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4/8 4:39: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4.人的人格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BD )。
A.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B.能力、气质、性格 C.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D.人格倾向性 5.在下面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B )。 A.意志 B.情感 C.兴趣 D.气质 6.认识过程包括的心理成分有( ABC )。 A.感 B.记忆 C.思维 D.言语 7.人的心理是( ABCD )。
A.脑的功能 B.客观现实的反映 C.主观印象 D.大脑活动的产品 8.心理现象分为( AC )。
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9.心理过程包括( CEG )。
A.感觉过程 B.知觉过程 C.认识过程 D.注意过程 E.情感过程 F.行为过程 G.意志过程 10.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BCE )。 A.认知 B.能力 C.气质 D.情感 E.性格 六、简答题
1.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1)描述心理事实(2)揭示心理规律(3)指导实践应用 2.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感觉阶段(2)知觉阶段(3)思维的萌芽阶段(4)意识阶段 3.简述科学心理学观的基本内涵。
(1)心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形式(2)心理是脑的机能(3)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4)心里具有主观能动性(5)心理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 4.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是什么?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伦理性原则(5)发展性原则 5.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1)准备阶段(2)设计阶段(3)实施阶段(4)总结阶段
七、论述题
1. 怎样认识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学习心理学对教师工作有何意义? 答题要点:(1)提高教师教学工作质量(2)改善教师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3)促进教师教育科研(4)有利于教师自身发展
2. 试述《心理学与教育》对你的学习和生活的指导作用。 3.什么是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对于教师工作有何意义?
5
八、案例分析题
1.1920年,在印度西北部的山区,发现两个“狼孩”。当她们回到人间时,仍用四肢行走,膝盖着地,用嘴舔地面上的水;不肯穿衣服,怕强光,深夜嚎叫。其中一个名叫卡玛拉的女孩大约七、八,其智力仅相当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6个月婴儿的智力水平。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
回答要点:人的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在发生发展的。具有作为心理源的客观现实和作为反映器官的人脑,三者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正常的心理。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人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 2.根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夫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座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由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不明白教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遇事后退一步,冉由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孔夫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回答要点:(1)学生个性心理面貌存在着差异;(2)只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电影《青松岭》有这样的情节:车夫钱广每次到下坡转弯处的一棵大树旁就使劲抽打辕马,马便狂奔跑起来。后来,车夫换成了万大叔,当他赶车行至大树旁时,并未抽打辕马,马却也狂奔起来,差点儿出了危险。辕马狂奔是什么心理现象?它是如何形成的? 回答要点:(1)辕马狂奔属于条件反射;(2)是经过多次强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