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7:22: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题中期检查报告表
课题名称 联系电话 研究目标: (1)通过在我校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活动,从新的视角整合传统文化资源,使之真正意义上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更新教学观念,把握教学规律,丰富当代教学理论。 (2)研究课堂教学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途径和策略,使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实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3)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研究 电子邮箱 课题编号 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标,厘清不同学段既相区别又相衔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探讨与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相适应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和方法。 研究内容: (1)影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因素、分析、研究。 (2)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意义、育人目标、实施策略。 (3)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性和实践性,传统文化教育选材与育人目标的有效结合。 (4)精选进校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形成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分阶段分年级校本课程体系。研究课程开发与教材内容修订。 (5)学以致用、明礼导行,改革师生评价体系,加大德育评价力度,学生以博雅为美,教师以德学为重。 (6)优化育人环境,创建以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为主的校园文化氛围。 (7)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 目前,本课题正处在该课题第二阶段的教学研究实验阶段,前期我们主要的课题进展情况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4月—2016年6月):确立课题,撰写方案,组织专家论证、修改、完善方案。分解落实子课题,进行教师培训。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2月):全面开展实验研究,每学期认真做好一次总结,在总结中调控、修改研究思路,并及时发现典型,通过举行现场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等形式及时总结推广阶段性实验成果,做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1、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一些爱国志士的故事,知道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明白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开展的主要研究活动及内容 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礼貌待人,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言行一致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 2、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和情感;了解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团结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知道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乡生活习俗变迁;感受各民族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尝试运用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懂得感恩,逐步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开始树立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热爱祖国河山、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 主要活动: 1、组织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班会。 2、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省委“五礼五耻”10字和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友爱等开展讨论。 3、每学期各班出一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并进行评比。 4、利用传统节日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5、开展礼仪培训。在校园营造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 1、初步构建起了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体系 传统文化虽由五千年历史形成,但在近代中国却饱受磨难,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教育逐渐在淡忘甚至面临断裂的危险,通过课题研究,我们逐步建立起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德育实践体系。主要体现在: 1)经典阵地化。在校园中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将中华经典教育作为课程开设,开辟经典教育阵地,有效保证了经典教育长期化。 2)素质外显化。活动中渗透传统礼仪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与提高,不但知道并牢记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且将之贯穿于自己的行动当中。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变得有礼貌,尊老爱幼等等,总之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及素质修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教材校本化。编写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教育读本,尽可能选用岳阳临湘本地的事例,供教师和学生学习。 初步形成的重要研究观点 2、提高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师也获益匪浅,在教学生的过程中,他们也得到了提高。在介绍民俗文化和节日文化时,许多老师都认为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对传统文化有利新的认识,教学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都有很大的提高,传统文化课也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与好评,所传授的知识面不断扩展,提高了综合素质培养的内容与方法。对提高教师的认识也大有裨益。 3、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由于在研究中开展了各种活动,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例如:征文、读书活动、诗歌朗诵水平以及传统文化节日知识等都得到了很好地训练。 谈到圣诞节,不知道的学生屈指可数,不喜欢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而谈到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重阳、七夕……知道的学生并不多,喜欢的更是不敢统计,甚至还有人从未听说过!其实,究其原因,是他们不了解这些节日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课题实践,让学生们明白了每个节日的深刻含义,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如屈原、伍子胥与端午节的由来;牛郎织女与七夕节的关系等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当他们真正了解了这个民族的历史,才会由衷地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 经典诵读是我们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日积月累的诵读,很多同学都能背诵不少经典篇目。虽然,有不少内容学生未必能理解,但他们现在不理解,并非今后也不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他们会慢慢咀嚼出其中的深刻意蕴,并从中受到影响,养成明礼诚信、胸怀大志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