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26 16:05: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1.呼吸速率:呼吸速率以植物的单位鲜重、干重或原生质(以含氮量表示),或在一定时间内所放出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或吸收氧的体积来表示。 12.呼吸商: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放出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与吸收氧气的物质的量的比率。
13.抗氰呼吸:在氰化物存在下,某些植物呼吸不受抑制,这种呼吸叫抗氰呼吸。
14.P/O比:氧化磷酸化中每吸收一个氧原子时所酯化无机磷酸分子数或产生ATP分子数的比值。
15.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 是抗氰呼吸的末端氧化酶,可以把电子传给氧。
16.底物水平磷酸化:从底物份子直接转移磷酸基给ADP,生成ATP。 17.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 氧有抑制酒精发酵的现象,即氧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
18.末端氧化酶:terminal oxidase 是把底物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系统最后传递给分子以氧并形成水或过氧化氢的酶类。
19.能荷:energy charge 是ATP-ADP-AMP系统中可利用的高能磷酸键的度量,说明腺苷酸系统的能量状态。
20.温度系数:由于温度升高十度而引起的反应速率的增加,通常称为温度系数。 思考题
1. 1.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戊糖磷酸途径和氧化磷酸化过程发生在细胞的哪些部位?这些过程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分别发生在细胞的胞质溶胶、线粒体、胞质溶胶和质体、线粒体;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是三羧酸循环的原料,糖酵解的中间产物葡萄糖-6-磷酸是戊糖磷酸途径的原料,三羧酸循环是氧化磷酸化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糖酵解进行到丙酮酸后,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三羧酸循环,,而不经过无氧呼吸生成丙酮酸而进行有氧呼吸的途径,就是戊糖磷酸途径。
糖酵解和戊糖磷酸途径的产物是三羧酸循环的基础,同时糖酵解和戊糖磷酸途径之间形成互补关系 。
2.线粒体内膜的复合体Ⅰ,复合体Ⅱ,复合体Ⅲ和复合体Ⅳ各有什么结构及功能特点?
复合体Ⅰ也称NADH脱氢酶(NADH),由紧密的辅因子FMN和几个Fe-S中心组成,其作用是将质子泵到膜间间隙,同时也将点子转移给泛醌(UQ)。
复合体Ⅱ又叫琥珀酸脱氢酶,由FAD和三个Fe-S中心组成。它的功能是催化琥珀酸氧化为延胡索酸,并把H转移到UQ生成UQH2。此复合体不泵出质子。
复合体Ⅲ又称细胞色素c还原酶,由Cyt c是一个移动载体,其功能是在复合体Ⅲ和Ⅳ之间传递电子,并泵出质子到膜间间隙。
复合体Ⅳ又称细胞色素c氧化酶,含铜,Cyt a和Cyt a3。复合体Ⅳ是末端氧化酶,把Cyt c的电子传给O2,激发O2并与质子中的H+结合形成H2O。
3.试比较1mol蔗糖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生成的ATP数目有什么不同? 答:有氧條件:60分子ATP(真核生物)
64分子ATP(原核好氧性生物) 無氧條件:4分子ATP
4.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是一个耗氧的过程,而氧是怎样被利用的? 答: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所产生的NADH+H+不能直接与游离的氧分子结合,需要经过电子传递链传递后,才能与氧结合。底物氧化脱氢产生还原剂型辅酶 (NADH和UQH2FADH2),还原型辅酶中的电子(e)要经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体传递给分子氧(O2),同时释放能量合成ATP。呼吸电子传递体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成行起来的。在线粒体内膜上,呼吸电子传递体按一定顺序相互衔接,所构成的电子传递体系,称为呼吸电子传递链。底物氧化脱下的电子不管是否经过呼吸链最终都要传递给分子氧(O2),将底物脱下的电子传递给分子氧,并使其还原水。
5.为什么呼吸作用既是一个放能的过程又是一个贮能的过程?
答:呼吸作用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质,通过氧化还原而产生CO2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但是在呼吸作用的糖酵解过程中会消耗ATP。因为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速度较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