin??? (1.6)

式中:hkl为衍射指标。

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实质上是晶体中各原子相干散射波之间相互干涉的结果。但因衍射线的方向恰好相当于原子面对入射线的反射,故可用布拉格定律代表反射规律来描述

.

.

衍射线束的方向。在许多有关X射线衍射的讨论中,常用“反射”这个术语来描述衍射问题,或者将“反射”和“衍射”作为同义词混合使用但应强调指出,X射线从原子面的反射和可见光的镜面反射不同,前者是选择的反射,其选择条件为布拉格定律;而一束可见光以任意角度投射到镜面上时都可以产生反射,反射不受条件限制。因此,将X射线的晶面反射称为选择反射,反射之所以有选择性,是晶体若干原子面反射线干涉的结果。

布拉格定律是X射线在晶体中产生衍射所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它反映了衍射方向与晶体结构的关系。该定律巧妙的将便于测量的宏观量θ与微观量d,λ联系起来。通过θ的测定,在λ已知的情况下可以得到d,反之亦然。因此,布拉格定律是X射线衍射分析中非常重要的定律。

由布拉格定律2dsinθ = nλ可知,sinθ = nλ/2d,因sinθ ≤ 1,故 (nλ) / 2d ≤ 1。为使物理意义更清楚,先考虑n = 1(即1级反射)的情况,此时λ/2 ≤ d,这就是能产生衍射的限制条件。它说明用波长为λ的X射线照射晶体时,晶体中只有面间距d ≥ λ/2的晶体才能产生衍射。

从布拉格定律2dsinθ = nλ可以看出,波长选定后,衍射线束的方向是晶面间距d的函数。如将立方、正方、斜方晶系的面间距公式代入布拉格公式,并进行平方后得到

立方系 sin??(?/4)[l/a] (1.7) 正方系 sin??(?/4)[(h?k)/a?l/c] (1.8) 斜方晶 sin??(?/4)[(h/a?k/b?l/c] (1.9) 由此可以看出,波长选定后,不同晶系或同一晶系但晶胞大小不同的晶体,其衍射线束的方向不同。因此研究衍射线束的方向,可以确定晶胞的形状大小。从上述三式还能看出,衍射线束的方向θ与原子在晶胞中的位置和种类有关,也就是说,仅测定射线束的方向是无法确定原子种类和在晶胞中的位置的,只有通过衍射线束强度的研究,才能解决问题。 (3)衍射线强度

由晶体中各个晶面所产生的衍射强度常有很大的差异。各条衍射线的强度不仅确定晶体中原子排列所必须的依据,而且在X射线物相分析时也是不可缺少的数据。

衍射线的强度可以由其绝对值或相对值来表示。衍射线的绝对强度即是它的能量,但测量绝对值不仅困难,而且通常没有必要。相对衍射强度通常系指同一衍射图样中各衍射线强度之比。

由于入射的X射线不是严格平行的光束,而是有一定发散度的光束;晶体也非严整的

.

2222222222222222222.

格子,而常是由不严整的平行的镶嵌晶块构成的。因此,某一组晶面“反射”X射线不是沿严格θ角方向,而是在与θ角相接近的一个小的角度围。衍

射线的强度分布如图1.2所示,“反射”的总能量即积分强度,与曲线下的面积成比例。

前已指出,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决定晶体的衍射方向;而原子在晶胞中的位置,则决定衍射线的强度,为了求一个晶体的衍射强度,必须求属于这个晶体的所有电子相干散射波的组合。一个晶体可以看成若干个晶胞周期排列而成,而一个晶胞又由一些原子组成,原子则由原子核和绕

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因此,可以从一个电子、一个原子和一个晶胞的散射强度入手,然后将所有晶胞的散射波合成起来,就能求出一个具体的衍射强度。

可以证明,在衍射hkl中,通过晶胞原点的衍射波与通过第j个原子的衍射波的周相差α为?j?2?(hxj?kyj?lzj) 。

若晶胞中有n个原子,每一个原子散射波的振幅分别为f1, f2…, fi,…fn,各原子的散射波与入射波的相位差分别为α1,α2,…,αi, …,αn.这n个原子的散射波相互叠加形成复合波,若用指数形式可得:

1Imax22θ2

2θ1

强度Imax F?f1exp(i?1)?f2exp(i?2)???fnexp(i?n)??fjexp(i?j) (1.10)

j?1n B 图1.2 衍射线强度的分布曲线。

Fhkl??fjexp[i2?(hxj?kyj?lzj)] (1.11)

j?1nFhkl称为衍射hkl的结构因子,其模量︱Fhkl︱称为结构振幅。︱Fhkl︱数值的物理意义可用下式表达:

结构因子包含两方面数据:结构振幅︱Fhkl︱和相角αhkl,其关系为

Fhkl?Fhklexp(i?hkl) (1.12)

结构因子的这一关系在复数平面上的表示如图1.3(a)所示。由晶胞中各个原子散射波

.

︱Fhkl︱=

一个晶胞内全部原子散射波的振幅

一个电子散射波的振幅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