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教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11 7:29: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掌握用“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2.能运用这个判定条件解决相关问题.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类比全等三角形的条件(SAS),经历猜想结论、画图探究、多种方法验证(度量和推理),由此探究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类似于判定三角形全等没有“边边角”,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中也没有“边边角”.

情感与态度

1.通过与相似多边形和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类比,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2.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猜想经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会运用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难点

1.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2.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类比全等三角形的条件(SAS),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

如下图,若满足以下条件:

ABAC??2, A?B?A?C?∠A=∠A′,请比较∠B与∠B′,∠C与∠C′的大小,试判断△ABC与△A′B′C′相似吗?

教师出示投影,让学生通过类比展开联想,猜想得出结论,引人新课.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发现

利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ABC和△A′B′C′,使∠A=∠A′,

ABAC和都等于给定的值A?B?A?C?k,量出它们的第三组对应边BC和B′C′的长,它们的比等于k吗?另外两组对应角∠B与∠B′,∠C与∠C′是否相等?

教师提出画图要求,巡视,给予个别指导.

改变∠A或k值的大小,再试一试,是否有同样的结论?

结论: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个判定定理的几何格式为:

ABAC??k,∠A=∠A′. A?B?A?C?△ABC∽△A′B′C′.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适时给予引导:度量第三组对应边的长,它们的比等于A吗?另外两组对应角相等吗?

论证结论:(与“两角法”相类似)

已知:如下图△ABC和△A′B′C′中,∠A=∠A′,求证:△ABC∽△A′B′C′.

ABAC?. A?B?A?C?

教师引导学生改变∠A或是的大小再试试. 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定理的证明. (二)思考

对于△ABC和△A′B′C′,如果着画画看.

教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并集中展示反例.

ABAC?,∠B=∠B′,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试A?B?A?C?

教师引导:类比全等三角形中SSA条件下的三角形的不确定性. (三)讨论

在△ABC和△A′B′C′中,∠B=∠B′,要使△ABC∽△A′B′C′,还需要添加什么条件?

答案:∠A=∠A′或∠C=∠C′或

ABBC?. A?B?B?C?毫无疑问,只有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二角形一般是不可能相似的,利用学过的判定条件去添加.

(四)例题教学

1: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1)∠A=120°,AB=7cm,AC=14cm. ∠A′=120°,A′B′=3cm,A′C′=6cm; (2)AB=4cm.BC=6cm,AC=8cm, A′B′=12cm,B′C′=18cm,A′C′=21cm.

分析:这类题目有两层意思:一是正确的加以证明;二是要对不正确的题目说明理由或举出反例.

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与同伴交流,待学生做完后,选两名学生的推理过程实物投影,师生共评.

三、总结提高 (一)师生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说给老师或同学听听. (2)教师与同学聆听部分同学的收获,解决部分同学的疑惑.教师聆听同学的收获,解决同学的疑惑.

(二)作业布置

必做题:教材59页练习第3题.习题6.4第9题. 选做题:习题6.4第12题. 教师布置,分层要求.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