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第一章概述教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4:13: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课程的概念

2、掌握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3、辨析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4、理解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游戏的关系 5、对幼儿园课程理论的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难点: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作PPT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间相互问好,把最好的状态给学生 二、自我介绍 三、课程要求 三、介绍新学科

幼儿园课程论对幼儿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幼儿园课程是学习幼儿教育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导出新课。

此不做深入讨论,要着重引发学生的未知学科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四、讲授新课

通过细致的讲述,让学生知道幼儿园课程理论的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众说纷纭,未成共识 (一) 课程词源的分析:

中国——始于唐代,学者孔颖达《诗经·小雅·小弁 》,如“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对于教育制度、教学课程的安排、执行,一定要有智慧有德行的人来掌管,才能够依照法度(正确之法和自然之法)来保持和执行。

关于这里的课程有侠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1.具体一个人的整个的学习和教育的课程,2.一个人或一些人的单独一门学科的课程,广义的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教学理念、学习功课的种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等),课程的编排等;这里的课程近乎是教育的内涵;

? ?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含义接近现代。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在此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整理范本

.

西方: curriculum

名词:“跑道”即“学程” 。即是为儿童设计学习的轨道。 动词:“奔跑”即“学习的过程”。即是儿童对自己学习经验的认识。英国学者斯宾塞(Spencer, H.)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年)一文中首次提及课程。 这里课程既可以指一门学科,也可以指学校所有学科。

课程最常见的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这一解释在各种英文词典中很普遍,英国牛津字典、美国韦伯字典、《国际教育字典》(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ducation)都是这样解释的。

这里课程既可以指一门学科,也可以指学校所有学科。 这与我国的一些经验辞书基本吻合。 (二)课程概念界定的维度

1.学科维度:

课程既学习科目。可以指一个科目或所有科目,也可以是一本教科书、一套教科书、教科书的内容及各种教学材料等。这种定义的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学科的知识体系,是一种典型的“教程”。

合理性: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是一种典型的“教程” 局限性:1.限制了教师视野;

2.只关注“教什么”,不关注“为什么而教”和 “怎样教”;

3.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和体系,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以及所学

知识对学习者个人的意义;

4.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学习,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5.对课程本身的理解仅局限于客观外在的间接经验,忽略学习者在学校生活和

活动中所获得的各种鲜活的直接经验和主体体验。

2.经验维度:

课程即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教育环境中与教师、材料等的相互作用所获得的经验。

合理性:是指学生体验到的意义,而不是要学生再现的事实或要学生演示的行为,是试图要把握学生实际学到些什么。这种课程的定义是把关注的焦点从“教”转向了“学”,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

局限性:学习经验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因而带有主观性、个人性和模糊性,这对于教师来说难以把握实践上很难实行。

3.活动维度:

课程是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儿童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各种经验的。活动是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形式。

课程应为“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

合理性:儿童的经验是学习者在活动中的各种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做中学”是儿童获得经验的主要方式。

局限性:

1、把研究者的注意力引向表层——活动的形式,造成本末倒置,为活动而活动。

整理范本

.

2、过分强调一切学习都要从活动实践开始,强调从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经验,也并不完全反映学校经验和学生学习的本质特征

4.目标维度:

课程即学习结果或目标。课程是预期的,课程要对教学具有指导作用,这要求课程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

合理性:强调目标、结果在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性,将课程重心从手段转移到了目标。要求课程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应为这些目标或结构服务,强调与体现课程所具有的预期性和可控性的特征,有利于课程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局限性:预期的学习目标与实际发生的事情有差异;将课程的焦点放在预期的目标或结果上,容易忽略非预期的学习结果。

5.计划维度:

课程即教学计划。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张严格区分课程与教学的两个概念,将课程看作是培养人的计划,包括课程目标、内容与组织、评价。

强调课程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合理性:强调课程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将课程看作培养人的计划,力图纠正“经验说”的失之过宽,教材说的失之过窄。

局限性:遗漏课程实施部分,过分强调静态设计、预成课程,忽视动态设计、生成课程的倾向。 小结:课程的内涵

每一种代表性的定义都有一定的指向性,都指向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课程所出现的问题,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存在某种局限性。

对于课程工作者来说,重要的不是确认这种或那种课程定义,而是意识到各种课程定义所要解决的问题和与之相伴的新问题,然后根据课程实践的具体要求作出明智的选择。

讨论:分析以下现象背后所持的课程观 ? ? ? ? ? ?

现象1:

某教师认为一个好老师就是上好课,但每天上完课之后就让幼儿自由活动,对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与区角活动很少进行设计与指导。 现象2:

某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把教材上的内容上完,课堂即使有幼儿提问她也不管,一定要把计划的内容讲完。当发生意外情况不能完成教案时,她觉得很遗憾。 现象3:某教师认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她把各领域的教育内容都尽可能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有指导的游戏中获得发展。

现象4:某教师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教”,而是创设一个适合儿童发展的环境,让幼儿自由活动。她很注重区角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投放,当儿童在各个区角进行活动时,她总是会细心地观察与记录。

分析:

? ? ?

现象1:重上课、轻游戏——课程是学习科目 现象2:重预设、轻生成——课程是教案(计划)

现象3:重视儿童在游戏中发展——课程是学习过程或学习经验

整理范本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