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9 0:25: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题 授课教师 离子反应(第1课时) 张丽 学校 哈九中化学组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电解质的概念。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教 学 目 标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 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本课知识概要分析 教师活动 【课前导引】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参加反应的物质主要是酸、碱、盐,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酸、碱、盐在水溶液里的反应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 【兴趣实验】 提供下列物品:直流电源、导线、烧杯、电流计、开关,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下表中物质的导电性吗?将实验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物 蒸馏质 水 类 别 导 电 能力
学生活动 观看图片:节日放飞的氢气球(H2的制备)、游泳池水的杀菌消毒(Cl2的作用)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即电流表指针的偏转。分析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意图 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指导学生在做实验时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分析。 通过实验,使学生的科学态度、思想情趣得到陶冶。 醋精氢氧化面碱溶液 钠溶液 溶液
【思考与交流】 1、如果将胃病检查时食用的钡餐,即BaSO4作为最后一项实验,现象又如何呢? 2、换另外一种条件呢?加热熔化? 【知识牵引】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深入理解】 同学们认为怎样才能理解好这个概念? 1、2个条件:水溶液,熔融(指该物质成为液体状态) 2、1个制约:“或” 3、1个现象:能导电 4、1个类别:化合物 【例题剖析】 ①NaCl ②NaOH ③H2SO4 ④H2O ⑤盐酸溶液 ⑥小苏打 ⑦Fe ⑧Ca(OH)2哪些是电解质? 【教师精讲】 电解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判断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定义来分析,做出正确的结论。 首先,电解质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所以⑦错误;电解质也不是混合物,所以⑤也是错误的,小苏打(NaHCO3)是俗名,是纯净物,是电解质,因此,最后的正确答案为:①②③④⑥⑧。 【知识牵引】 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 【教师精讲】 难溶盐和金属氧化物只有在熔融条件下才能导电。 【问题探究】 1、铜能导电,Cl2溶于水也能导电,所以铜和Cl2都是电解质。 2、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 3、固态氯化钠不导电,但氯化钠是电解质。
不导电 可以导电 动脑思考 学生回答 HCl、H2SO4、HNO3;KOH、NaOH;NaCl、NaCO3;Al2O3 学生做出判断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SO3、SO2、CO2、NH3溶于水都能 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5、氯化氢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 氢是电解质。 6、CaCO3,BaSO4,AgCl的水溶液几 乎不能导电,所以它们都不是电解质。 【小结】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为化合物。 深入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2)电解质是本身能电离的物质, SO3、SO2、CO2、NH3等不是电解质。 (3)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的物质不 一定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4)某些金属氧化物熔化时能导电是电 解质。例如:Na2O、CaO、Al2O3。 (5)某些难溶物熔化时能导电是电解质, 例:BaSO4、CaCO3。 【思考与交流】 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中含有能够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整自由移动的电子。以NaCl溶液为例说理:将NaCl加入水中,明为什么有些电解质溶液能导电呢? 在水分子的作用下Na+、【问题探究】 Cl-脱离NaCl晶体表面,为什么NaCl固体不导电,而其水溶液进入水中,形成能够自却能导电?什么是电离呢? 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2、电离 水合氯离子,NaCl发生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了电离。 程。 条件:溶于水或熔融 结果: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主要取决于 相同条件下的离子浓度(温度)和离 子所带的电荷(浓度)。 【推进新课】 如何用“化学用语”来描述电离过程?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实践与探究】 等号左边为化学式,右边为阴、阳离学生总结电离方程式书子。 写原则 【归纳整理】 1、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2、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实践感悟】 例如:HCl=H++Cl- 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电离 HNO3
培养学生对知识深入挖掘的精神。 学科间知识的渗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学会学习,老师只是他们的引路人。 让学生适当的“试着做”,培养其自己动手和“举一反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