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4/18 18:39: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详解答案】
1.【解析】 8时和17时,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17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植物体内积累有机物最多;最终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说明植物进行了无氧呼吸,但并非从20时开始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 B
2.【解析】 cd段氧气消耗速率不发生改变,说明存在氧气消耗,因此该区段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人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CO2,因此肌肉细胞CO2是有氧呼吸产生的,产生量始终等于O2的消耗量;bd段无氧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产物乳酸中;人体内环境中有缓冲物质,能够与乳酸反应从而保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
【答案】 B
3.【解析】 ①和②温度不同,①光合速率高,说明30 ℃时光合作用酶的活性高于20 ℃;①和③CO2浓度不同,说明提高CO2浓度能提高光合速率;①和④存在两个变量,温度和CO2浓度,无法进行比较;Q点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强度。
【答案】 C
4.【解析】 密闭容器内的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有氧呼吸,植物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只要大于0,则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就大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根据题意,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说明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从光照开始就下降,当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时,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停止下降,然后净光合速率为0保持不变,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保持不变,所以C正确。
【答案】 C
5.【解析】 根据图示内容分析a点表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为0,即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A错误;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含有线粒体所以在b点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H]的场所是线粒体,B错误;c点与a点的分析相同,C正确;S1+S3表示白天积累的有机物总量,D错误。
【答案】 C
6.【解析】 实验研究的是线粒体的耗氧速率,因此实验中加入的呼吸底物是丙酮酸,A项错误;过程①有氧气消耗,因此进行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项错误;加入呼吸底物后耗氧速率加快,说明过程②耗氧速率低的原因是[H]不足,C项正确;加入ADP后耗氧速率加快,说明过程④耗氧速率低的原因是ADP不足,D项错误。
【答案】 C
7.【解析】 (1)小麦是真核生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O2进入叶肉细胞后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
(2)B点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此时容器内氧气量不变,说明植物的净光
合作用为0,即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A点以后的短时间内,环境变化主要是光照强度变强,则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加,暗反应C3还原成C5过程加快,所以叶片细胞内C3的量减少。
(3)在0~5 min内,叶肉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该容器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此实验装置是一个密闭的容器,在5~15 min内,光照强度不变,随
着光合作用进行,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逐渐减少,即光合作用暗反应速率减弱,所以光反应产生氧气的速率逐渐减小。
(4)如果小麦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测定的氧气产生量,是植物的净光合产生的氧气量,即净光合作用速率=总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5~15 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即为总光合作用速率,即1/5+(8-4)/10=0.6,还要注意纵坐标数量级“×10”则答案为6×10 mol/min。
(5)影响呼吸作用外因有很多,如温度等,但是题干关键词是“内部原因”则最可能是底部叶片衰老,酶活性降低。
【答案】 (1)叶绿体 [H]和ATP (2)等于 减少
(3)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