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全面的儿童少年卫生学重点总结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24: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大气污染 炎症、哮喘

2.室内空气污染 哮喘,血液系统疾病,影响智力发育和免疫系统功能。 3.铅 血铅≥100ug/L 主要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骨骼系统及肝肾功能。 4.环境雌激素

六、物理性环境污染

1.噪声污染 视觉,听觉,神经 2.电磁辐射污染 手机

3.放射性污染 危害重于成人。 第二节 生长发育的社会决定因素

家庭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水平、家庭结构、教养方式等。

第六章 生长发育的调查与评价 目的:

1. 研究生长发育规律;

2. 探索各种内外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3. 制定本地区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正常值或评价标准; 4. 评价卫生保健措施的效果。 第一节 生长发育调查方法: 一、现况调查

1. 横断面调查(cross-sectionalsurvey)在较短时间内,在一定地区范围选择有代表性的群体, 选择某些指标进行一次性大样本调查。

2. 生长监测(growthsurveillance)对某地区、某群体某些生长发育指标的连续性收集和整理过程。 1)明确监测目的。

2)明确监测人群,建立“人群监测”体系。 3)监测体系固定,指标简便、易行。 4)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5)分析结果应及时反馈。

6)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制定和调整干预措施。 二、前瞻性调查

1. 追踪调查(longitudinalsurvey)针对同一批对象,在较长时间内定期、连续多次调查,以观 察其发育动态。

2.队列研究(cohortstudy)属追踪性调查,但需事先加设对照组。 3.半纵向调查(semi-longitudinalinvestigation)将横断面调查和追踪调查结合起来,以弥补追 踪调查所需年限太长、样本易流失的不足。 第二节 生长发育调查设计

一、正常值和“标准” 现状正常值(status norm)样本来自本地区中等水平人群,只剔除因慢性疾患或残障而影响 发育的个体,反映人群实况,也是干预目标。 理想正常值(ideal norm)对象要求较高。如:都应是足月正常体重新生儿;自幼生活在适 宜环境中,无慢性病史,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卫生服务;在该环境下成长的个体,生长水平高, 生长潜力能充分发挥。 1) 理想正常值高于现状正常值;一旦建立,能长期使用。

2) 目前我国还难以找到“理想”人群;建立现状正常值更现实。 3) 现状正常值有时段性,应每 5~10 年修订一次。

制定正常值的方法:传统做法:利用均值和标准差。主要针对正常者,分析不同等级在群体内的分布。 目前国际常用做法:采用经 LMS 法修正后的百分位数法。适用于筛查异常和“疑似异常”。 标准(standard,criterion) 1) 样本应尽量接近“理想”。

2) 全国应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也可建立适用于本地区的正常值。

3) 可建立省级正常值,但不能取代全国统一标准。

4) 有条件地区也可同时使用国际通用标准和国内标准。

a) 国际标准通常适用于群体差异较小的儿童期(尤其婴幼儿和学前期)。 b) 青春期开始后种族遗传影响将显著增大,故以本国标准更为适宜。 5) 尽量使用先进的统计方法,使选出的界值点尽量精确。 6) 作为“标准”,其界值点都应以有临床症状为依据。 二、制定调查计划

1.抽样(sampling)对象的代表性和抽样的随机性。所有对象都有被检测的机会。

2.样本量和分组 各亚群人数都应达到 150人(青春期 200 人)以上。 3.分组 6 岁前一般一月内新生儿为一组 1~6 个月,每月一组 7~12 个月,每 2 个月一组 1~2 岁,每 3 个月一组 3~6 岁,每 6 个月一组 ? 年龄的计算 我国按实足年龄(测试年月日-出生年月日)计算。 凡满 7 岁到差一天满 8 岁者都为 7 岁。 国外有按 6 岁半到 7 岁半前一天为 7 岁的算法。 比较国家间的资料时应注意消除该差异。 4.精选调查指标

a. 选择有针对性的指标。

b. 合理选择不同类指标,以提高指标体系的预测水平。 c. 指标并非越多越好,同类指标宜少而精。 d. 所有指标都应是公认的,易测试,重复性好。

5.设计调查表格 一次一人一表、名称规范、附清晰、简洁的填表说明 三、遵循伦理学原则

1 申请报告 2 知情同意 3 儿童少年的禁忌 4 正确对待对照组 第三节 生长发育评价 意义:

1)了解个体、群体的生长发育现状、等级、发展趋势

2)为评价遗传、环境影响因素,考察学校卫生工作实效、开展保健干预提供依据

3)筛查、诊断生长发育障碍

生长发育评价既可以针对个体也可以针对群体,由生长发育水平、生长速度、发育匀称度和体质综合评价等四类内容组成。 ⑴离差法(deviationmethod):是目前评价个体、群体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水平和现状较常用的 方法,主要有等级评价法和曲线图法两种。

①等级评价法(rankvaluemethod)利用标准差与均值划分等级。评价时将个体发育指标的实测值与同年龄、同性别相应指标的发育标准比较,以确定发育等级。 优点:①可评价个体和群体儿童发育水平;②方法简单,便于推广;③曲线图法可追踪观 察某项指标的发育动态。 缺点:不能评价发育速度和发育匀称程度

②曲线图法:是将某地不同性别-年龄组某项发育指标的均值、均值。+1 个标准差值、均值 +2 个标准差值分别点在坐标图上。

优点: ①方法简单,结果直观,使用方便; ②能描述儿童的发育水平等级; ③能追踪观察儿童某项指标的发育趋势和速度; ④能比较个体和群体儿童的发育水平。

缺点:不同性别的每一项指标都要做一张图,也不能同时评价几项指标、分析比较发育的匀称度。

⑵指数法(indexmethod):是根据身体各部份的比例关系,将两项或多项指标利用数学公式 转化成指数进行发育水平、体型、体质或营养状况评价的方法。 缺点是比较机械,应结合专业知识合理解释评价结果。 可分为三类:

①体型指数:由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盘宽等指标组成,如胸围/身高、骨盘 宽/肩宽。 ②营养指数:如体重/身高、BMI(体重指数,评价婴幼儿营养时)。 ③功能指数:如握力/体重、肺活量/体重等。

③百分位数法:原理过程与离差法相似。 缺点:制定标准时对样本量的要求较高。

④标准差法 ⑤相关回归法 ⑥生长速度评价法:进行个体和群体、群体和群体间发育速度的比较,了解儿童少年该指 标的增长速度及其变化规律。 发育年龄评价法(developmental ageappraisal)是指用身体的某些形态、功能 、第二性征指标的发育平均水平及其正常变异,制成标准年龄、评价个体的发育状况。

常用的四种发育年龄:形态年龄、第二性征年龄、牙齿年龄、骨骼年龄。 第二性征年龄:按各指标从开始发育到成熟分成不同发育阶段,再利用多元分析模型或制 成等级评分标准,判断性发育程度。

骨骼年龄将儿童少年的骨骼钙化程度与骨发育标准作比较来评价。 ⑧营养状况评价法 ⒉年龄别体重 ⒊年龄别身高 ⒋皮褶厚度 三、 反映体型的指数

身高体重指数 又称Quetelet指数,表示身高的体重,反映人体实度。 Quetelet指数=【体重(kg)/身高(cm)X100%】

劳累儿指数:是肌肉、骨骼、脂肪、内脏器官的发育综合表现,人体单位体积充实度。

反映营养状况的指数

BMI=体重(kg)/身高(m)2

Kaup=体重(kg)÷[身高(cm)] 2×104 四、

Z分法,以中位数为中心,将资料从偏态分布大体转换为正态分布,再取±1Z、±2Z、±3Z值为临界点,建立正常值。分为上等,中上等,中等,中下等,下等。

优点: 没有单位,显著方便了个体、群体间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而不用考虑性别、年龄等因素。 ?缺点:样本的偏态分布状况未从根本上得到纠正,仍会对评价的准确性造成不利影响。

五、 LMS法

首先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出各个年龄组的L、M、S值,再利用三次样条函数进行曲

线平滑和拟合,分别得到以年龄为自变量的 L、M、S三条曲线。L为Box-Cox的把握度。M 为L值对应的正 态化中位数。S为L值对应的正态化变异系数。 LMS法的优势:对百分位数法、Z标准差法既沿袭又修正所制成的正常值或标准可精确到个位,甚至小数点后1位。各相邻百分位数值间不会出现交叉、颠倒或 重叠,精确性显著提高。 第七章 儿童少年健康状况 第一节 儿童少年健康指标体系

生命指标反映出生和生存情况,以死亡率、病死率表示。 1、婴儿死亡率( infantmortalityrate,IMR):指在所给定的年份内每 1000 名活产儿在 0~1 岁 期间的死亡人数,反映活产儿一年内的死亡概率。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 文化、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人口平均期望寿命推算中占有重要比 重。

2、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nderfivemortalityrate,U-5MR)指在某给定年份内,每 1000 名活 产儿在年满 5岁前的死亡概率。反映了 0~4 岁组儿童的生存状况,而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正 是儿童保健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儿童营养、预防接种、常见病防治、生长监测、清洁用水提供 和健康教育等多种投入的综合反映。 、3、年龄别死亡率(age-specificdeathrate,ASDR)指某年在不同年龄组内平均每千人口中的死亡 数。

4、某病死亡率(casefatalityrate,CFR)指在某一期间(通常 1 年)内因患某种或某类疾病而导 致死亡的百分比,既可反映该疾病的严重程度,也能反映医疗水平和质量。

5、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DevelopmentGoals,MDGs)2000 年 9 月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世界各国领导人就消除贫穷、饥饿、疾病、文盲、环境恶化和对妇女的歧视,商定了一 套有时限的目标和指标。 疾病指标

1.发病率(incidencerate)指一定时期(如 1 年、1 季度、1 个月)内某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 (包括意外伤害)的频率。

2.罹患率( attackrate)特指在某一局限范围(如一所学校、幼儿园等)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公式中的分母时间可以是日、周、月等。 适用于特定范围内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暴发、食物中毒等。 3.患病率(prevalencerate)反映调查、检查的当时受检人数中某病的患病情况。 分母为受检人数,分子为受检人群中患病或阳性的人数,一般用百分率或千分率表示。

4. 因病缺课率 以月为单位计算因病缺课的人时数获人日数占授课总时数的比例。又称月病假 率。

5. 平均因病缺课日数 全校/全班学生一学期内领军每人因病缺课日数。 健康相关的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指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 高危儿童的早期干预,发育障碍儿童的康复。 生长发育指标

生长水平、营养状况、智力 儿童少年主要健康问题

1、伤害成为青少年首位死因 2、精神障碍负担日益突出 3、体能下降趋势亟待扭转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