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4/8 10:59: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五、银行卡定价
1. 银行卡产业特征
银行卡产业的双边市场特征及外部性特征,使其发展成为一个非常独特的产业,并形成了不同于一般传统行业的特点:特有的银行卡产业组织形式及独特的银行卡定价机制。银行卡组织制定的交换费成为银行卡定价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对于提高产业运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具有积极作用。 2. 国内银行卡产业定价机制
随着银行卡跨行交易不断增加,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开始制定基于银行卡网络的跨行交易价格,国内银行卡产业开始以政府定价为主导。跨行交易收费及刷卡手续费历经多次调整,正逐步完善。 六、银行卡监管
1. 中国银行卡产业的监管历史 时间 1992年-1999年 产业发展阶段 “金卡工程”,建立城市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中心 “314”计划 联网通用基础建设 中国银联成立 全国范围联网通用形成 银行卡受理环境改善 开始国际化进程 非金融机构参与产业 支付渠道多样化 市场将走向开放 监管发展阶段 建立基本制度阶段 监管以支付工具(银行卡)为核心 监管对象以商业银行为主 推进联网通用阶段 着重联网建设和建立行业标准 首次明确利润分配机制 制定受理市场及基本业务规范 规范市场阶段 防范银行卡欺诈和信用风险 监管体系逐步完善阶段 监管对象细分,监管框架构建 形成贯穿发卡、转接、收单监管体系 1999年-2006年 2006年-2010年 2010年-2012年 2. 中国银行卡产业监管特点 从监管重点来看,随着银行卡市场发展变化,监管重点与时俱进,不断发生变化;
从监管制度完备性上看,监管制度逐步完善,监管框架逐渐清晰; 从法律法规位阶上看,银行卡产业监管的法律条文位阶有所提高。 3. 银行卡产业监管体系
从市场格局看,中国支付清算市场即将全面开放,并且将很可能形成对外、对内均全面开放的格局;
从监管体系看,随着VISA和万事达等国际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市场银行卡支付清算网络不再唯一,市场将会出现“多网络、多品牌”的市场格局。监管体系将很可能重塑,迫切需要新的监管框架与之适应;
在开放的背景下,银行卡产业参与主体逐渐增加,主流商业模式,卡公司商业模式——将得到确立
银行卡支付创新复习要点 一、 银行卡支付创新基础 1. 支付创新的发展趋势
支付介质不断变革,识别持卡人身份的手段趋于多样化,出现指纹识别等多种方式;
支付渠道不断扩展,并与丰富的受理终端结合,催生出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数字机顶盒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
在满足居民多元化的支付需求以及行业非现金支付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深入的应用。 二、 银行IC卡
1.相对于传统磁条卡,银行IC卡的特点和优势有:
存储容量大 安全保密性好
具有数据处理能力 使用寿命长 体积可以很小 2. 银行IC卡的分类
3. 银行IC卡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外发展:最早于1985年出现在法国,在欧洲获得迅速发展。目前,通过EMV迁移,全球范围内银行IC卡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 国内发展轨迹如下所示:
第一个银行IC卡系统推出 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电子钱包出现 标准化推进 境外市场应用 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2002002012011 7 8 9 0 4.促进银行IC卡发展的重要的政策文件:
2011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作为总纲,对银行IC卡的发展提出时间表,标志着国内银行磁条卡向金融IC卡的正式大规模迁移;
201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选择部分城市开展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应用工作的通知》,决定在47个城市同时推广IC卡。 5. 相关的行业规范
PBOC规范——《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 中国银联金融IC卡规范体系 6. 银行IC卡的业务领域涵盖:
交通、医疗、校园一卡通、公共支付、移动支付、旅游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