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技师上岗证考试3套真题5套复习题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12:22: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05年CT技师上岗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1、哪项X线检查能满足①可变动患者的体位,采取不同方向观察;②可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③能即可作出初步结论 A.透视 B.摄影 C.造影 D.CT E.MRI 2、不包括在X线检查项目内的是

A.X线透视 B.X线摄影 C.X线造影检查 D.X线特殊造影检查 E.MRI扫描 3、腹部X线摄影能够显示肾轮廓的原因,是与___有关 A.尿 B.空气 C.血液 D.肌肉 E.脂肪 4、直接吸收散射线的设备是

A.铅板 B.滤过板 C.增感屏 D.滤线器 E.滤线栅 5、关于滤线栅栅比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栅条高度与栅条间隔之比 B.是滤线栅的几何特性之一 C.栅比越大消除散射线的作用越好 D.栅比也称曝光倍数 E.高电压摄影应使用大栅比滤线栅 6、滤线栅的栅焦距是

A.间隔物质的顷斜度数 B.从栅面到铅条顷斜会聚点的距离 C.每厘米长度内所含铅条数 D.X线管到栅面选择的距离 E.用线/厘米表示

7、有关滤线栅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高栅比栅,患者接受的辐射线大 B.管电压较低的情况下,不宜选用高栅比栅 C.TUBE SIDE—朝向X线管 D.聚焦栅不能反置 E.使用交叉栅时,可顷斜X线球管摄影 8、适用于软X线摄影的部位是

A.胸部 B.鼻窦 C.乳腺 D.腹部 E.髂骨 9、摄影体位的命名原则不包括

A.根据中心线与被照体入射关系命名 B.根据中心线与病灶的入射关系命名 C.根据被照体与胶片的位置关系命名 D.根据被照体与摄影床的位置关系命名 E.根据发明人名字命名 10、身体与摄影床间的位置关系,正确的应称为

A.摄影方向 B.摄影体位 C.摄影位置 D.摄影方位 E.摄影姿势 11、成年男性甲状软骨后方正对

A.第2颈椎 B.第3颈椎 C.第4颈椎 D.第5颈椎 E.第6颈椎 12、膈上肋骨正位摄影,呼吸方式为

A.平静呼吸 B.深呼气后屏气 C.深吸气后屏气 D.平静呼吸下屏气 E.深吸气后深呼气屏气 13、常用于跟骨刺检查的位置是

A.一侧足侧位 B.双侧跟骨侧位 C.足正位 D.足内斜位 E.足外斜位 14、胆系造影的禁忌症不包括

A.肝炎及肝硬化 B.急性胆系感染 C.胆系肿瘤及囊肿 D.严重肝肾功能衰竭 E.严重的甲状腺机能亢进 15、对比剂碘番酸适用于

A.双重造影 B.逆行肾盂造影 C.静脉肾盂造影D.口服胆囊造影 E.静脉胆囊造影 16、口服胆系造影碘番酸的常规剂量应是 A.3g B.4g C.5g D.6g E.7g

17、关于静脉胆系造影摄影体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 B.左侧腹抬高 C.人体冠状面与台面约呈20D.右侧腹抬高 E.中心线通过胆囊三角区垂直入射 18、静脉胆系摄影第二、三张照片是在对比剂注射后的

A.5分、10分 B.10分、15分 C.15分、20分 D.20分、40分 E.30分、60分 19、大计量静脉肾盂造影的禁忌症不包括

A.严重的心血管疾患 B.甲状腺机能亢进者 C.腹部有巨大肿块者 D.骨髓瘤合并肾衰竭 E.碘过敏试验阳性者 20、有关静脉肾盂造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A.腹部不能压迫者可取头低足高位 B.过于肥胖者对比剂要加倍 C.肾下垂患者应加摄立位片 D.造影照片要显示出肾上腺 E.疑异位肾者应使用大规格胶片

21、静脉肾盂造影时疑有肾下垂时应加摄

A.腹部仰卧前后位片 B.腹部仰卧斜位片 C.腹部侧卧侧位片 D.腹部站立前后位片 E.腹部仰卧后前位片

22、一般乳腺矢状面解剖上端、下端分别在

A.上端在第一肋,下端在第七肋水平 B.上端在第二肋,下端在第六肋水平 C.上端在第三肋,下端在第六肋水平 D.上端在第三肋,下端在第五肋水平 E.上端在第四肋,下端在第六肋水平 23、左乳腺时钟7点的位置,相当于哪一象限

A.上外象限 B.上内象限 C.下内象限 D.下外象限 E.内外象限 24、乳腺摄影,“CC”英文缩写代表的体位是 A.侧位 B.夸大位 C.轴位 D.放大位 E.内外侧斜位 25、与体层面厚度无关的因素是

A.照射角 B.层间距 C.管电压 D.球管焦点面积 E.被照体组织密度 26、体层摄影中选择层间距大小的依据是

A.被照体厚度 B.被照体密度 C.被检病灶大小 D.照射角大小 E.体层面深度 27、外伤行脑CT检查时不能发现

A.颅内血肿 B.皮下血肿 C.颅底骨折 D.下颌骨骨折 E.脑挫裂伤 28、亚急性脑外伤行CT增强扫描是为了发现

A.皮下血肿 B.颅底血肿 C.等密度血肿 D.脑出血 E.脑挫裂伤 29、婴幼儿行CT检查前为了镇静可口服水合氯醛,其用量为

A.10~15mg/kg B.20~25mg/kg C.30~35mg/kg D.50~75mg/kg E.80~85mg/kg 30、听眦线是

A.外耳孔与外眼眦的连线 B.外耳孔上缘与眶下缘的连线 C.外耳孔与眉上缘中点的连线 D.外耳孔上缘与鼻翼的连线 E.外耳孔上缘与眶上缘连线 31、听眉线是

A.外耳孔与外眼眦的连线 B.外耳孔上缘与眶下缘连线 C.外耳孔与眉间连线 D.外耳孔上缘与鼻翼连线 E.外耳孔上缘与眶上缘连线

32、听眦线与听眶线之间的夹角 A.9°B.12° C.15° D.18° E.20° 33、与解剖学水平线平行的基线是

A.听眶线 B.听眦线 C.听眉线 D.听鼻线 E.耳垂直线 34、颅脑横断面CT扫描时不必包括的结构为

A.颞叶底部 B.蝶鞍 C.上颌窦 D.第四脑室 E.小脑下部 35、CT检查不需摄骨窗位的是

A.颅脑外伤 B.颅骨病变 C.内听道病变 D.脑萎缩 E.眼眶肿瘤 36、眼眶的CT检查常采用听眦线作为扫描基线的原因是

A.病人体位较舒适 B.显示视神经及眼外肌较好 C.能确定病变与眶底的关系 D.需要时可扩大扫描范围 E.有利用眼外诸肌肉的显示

37、不需要做眼部增强扫描的是

A.眶内肿瘤 B.血管性疾病 C.可疑病变向眶外侵犯 D.球内异物 E.血管瘤 38、眼部CT增强后单期扫描的延迟时间为 A.20秒 B.30秒 C.40秒 D.50秒 E.60秒 39、耳部CT横断面扫描采用的两条基线是

A.听眦线 听眶线 B.听眦线 听眉线 C.听眶线 听眉线 D.听鼻线 听眦线 E.听鼻线 听眉线 40、耳部以听眉线为基线横断扫描时于水平半规管层面不能显示的结构是 A.后半规管 B.内耳道 C.外耳道 D.鼓窦 E.鼓窦入口 41、耳部CT图像的骨窗窗宽、窗位是

A.W1000~1500,C150~300 B.W1000~1500,C200~300 C.W2000~2500,C350~500 D.W2000~2500,C400~600 E.W3000~4000,C400~600 42、不属于喉部及颈部CT检查适应症的是

A.颈部肿块 B.甲状腺病变 C.咽喉部肿瘤 D.慢性咽炎 E.颈部血管栓塞 43、成年人咽喉界于

A.第4、5颈椎至第6颈椎之间 B.第4、5颈椎至第7颈椎之间 C.第4、5颈椎至第1胸椎之间 D.第3颈椎至第6胸椎之间 E.第3颈椎至第1胸椎之间

44、CT检查肺窗宽窗的窗宽和窗位分别是

A.W1500~2000,C-350~-500 B.W1350~1500,C-350~-500 C.W1350~1500,C-600~-800 D.W600~800 C-600 E.350~500 C35~50 45、能同时显示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颈总静脉和双侧锁骨下动脉的平面是

A.胸锁关节平面 B.胸骨切迹平面 C.主动脉弓平面 D.主动脉窗平面 E.主动脉弓下平面 46、为了减少辐射剂量,胸部CT增强前的平面可作

A.动态扫描 B.病灶部位局部扫描 C.薄层扫描 D.重叠扫描 E.高分辨率扫描 47、婴幼儿胸部CT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 A.0.3ml B.0.8ml C.1.0ml D.1.5ml E.2.0ml 48、上腹部CT检查不能明确肝内感染性病灶的

A.部位 B.范围 C.大小 D.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E.感染菌种 49、对可疑胆道结石的患者行上腹部CT扫描可采取

A.增强扫描 B.动态扫描 C.扫描前口服阴性对比剂 D.扫描前口服泛影葡胺 E.增强后作延迟扫描 50、常规肝脏CT扫描时其层厚、层距分别为

A.5mm5mm B.5mm10mm C.10mm10mm D.10mm5mm E.15mm20mm 51、重点观察胆囊时,其CT扫描层厚、层距应为

A.5mm5mm B.5mm10mm C.10mm10mm D.10mm5mm E.15mm20mm 52、肝脏CT增强扫描其对比剂用量为

A.30~50ml B.60~70ml C.80~100ml D.120~150ml E.180~200ml 53、常规胰腺CT扫描时其层厚、层距分别为

A.5mm5mm B.5mm10mm C.10mm10mm D.10mm5mm E.15mm20mm 54、CT检查,对缺少脂肪衬托的胰腺可调整窗宽至

A.150~200HU B.205~300HU C.350~400HU D.500~550 E.550~600HU 55、增强后延迟扫描有利于观察肾盂和肾盂内占位,其延迟时间为 A.60秒 B.90秒 C.120秒 D.240秒 E.300秒 56、腹膜后腔扫描前需口服含碘对比剂,其总量为 A.500ml B.600ml C.700ml D.800ml E.1000ml

57、盆腔CT检查需分5次口服稀释的对比剂,每次用量为 A.50ml B.100ml C.300ml D.500ml E.750ml 58、颈椎间盘CT扫描的层厚、层距常规为

A.10mm10mm B.8mm8mm C.5mm5mm D.2~3mm2~3mm E.1mm1mm 59、腰椎椎间盘横断CT扫描前的定位像常规采用 A.正位 B.侧位 C.左前斜位 D.右前斜位 E.右后斜位 60、不是颅内动脉CTA适应症的是

A.颅内动脉瘤 B.动静脉畸形 C.脑膜瘤 D.胶质瘤 E.颅内感染 61、颅内动脉CTA检查时对比剂的注射流率为

A.1.0~1.5ml B.2.0~2.5ml C.3.0~3.5ml D.4.0~4.5ml E.5.0~5.5ml 62、颅内动脉CTA扫描开始时间为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后

A.5~10秒 B.15~20秒 C.25~30秒 D.35~40秒 E.45~50秒 63、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对比剂的注射流率是

A.1.5ml/s B.2.0~2.5ml/s C.3.0~4.5ml/s D.5.0~5.5ml/s E.6.0ml/s 64、冠状动脉CTA扫描开始时间为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后 A.5秒 B.10秒 C.12~35秒 D.40~45秒 E. 50秒

65、为了观察冠状动脉的细小分支,冠状动脉CTA要求重建间距小于或等于层厚的 A.10% B.30% C.50% D.80% E.100% 66、主动脉CTA检查时对比剂的注射流率是

A.1.5ml/s B.2.0ml/s C.3.0ml/s D.4.0ml/s E.5.0ml/s 67、主动脉CTA扫描开始时间为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后 A.5秒 B.10秒 C.15~25秒 D.30~35秒 E.40秒 68、为了观察夹层动脉瘤真、假腔的情况,必要时可行

A.增强前先平扫 B.增强后2次扫描 C.动态扫描 D.重叠扫描 E.放大扫描 69、肝、脾动脉CTA扫描平面应包括

A.右膈面至肝下缘 B.右膈面至肝门 C.右膈面至肾脏下缘 D.肝门至肝脏下缘 E.膈面上5cm至肝脏下缘 70、肝、脾动脉CTA扫描开始时间为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后 A.5秒 B.10秒 C.18~25秒 D.28~35秒 E.40秒 71、门静脉CTA扫描开始时间为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后 A.5秒 B.10秒 C.18~25秒 D.28~35秒 E.40~50秒

72、以听眉线为基线扫描的CT图像上,显示上半规管的最佳平面是在外耳道下缘上方 A.4mm B.6mm C.8mm D.10mm E.12mm

73.能同时显示右头臂静脉、右头臂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的平面是 A.胸锁关节平面 B.胸骨切迹平面 C.主动脉弓平面 D.主动脉窗平面 E.主动脉下平面 74、为了鉴别肝癌和肝血管瘤,可采用增强后动态扫描,此时注射对比剂后的扫描时间为

A.15 30 60 120秒 B.15 60 120 180秒 C.30 60 120 180秒 D.60 120 180 240秒 E.90 120 150 180秒 75、不属于肾脏CT检查适应症的是

A.肾囊肿 B.肾脓肿 C.肾周脓疡 D.肾盂癌 E.肾病综合症 76、肾脏CT图像常规窗宽、窗位是

A.W30~50 C10~15 B.W30~50 C35~50 C.W30~50 C80~100 D.W100~150 C10~15 E.W250~350 C35~50 77、盆腔CT图像常规窗宽、窗位是

A.W30~50 C10~15 B.W30~50 C35~50 C.W30~50 C80~100 D.W100~150 C10~15 E.W250~350 C35~50 78、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CTA扫描范围是

A.第12胸椎至骶髂关节上缘 B.第12胸椎至骶髂关节下缘 C.第12胸椎至耻骨联合下缘 D.第10胸椎至骶髂关节下缘 E.第10胸椎至骶髂关节上缘 79、常规CT扫描的含义

A.CT平扫 B.CT血管造影 C.螺旋CT扫描 D.双侧螺旋扫描 E.多层螺旋扫描 80、扫描过程中,对某一层面按时间间隔进行重复扫描的CT扫描方式为 A.多期扫描 B.目标扫描 C.重叠扫描 D.动态多层扫描 E.单层动态序列扫描 81、CT薄层扫描的优点

A.降低设备损耗 B.提高时间分辨率 C.提高密度分辨率 D.减少部分容积效应 E.减少患者辐射剂量 82、关于高分辨CT扫描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较薄的扫描层厚 B.采用高分辨率算法 C.减少图像噪声 D.提高空间分辨率 E.减少部分容积效应 83、脑池造影CT扫描是将对比剂注入

A.脑池 B.脑室 C.导水管 D.外周静脉 E.脊髓蛛网膜下腔 84、脑池造影CT常采用的阴性对比剂是

A.水 B.过滤空气 C.脂肪类对比剂 D.离子型碘对比剂 E.非离子型碘对比剂 85、胆囊造影CT检查不能显示

A.胆囊位置 B.阳性结石 C.阴性结石 D.胆囊壁病变 E.胆囊内占位性病变 86、关于CT多期扫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必须注射对比剂 B.减少患者射线量 C.采用非螺旋扫描 D.检查床床位固定 87、以下不属于CTA特点的是

A.属于微创检查 B.必须依赖对比剂 C.可显示血管壁状态 D.显示血流动力学信息 E.显示血管立体结构影像 88、属于多方位图像重组的后处理方法是

A.CT灌注 B.三维重组 C.斜面重组 D.仿真内窥镜 E.电影式显示模式 89、关于多方位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操作简便、快捷 B.运算所需时间短 C.原始图像信息被忠实复制 D.层与层数据间进行插值 E.最终产生三维断面图像 90、离子型碘对比剂引起低血钙导致心功能紊乱的原因A.弱亲水性 B.存在羧基 C.高离子性 D.高渗透性 E.化学毒性

91、属于CT机准备工作的是

A.CT值校准 B.给予镇静剂 C.审核CT检查申请书 D.受检者的呼吸训练 E.去除被检部位金属物 92、下列CT操作对诊断结果影响最大的是

A.扫描部位固定 B.病灶体表标记 C.将被检部位置于扫描野中心 D.病人姓名和检查方法的输入 E.扫描参数中重建算法的选择 93、CT图像的永久存储设备是

A.U盘 B.硬盘 C.软盘 D.光盘 E.移动硬盘 94、关于CT成像局限性的认识,正确的是

A.空间分辨率低于常规X线检查 B.检查应用范围广,适合所有器官检查 C.检查的定位、定性十分准确 D.血管造影成像可以替代DSA E.密度分辨率高,可以分辨所有病理改变 95、连续式高压发生器主要应用于第几代CT A.第一代 B.第二代 C.第三代 D.第四代 E.第五代 96、关于CT旋转阳极X射线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用于第三、四代CT机 B.扫描时间短,管电流小 C.焦点较小 D.阳极转速较快 E.阳极靶面材质多为钨铼合金 97、闪烁探测器结构不包括

A.闪烁晶体 B.光导纤维 C.光电倍增管 D.电离室 E.前置放大器 98、能够完成电信号-数字信号转换的部件是

A.滤过器 B.探测器 C.D/A转换器 D.A/D转化器 E.对数放大器 99、CT值的质控,水的平均CT值正常波动范围是 A.±1 B.±2 C.±3 D.±4 E.±5

100、CT高对比分辨测试时其对比分辨率应大于或等于 A.5% B.10% C.15% D.20% E.25% 101、CT机的高对比分辨率衰退主要原因不包括

A.球管焦点变大 B.机械结构磨损严重 C.机械结构颤动 D.碳刷老化 E.探测器老化 102、辐射实践正当化是指

A.选择最佳照射路径 B.以最少的扫描层数表达最佳的诊断效果 C.合理检查,避免不必要的检查照射 D.做好检查前对受检者的交代及训练工作 E.选择最佳曝光条件 103、CT扫描X线束的特点不妥的是

A.使用窄束X射线,相对散射线少 B.射线能量较高,人体吸收少 C.探测器转换效率高,射线损失少 D.目前射线束多为笔形线束 E.射线滤过要求高,相对软射线成分少 104、CT剂量指数缩写为

A.CTDI B.MSAD C.SW D.BI E.Cf

110、CT扫描通常使用较高的kVP,其主要原因是

A.缩短扫描实践 B.减少重建时间 C.减少部分容积效应 D.减少光子能的吸收衰减系数 E.增加图像的宽容度 111、下述关于重建函数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球管窗口前的滤过装置 B.是kV、mA参数的组合 C.是一种降低噪声算法 D.是一种图像重建算法函数 E.是螺旋扫描的成像参数

112、纵向分辨率的含义是

A.图像平面内的分辨率 B.等同于空间分辨率 C.人体长轴方向的分辨率 D.探测器的固有分辨率 E.被扫描物体的分辨率 113、多层螺旋CT纵向分辨率改善,成像质量改变最明显的是

A.密度分辨率 B.图像噪声 C.平面内分辨率 D.多平面重组 E.图像对比度 114、CT机动态范围的含义是

A.最大响应与最小检测值间的比值 B.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的比值 C.探测器吸收转换效率的比值 D.扫描机架倾斜的范围 E.扫描床移动的范围

115、属于螺旋CT的新成像参数是 A.矩阵 B.像素 C.灰阶 D.螺距 E.窗宽

116、CT扫描中理想的层厚响应曲线(SSP)应该是 A.矩形 B.方形 C.梭形 D.椭圆形 E.圆形 117、不属于螺旋CT扫描基本概念的是

A.扫描范围逐层数据采集 B.没有明确的层厚概念 C.非平面的层厚数据 D.有效扫描层厚增宽 E.容积数据内插预处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