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7:16: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 36 页 共 52 页
6-25 6-11所示,c点的前期压力,已知
图6-13
图6-14
如图测得固结
图6-11 图6-12
天然固结状态。
Pc=125.4kN/m2,试判断其
6-26 图6-12示基础底尺寸为4mx2m,试求基底平均压力P和pmax及pmin,绘出沿偏心方向的基底压力分布图。
6-27 如图6-13所示,测得A点的前期固结压力p=120kpa,试判断其天然固结状态。
6-28 如图6-14所示,求A、B二点的总压力,有效应力,孔隙水压力。 6-29 如图6-15所示,计算并绘制其自重应力分布图。
第 37 页 共 52 页
图6-15
图6-16
比值。(用符号表示)
6-30 已知某均布受荷面积如图6-16所示,求深度10m 处A点与O点的竖向附加应力6-31 如图6-17所示,试计算并绘制其自重应力分布图。(假定地下水位下是sir=100%)
图6-17
图6-18
图6-19
图6-20
6-32 分布计算
加压力均为150kpa)。
图6-18中O点下,z=3m深处,不考虑相邻条基和考虑相邻条基影响时的附加应力(基底附
6-33 房屋和箱基总重164000kN(图6-19),基础底面尺寸为80mx15m,埋深处多少时,基底附加压力为0?
6-34 如图6-20所示,静止土压力系数为0.5, 孔隙水压可作为静水压力分布对待,求:⑴c点的有效自重应力。
第 38 页 共 52 页
⑵c点的水平有效自重应力。 ⑶c点的竖向有效自重应力。
6-35 试绘制图6-21所示自重应力的分布图。
图6-22
图6-21
6-36 一荷载板1m×1m,一柱基底面3m×3m,一片筏基础底面20m×20m,如果它们的基底附加压力p0均为150kPa,问三个基础下,中心轴上附加应力σz=30.12 kPa的深度各为多少?其结果说明什么?
6-37 某单独基础如图6-22所示,基底附加压力p0=150kpa,已知A点下4m处M点的附加应力σz=12.02kPa,试求基础中心点下2m深处N点的附加应力。
6-38 如图6-23所示,砂样置于铜丝网上,厚25cm,保持注水面比溢出水面高hcm,若e=0.70,ds=2.65,求当h=10cm时,a-a面上有效应力。
图6-23
6-39 拟在湖底土层上填土4m,试计算填土前后湖底粘土层的自重应力分布(绘出分布图)。若该土层的压缩曲线如图6-24所示。求该粘土层填土荷载作用下的压缩量(分3层计算)。
第 39 页 共 52 页
图6-24
6-40 某矩形基础的底面尺寸为4m×2.5m,天然地下基础埋深为1m,设计地面高出天然地面0.4m,其他资料如图6-25。试绘出土中应力分布图,按分层总和法和规范法计算基底中心点的沉降值。
6-41 某中心荷载下的条形基础,宽4m,荷载及地基(为正常固结土)的初始孔隙比及压缩指数如图6-26,试计算基础中点的沉降值。
图6-25
图6-26
6-42 某中心荷载下的条形基础,其地基资料如图6-27,地下水位齐平基础底。荷载分两级施加,第一级基底压力p=98kPa,当此级荷载作用后固结度Ut达0.6时再施加第二级荷载Δp=80 kPa(两次荷载施工期很短,忽略不计)。求第二级荷载施加后到变形稳定基础中点的沉降量(需计及第一级荷载作用的后期沉降量)。
图6-27
第 40 页 共 52 页
6-43 在天然地表上作用一大面积均布荷载p=54 kPa,土层情况见图6-28,地下水位地表下1m处,其上为毛细饱和带,粘土层的压缩曲线见e-p曲线图,粗砂土的压缩量可忽略不计,试求大面积荷载p作用下,地表的最终沉降量(要求采用分层总和法,按图示分层计算)。
图6-29
图6-30
6
-44 某条形基础基底压力如图6-29所示,求其中点
图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