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2:44: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沉积岩石学》笔记 28、两种沉积分异作用的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答:①机械沉积分异作用与化学沉积分异作用,这是自然界中两种并存的沉积分异作用。
②机械沉积分异作用进行得较早,化学沉积分异作用进行较晚,
③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的砂和粉砂阶段,大致与铁的氧化物阶段即化学沉积分异作用的开始阶段相当,
④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的最后阶段即粘土沉积阶段,大致与化学沉积分异作用的碳酸盐阶段相当,待化学沉积分异作用进行到硫酸盐及卤化物阶段时,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已基本结束了,故蒸发岩中很少有碎屑混入物。 29、成岩作用阶段?
(1)同生作用:系指沉积物沉积下来后,与沉积介质还保持着联系,沉积物表层与底层水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作用和反应 。
(2)成岩作用:系指松散沉积物脱离沉积环境而被固结成岩石期间所发生的作用。
(3)后生作用:是继成岩作用阶段之后,在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之前所产生的一切作用和变化。此变化阶段目前在苏联常称作后成作用。
(4)表生作用:是指沉积物抬升到近地表,在潜水面以下常温常压或低温低压的条件下,由于渗透水和浅部地下水(包括上升水)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 30、沉积期后变化的影响因素?
答:①自由能: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自由能决定着沉积期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②PH值、Eh值;③温度的影响;
④压力对成岩作用的影响:在上覆沉积及水体的负荷压力的作用下,沉积物发生脱水、压缩、固结等;
⑤生物对成岩作用的影响;⑥时间因素; 31、沉积岩的物质成分(按形成阶段分)?
①陆源矿物(他生矿物):即碎屑矿物,在沉积以前就存在,又称继承矿物; ②自生矿物:同生矿物、成岩矿物、后生矿物和表生矿物。 32、构造分类(按形成时间)?
①原生构造:在沉积物沉积过程中及沉积固结成岩之前形成的构造即。例如层理、包卷构造等;
②次生构造:固结成岩之后形成的构造,例如缝合线等。
33、层:层或一个单层是在基本稳定的介质条件下沉积的一个单元,表示最小的岩石地层单位,它由成分上基本一致的沉积物组成。
层面:层与层之间有层面分隔,层面代表了短暂的无沉积或沉积作用突然变化的间断面。
34、床沙形体:在河床或水槽中,流水沿着河床上非粘性沉积物(如砂、粉砂)的床面上流动时,在沉积物表面铸造的几何形态,称为床沙形体。 35、影响床沙形体大小和类型的变化最重要的因素是:流动强度、
平均流速、颗粒大小及流动深度。
坚持再坚持!
- 5 -
《沉积岩石学》笔记 36、床沙载荷迁移的变化?
答:①随着流水的向前流动,则床沙载荷不断地向前迁移。
②床沙形体的表面总是向下游倾斜较陡,而向上游倾斜较缓;
③在陡坡上加积形成的纹层称为前积层,而在缓坡上加积形成的纹层称为后积层,
④床沙形体迁移时,后积层不断地被侵蚀,前积层则不断地加积。
⑤大约在迎水坡约2/3处,向下游方向迁移的床沙物质可集中形成重流层,砂粒以不连续的运动方式沿着陡坡(崩落面)间歇性的崩落。 37、主要层理构造类型及其特征?
(1)可按层内粒度递变特征划分为:块状层理、韵律层理、粒序层理;
(2)按细层的形态与层系界面的关系划分为: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
38、块状层理(massive bedding):层内物质均匀、组分和结构上无差异、不显细层构造的层理,称为块状层理。
成因:①一般认为块状层理是由悬浮物的快速堆积、沉积物来不及分异,因而不显细层,如河流洪泛期快速堆积形成的泥岩层。
②块状层理也可由沉积物重力流快速堆积而成;在若干情况下,块状层理是由强烈的生物扰动、重结晶或交代作用破坏原生层理所形成的。
39、韵律层理(rhythmic bedding):由层与层间平行的从数毫米至数十厘米有等厚或不等厚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岩性层的互层重复出现所组成,常见砂质层和泥质层的韵律互层,称为砂泥互层层理。
成因:①韵律层理的成因很多,可以由潮汐环境中潮汐流的周期变化形成潮汐韵律层理;
②也可以由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形成浅色层与深色层的成对互层,即季节性韵律层理;
③还可由浊流沉积形成复理石韵律层理等。
40、波状层理(wavy bedding):层内的细层成连续的波状或薄的泥纹层和砂纹层成波状的互层。
如细层不连续,称为断续的波状层理。
成因:一般形成波状层理要有大量的悬浮物质沉积,当沉积速率大于流水的侵蚀速率时,可保存连续的波状细层。
41、再作用面:是指同一层系内的一个侵蚀面,因而再作用面两侧的前积纹层的倾向是基本一致的。再作用面的形成与水流方向或水位的变化有关。由于潮汐流的方向改变可以使先形成的前积层遭受侵蚀改造,当潮汐流的方向恢复原来方向时,在此侵蚀面上又重建相同的前积层,这一侵蚀面即再作用面。
41、风成交错层理形成的机理与流水成因的交错层理,有着哪些重要的差别? 答:①风成沙纹主要是由跳跃和表面蠕动的颗粒向前移动形成的,沙纹脊之间的距离等于跳跃颗粒的轨道长度;
②风成沙丘上的流动分离作用发生在折点处,因此,大多数情况下风成沙丘的背风坡漩涡和回流是不重要的;
坚持再坚持!
- 6 -
《沉积岩石学》笔记 ③风的方向比流水方向更易变化,可以有横向风成沙丘(沙脊垂直主要风向),也可以有纵向风成沙丘(沙脊平行主要风向);
④风成沙丘的大小,不受流动深度的限制,主要和风速及夹砂量有关;横向沙丘和纵向沙丘高从0.1-100m,更复杂的大型锥状沙丘高可达20-450m。 43、风成沙丘形成的交错层理特点?
答:①规模大,层系的厚度一般由几十厘米到1-2m,有时可达十米以上。
②沙丘的高度取决于风的强度和颗粒大小。在沙丘的脊顶沉积速度为零,在背风坡的沉积速度最大,到了背风坡的未端又降到零,结果导致崩落面(背风坡)的上部比下部推进(堆积)得快,所以,前积纹层有倾角一般在25-34°之间,并伴有同生滑动变形扭曲,接近崩落面的底部,前积层逐渐变平。
③风成交错层理中未夹有泥质物,而且砂粒的磨圆和分选较好。
④风成交错层理常呈板状、槽状交错层理,但也有楔状交错层理,一般认为楔状是由风向改变造成的。
⑤风成交错层理主要出现于沙漠沉积环境及海滩上的风成沙丘带。 44、各种成因的构造可从哪些方面考虑?
(1)沉积作用方式不同,即沉积岩的形成是受物理(机械)作用还是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控制的,可将沉积岩分成碎屑岩、化学和生物化学岩等基本类型; (2)沉积物来源不同,即来自地球内部(如火山碎屑)地表风化产物,或者说沉积物是形成于盆地内部还是盆地外部,而分成内源(内生、自生、盆内)沉积和外源(外生、他生、盆外、陆源)沉积;
(3)沉积物堆积方式不同,即搬运沉积的或是残积的; (4)按沉积岩生成的顺序(即分异作用);
(5)按沉积岩形成时的动力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海、河、冰川、或风成的。 45、陆源碎屑岩:是指由母岩经物理风化作用(机械破碎)所形成的碎屑物质,经过机械搬运和沉积,并进一步压实和胶结而形成的沉积岩类。 46、碎屑颗粒、杂基、胶结物和孔隙? 答:①杂基和胶结物又合称为填隙物。
②碎屑颗粒是碎屑岩的最主要组分,如砾岩中的砾石、砂岩中的砂,它占整个岩石组成的50%以上,并决定了岩石的基本特征。
③杂基(基质)是指与砂、砾等碎屑一起由机械沉积作用沉积下来的较细粒物质,主要为粘土物质,还有细粉砂和碳酸盐灰泥等。
④胶结物是对碎屑颗粒起胶结作用的化学沉积物,如碳酸盐、铁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以及氧化硅等。
⑤孔隙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占据的部分,它可以是在原始沉积时就保留下来的原生孔隙,也可以为成解岩后生阶段的淋滤溶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孔隙。 47、成分成熟度:指碎屑沉积组分在其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发行下接近最稳定的终极产物的程度。
结构成熟度:指碎屑沉积物在其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特征的程度。
坚持再坚持!
- 7 -
《沉积岩石学》笔记 48、影响碎屑岩的粒度分布的因素?
答:①碎屑岩的粒度分布特征是明显地受沉积介质动力条件和搬运距离的控制。 ②随着搬运距离的增长,颗粒的平均粒度变小、分选程度变好。 ③沉积介质的强烈搅动也有助于分选程度的增高。
④与沉积介质的性质也有关系,如风的搬运比水的搬运分选性要好。 49、胶结物的结构?
答:(1)非晶质结构:胶结物如蛋白石、铁质等。 (2)隐晶质结构:如玉髓、隐晶质磷酸盐、碳酸盐
(3)显晶质结构:最常见的如碳酸盐等胶结物。当胶结物呈不等粒状且晶粒间彼此为一平直的接触面时,称为协和界面,这种晶粒间的接触特点表明了两个晶体在其生长方向上,生长速度和其间的夹角都是稳定的。如果是三个晶体接合,其中一个结合面的夹角是180°时为贴面接合,它表明胶结过程有间歇。再分为: ①带状(薄膜状)和栉壳状(丛生)结构:胶结物环绕碎屑颗粒呈带状分布称为带状结构,如果胶结物呈纤维状或细柱状垂直碎屑表面生长时,称为栉壳状胶结。带状和栉壳状胶结多形成于成岩期或同生期。
②再生(次生加大)结构自生石英胶结物沿碎屑石英边缘呈次生加大边,而且两者的光性方位是大体一致的,这种石英胶结物称为次生加大石英和方解石或再生石英。除石英外还有长石和方解石形成的次生加大结构。次生加大结构大都是在后生期形成,但也有成岩期形成的。
③嵌晶(连生)结构指胶结物在重结晶时形成很大的晶体,或者是从孔隙水溶液结晶的粗大晶体,往往将一个或几个碎屑颗粒包含在一个晶体之中。嵌晶结构是典型的后生阶段产物。 50、胶结类型?
答:①基底胶结属杂基支撑类型,碎屑颗粒在杂基中大多彼此不相接触而呈漂浮状孤立地分布。基底胶结形成于沉积期,一般反映快速堆积密度流沉积特点。在个别情况下可见到化学胶结物构成的基底胶结,
②孔隙胶结属颗粒支撑类型,其大部分颗粒彼此直接接触,填隙物可以是粘土杂基,也可以是化学胶结物。反映了稳定水流沉积作用和波浪淘洗作用的特征。 ③接触胶结属于颗粒支撑类型,胶结物只在颗粒接触处才出现。这种胶结方式只要比较特殊的条件下才能产生,如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砂层,由于毛细管作用而使得溶液沿颗粒接触点的细缝流动、并发生矿物的沉淀作用而形成。也可以是原先具孔隙胶结的岩石在近地 表处经大气的淋滤而形成。
④溶蚀胶结这是由于胶结物溶蚀并交代了碎屑颗粒的边缘所形成,使颗粒的边缘呈港湾状弯曲。
坚持再坚持!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