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21:05: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本科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会计学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企业对资金管理的高效追求也越来越迫切。特别是对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因为营运资金管理攸关企业利润高低,代表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成长。营

运资金管理虽然不是一家公司成功的最主要因素,然而不当的营运资金管理却可能使企业多年的成就瞬间成为幻影;反之,正确的营运资金政策则能作为企业成长的后盾,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然而企业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营

运资金不足;营运资金低效运营;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营运资金管理弱化。这些

问题都会造成企业资金管理不善,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目前学者除了研究营运资金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之外,还同时研究是哪些原因造成这些问题的。除了金融

市场不完善,企业银行信贷条件严苛,融资渠道狭窄,职员素质不高等原因,还有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自身存在的重要原因。甚至许多企业根本就没有财务管理,为了生存和规模,一味追求销售,从而忽略了营运资金的管理,企业管理仍然局

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中。营运资金作为企业资金中最具活力的要素,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方面整体的优化营运资金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帮助企业走出融资困难等问题。所以研究企业的营运资金发展与管理现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预期目标:本文通过深入研究个案企业营运资金在企业中所占比例及运用程度,在结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我国企业资金管理上成功经验,为其他企业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提高营运资金在企业中的使用效率提供帮助。2.国内外研究现状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使企业血液循环通畅,并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所以提高企业的资金的使用效率,使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是商家不可忽视的环

节。

( 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始于20 世纪 30年代。但 在20 世纪 70年代以前,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主要内容是对各营运资金项目(主要是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进行优化。W.D.Knight(1972)对营运资金进行单独研究发现每项流动资产的最优水平是不合适的,当将各项流动资产上的投资联合起来进行研究时,决策的性质不应当是最优化,而应该是满意化。

Hampton.C.Hager(1976)在其论文《现金管理和现金周期》中首创“现金周期”概念,结合企业的生产过程探讨现金流转状况,提出了改进现金管理、缩短现金周期的措施。在当时来看,营运资金管理尚未形成独立的领域,对其的研究也尚未系统化,只停留在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的层面。KennethP.Nunn(1981)在《营运成本的战略决定因素:产品线角度》一文中从产品线的角度对影响营运资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归纳得出了五条影响因素。JohnJ.Hampton 和CeciliaL.Wagner(1989)出版了《营运资金管理》一书,其内容已经不仅包括流动资产管理,而且拓展到了信用评级、短期融资、消费者信贷等内容。即:从盈利性和风险性两个

角度考察,将流动资金的存量配臵(即投资政策)与其相应的资金来源(即融资政策)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进行观察和研究如何据此制定合理营运资金政策。这种基本内容框架一直保持到现在,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从20 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人们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化,营运资金管理在公司财务体系中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重要领域,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西方企业在长期实践中,对营

运资金的管理已形成了较为系统和科学的体系,其主要侧重于优化资金结构,追求资金协调和强化资金定量控制,零营运资金概念的提出就是西方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特点的体现。在西方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中,充分体现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希腊马塞多尼亚大学IoannisLazaridis教授(2006)《雅典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一文中选取了131家上市公司对其财

务数据进行两者之间的实证分析,通过对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等的分析,得出营运资金管理与盈利能力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研究为公司创造更多利益,对公司的资金进行高效利用。

由此可见,西方国家对营运资金的分析越来越微观,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划分为三个部分——收入管理(应收账款、订购程序、支票账单和收款)、供应链管理(存货和物流)以及支出管理(购买和付款),通过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细化,能够更加方便企业对营运资金进行管理从而提高企业对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企业经营者们带来更多的利润。

(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是从20 世纪90年代后才

开始的,比西方国家晚了将近半个世纪,而且西方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科学的体系,不论从理论上研究还是实践经验上都远远先进于我国。这是由于营运资金作为一个财务概念在1993年我国实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制度以后才引入我国的。关于营运资金的理论,毛付根(1995)发表了《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一文指出:应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相互关系着手,把流动资金的存量配臵与其相应资金来源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进行观察和研究如何据此制定合理的营运资金政策。向平(1997)在《浅谈零营运资金管理》中提出了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提出用货币资金周转期来考察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此后大家逐渐开始认识到资金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对营运资金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

随着研究的深化,2001年后营运资金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不是单纯的原理或者指标研究。王竹泉、马广林(2005)在会计研究上发表了《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一文,提出将跨地区经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渠道控制上的新理念,并倡导将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与供应

链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周立霞(2010)在

《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与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益研究》一文中指出营运资金管理的核心就是资金的使用和筹措,如何使营运资金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这就

需要缩短存货周转期、加快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和尽量展延应付账款,但是这些都必须考虑到风险与收益的营运资金政策。对此专家学者专门对营运资金管理进行划分细化,专家学者将营运资金管理划分为流动负债的管理和流动资产的管理。

通过对不同文献的研究与阅读,郑文欣(2009)、啜华(2008)、徐志鸿(2006)、强伟(2004)等都在其文章中提到了企业将营运资金管理划分为流动资产管理和流动负债的管理。其中流动资产的管理通常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

和存货等项目。流动负债管理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

交税费及应付股利等。从性质上讲,流动负债是用于满足企业短期投资资金需求

的融资方式。这种资金需要既可以依靠长期负债解决,也可以依靠短期负债或者权益资本解决。然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企业对于营运资金管理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

企业资金管理中营运资金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宋秀鹏(2010)、李春丽(2009)、刘国栋(2006)、徐志鸿(2006)都在他们自己的论文中提到,大致可以列为四个特征:①资金周转快,即营运资金周转具有短期性;②变现能力强,即营运资金的实物形态具有易变现性,其中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一般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③形态波动频繁,即流动资产的数量随企业内外条件的变化

而变化,时高时低,波动很大;④资金来源广,即营运资金的来源多样灵活,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