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4:45: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5.【答案】推荐,引荐;禀告/报告。;C;B;A;当时遇上了荒年,王志每天早晨在

郡府的门口煮粥,来接济百姓,百姓对他赞不绝口。;B;①以德化人,使百姓自觉结束纷争;②敢于担当,“此自太守事”;③爱护百姓。用自己的俸禄替寡妇还债,饥年施粥。 【解析】

(1)①引:推荐,引荐。翻译:引荐王志担任主簿。 ②辞:禀告/报告。翻译:报告说妻子怀孕了。

(2)①C.姑:婆婆。翻译:婆婆死了。 ②B.居:处于。翻译:等他处于京尹的职务。

第11页,共25页

(3)A.翻译:起义的军队到达,京城之内有人杀掉了东昏侯,众官员签名将东昏侯的首级呈送给高祖。“城内”指城内的人,不可断开,排除C.“城内”是后句的主语,在其前停顿,排除BD.故选A。

(4)年饥,荒年;以,来;赋,接济。译为:当时遇上了荒年,王志每天早晨在郡府的门口煮粥,来接济百姓,百姓对他赞不绝口。

(5)B.此处突出的是王志不落井下石,不盲目从众的品格。

(6)从文中找关键句。第三断:郡民张倪、吴庆争田,经年不决。志到官,父老乃相谓曰:“王府君有德政,吾曹乡里乃有此争。”倪、庆因相携请罪,所讼地遂为闲田。第四段:志曰:“此自太守事,主者勿忧。”明旦,果自诣狱。第六段:京师有寡妇无子,姑亡,举债以敛葬,既葬而无以还之。志愍其义,以俸钱偿焉。

答案:

(1)①引:推荐,引荐。②辞:禀告/报告。 (2)①C ②B (3)A

(4)当时遇上了荒年,王志每天早晨在郡府的门口煮粥,来接济百姓,百姓对他赞不绝口。

(5)B,此处突出的是王志不落井下石,不盲目从众的品格

(6)①以德化人,使百姓自觉结束纷争;②敢于担当,“此自太守事”;③爱护百姓。用自己的俸禄替寡妇还债,饥年施粥。

【参考译文】

王志,字次道,是琅琊临沂人。他的祖父王昙首,他的父亲王僧虔,都有很大的名望。王志九岁的时候,为自己的生母服丧,悲伤到身体衰弱消瘦,他的中表亲戚都认为他很特别。

褚渊担任司徒,引荐王志担任主簿。褚渊对王僧虔说:“朝廷的恩典本来就是

第12页,共25页

很特殊的,是值得光荣的,要委屈你的儿子担任这样的职务了。”

不久,王志被任命为宣城内史。他做事清廉谨慎爱护百姓。郡中的张倪、吴庆争夺一块地,多年没有得到解决。王志一上任,郡里的父老就讨论说:“王府君有德政的美名,我们这里竟然还有这样的争执。”张倪、吴庆于是一起请罪,他们争夺的土地也成了闲田。

王志出京担任宁朔将军,东阳太守。郡中监狱有十几个重罪囚犯,冬至这天,王志让他们都回家,过了节,这些人都回来,只有一个超过了期限没到,狱吏报告给了王志。王志说:“这是太守的责任,你们不要担忧。”第二天,那个重犯果然自己回到了监狱,报告说妻子怀孕了。官吏和百姓更加赞叹佩服王志。 起义的军队到达,京城之内有人杀掉了东昏侯,众官员签名将东昏侯的首级呈送给高祖。王志听说之后叹息道:“帽子虽然破了,怎么可以穿在脚上呢?”于是摘取了庭院中的叶子吃下去,装作晕倒,不肯署名。高祖看到名单上没有王志的名字,心里很嘉许他,不因为这个指责他。

王志执政清静不扰民,省去了很多烦琐苛刻的事情。京城中有一个没有儿子的寡妇,婆婆死了,借债来为婆婆下葬,下葬之后,没有办法还钱。王志怜惜她的道义,用自己的俸禄帮她还了钱。当时遇上荒年,王志每天早上在郡府门口煮粥,来接济百姓,百姓对他赞不绝口。

王志担任中书令,等他处于京尹的职务,就抱有知足的想法。他曾经对自己的子侄们说:“谢庄在宋孝武帝的时候,官位只做到中书令,我看看自己怎么可以超过他。”于是常常称病拒绝事情,很少和宾客交往。

王志善于写隶书。当时的人都以他的字为取法效仿的对象。齐游击将军徐希秀也号称善于书法,常称王志是书圣。

王志家世代居住在建康禁中里马蕃巷。父亲王僧虔以来,家风多宽恕,王志尤其温厚。王志任官期间,不因为过失犯罪弹劾他人。他的门客曾经偷他的

第13页,共25页

车",卖钱,王志知道了也不去追究,对待他像当初一样。在他门下的宾客,王志忽略他们的过失而称扬他们的好。王家的兄弟子侄都笃实谦和,当时的人称马蕃王家的人为长者。

(1)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先翻译句子,然后根据句子意思揣摩词语。 (2)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

(3)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5)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

(6)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关键句子提取概括。

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6.【答案】B;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通过“气尽喘汗”、“蹙”“攒”“抗”写出

了负辕的马上坡下坡时的艰难状态,从侧面暗示了对辕马的能力要求,也写出了辕马的重要性。;D;D 【解析】

(1)B.“乎”,用在句末,与“孰”构成“孰……乎”的问句,表示“与……比……吗?”。

第14页,共25页

(2)粗读句子,分析句子采用的艺术手法,在对马爬坡、下坡的描写中,作者通过动作描写“气尽喘汗”表现马在上坡时的艰难,用“蹙”“攒”“抗”表现出下坡时的吃力,结合动作描写分析作者的写作动机,是为了暗示对辕马的能力要求,也写出了辕马的重要性。

(3)重点词:然,然而;定语后置,调为:而前导而旁驱者之众马;与,帮助。翻译:然而在前面引导和在旁边副驾的众多马匹,并不助辕马工作。故选:D。 (4)D.“劣马虽差,但更糟的是坏脾气的马”,于文无据,劣马和烈马没有比较。 (5)分析创作意图,要整体把握文意,本文写马实际上是借马来比喻人,通过“今则一马夹辕而驾,领局于轭,背乘乎韅,靳前而靽后”,强调了像驾辕马一样的栋梁的重要性;通过“其登阤也,气尽喘汗而后能引其轮之却也;其下阤也,股蹙蹄攒而后能抗其辕之伏也”,表达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通过“乘危而颠,折筋绝骨,无所避之”表达出要敢于承担风险,具有无私奉献的品德;通过“其或所服之不称,则虽善御者不能调也。驽蹇者力不能胜,狡愤者易惧而变,有行坦途惊蹶而偾其车者矣。其登也若跛,其下也若崩,泞旋淖陷,常自顿于辕中,而众马皆为所掣”,指出如果不能选择好马的结果,暗指要选好人才;通过“将车者其慎哉”,规劝统治者用人要谨慎。对以上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1)B。

(2)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通过“气尽喘汗”、“蹙”“攒”“抗”写出了负辕的马上坡下坡时的艰难状态,从侧面暗示了对辕马的能力要求,也写出了辕马的重要性。 (3)D。 (4)D。

(5)此文借物喻理。方苞借选辕马暗喻任命国家重要官员。身居要职的官员应该德才兼备,像辕马一样有负重越险的能力,也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奉献

第15页,共25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