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通用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8 15:36: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通用版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时会见到这样的现象:上课之初,教师便声情并茂地把课文朗读给学生听。教师在为自己的精彩朗读沾沾自喜的时候,有想到学生吗?在你读之前,学生读过课文了吗?字词掌握了吗?课文内容理解了吗?文章感情领悟了吗?如果学生没有经过自主探究,就很可能成为刻录机,单纯模仿教师的朗读,包括声音、表情等等,形神兼备根本无从谈起,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一、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若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形神兼备,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心大胆地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来朗读课文,就可以静下心来读书,也有足够的时间查工具书(字典、词典)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进而通过反复朗读读通课文……“读”是理解的前提,是背诵的基础,学生只有充分自主的阅读,才能走进作者所描述的世界,感受作者所表达的心声……由于这个过程不是教师强加的,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小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他们对外界充满好奇,渴望在探索中获得乐趣。只要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就能使他们在雀跃的状态下愉快阅读,在潜移默化中融入课文,进入作者设定的情境中去。而学生在进入阅读前的质疑问难,对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读题后思考:谁的衣袋里装满昆虫?他的衣袋里为什么会装满昆虫?学生都非常好奇,不用老师说开始,便迫不及待地进入课文阅读了。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扫除阅读障碍。当他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对文中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见解时,教师再让学生感悟为什么后人“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学生在充分朗读交流后认识到一个人只有执著地追求,才能在自己的事业

中取得辉煌的成就,学生在阅读交流中认识到锲而不舍地探索和钻研精神对成功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主要让学生自己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不要把自己的思考强加给学生。

三、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在放手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同时,还应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这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习惯。教师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学生,捕捉他们的面部表情、朗读声调等变化,及时抓住并顺势将阅读过程带入到欣赏文章的精彩片段、词句中,使学生注意到那些倾注着作者感情的词句,读出神韵来。如《黄果树瀑布》一文的教学,为了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教师通过录像,让学生感受“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以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洒金街”的奇妙景象。这一设计使得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更易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一片断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真正的喜欢上阅读,乐于阅读。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灵契合。”学生阅读的文本虽然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在阅读时,他们的思维始终是活跃的。我们只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就更容易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品味和感悟。《做一片美的叶子》一文中,作者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美丽动人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在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时,采用图文结合、想象说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欣赏大树和叶子的美,去感悟叶子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从自己的切身感受说起,在学、说的过程中,他们明白了每个人都应该“做一片美的叶子”,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学生在与文本亲密接触的过程中,进行了一次美好的心灵之旅。

学生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阅读的感悟自然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他们去合作探究。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这一课时,教师紧紧围绕课

文中的三个人物,设计探究性专题:他们三个是什么样的人物?有什么特点?相互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反复品读语言文字,在小组内充分合作,自主发现,他们畅谈对这些人物的看法,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语言材料谈感受。如抓住“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类盗取天火”来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同情心与勇气;抓住“躲”“悄悄”等词语来体会普罗米修斯的机智与勇敢;抓住“烈日暴雨的折磨”“不后悔,也不屈服”等词句来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坚强不屈……在合作探究中,学生既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发表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

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通的,教师应有意识地拓展学习空间,注重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如《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一课,课文通过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事例,告诉我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对文章事例理解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还知道哪些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例子,以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做法和体会。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的内容,又联系了实际,阅读不再是纸上谈兵,增加了阅读的实用性。

四、适时评价为阅读助航

阅读教学中,适时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客观地、恰如其分地评价,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认识其自身的不足,反思和调控其学习策略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设计和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选用合理、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以切实提高评价的有效性,为学生的愉快阅读保驾护航。

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定教,因势利导,在师生共同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其发现。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阅读习惯要在长期积累中才能形成,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平时多进行阅读训练,并长期坚持下来,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从中体会到阅读的无穷乐趣,知识积累再不是问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