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检验》习题集(修)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19:58: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和 。

5. 定居于人的 和 中的微生物群叫做正常菌群。 6. 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包括 、 或 。

7. 内毒素是由 、 和 三部份组成;其毒性部分

是 。

8. 外毒素的化学成份是 ,经甲醛处理可制成 。

9. 依据外毒素的作用机理不同,可将外毒素分为 、 和肠毒素等

类型。

10. 类毒素是由 经甲醛处理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 。 11. 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包括 、 和 。 12. 吞噬细胞的吞噬结果有 吞噬和 吞噬两种。

13. 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有 、 、 、 等。 14. 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有 、 、 等。 15. 皮肤与粘膜的屏障作用主要包括 、 和 三个

方面。 三、单选题 A型题:

1. 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是:

A.荚膜 B.菌毛 C.血浆凝固酶 D.芽胞 E.透明质酸酶 2. 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A.鞭毛 B.普通菌毛 C.荚膜 D.性菌毛 E.芽胞 3. 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A.菌毛 B.荚膜 C. M蛋白 D.血浆凝固酶 E. 透明质酸酶 4. 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

A.H抗原 B.肽聚糖 C. O抗原 D.荚膜多糖 E.脂多糖 5. 细菌的毒力取决于细菌的: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侵袭力和毒素 D.分解代谢产物 E.侵入机体的途径 6. 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

A.食物中毒 B.发热 C.休克 D. DIC E.白细胞反应 7. 关于内毒素,错误的是:

A. 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C.其化学成份是脂多糖 D.性质稳定、耐热

E.只有当菌体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出来 8. 关于外毒素,错误的是:

A.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化学成份是蛋白质

C.耐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 D.经甲醛处理可制备成类毒素 E.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9. 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A.破伤风痉挛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白喉外毒素 D.肉毒毒素 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10. 抗毒素是:

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

B.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

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 D.可中和细菌内毒素的毒性 E.B+C

11. 类毒素是:

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B.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D. 细菌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抗原性的物质 12. 关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 B与生俱来,人皆有之

C对某种细菌感染有针对性

D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E对入侵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

13. 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

A. 补体 B.溶菌酶 C.抗生素 D.乙型溶素 E.白细胞素 14. 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的物质有:

A.外毒素 B.内毒素 C.类毒素 D. A+B E. A+C 15. 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

A. 多见于革兰阴性菌产生 B.为细菌裂解后释放

C.化学组成是脂多糖 D.可制成类毒素 E. 耐热

16. 下述哪项与细菌的致病性无关:

A.荚膜 B.菌毛 C.脂多糖 D.异染颗粒 E.磷壁酸 17. 与LPS作用无关的是:

A.发热反应 B.休克 C . DIC D.骨骼肌痉挛 E.白细胞反应 18. 细菌不侵入血流,只有毒素进入血液,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称为:

A .脓毒血症 B.败血症 C.毒血症 D.隐性感染 E.菌血症 19. 可引起菌血症的细菌是:

A.破伤风梭菌 B.白喉杆菌 C.肉毒梭菌 D.伤寒杆菌 E.霍乱弧菌

20. 化脓性球菌侵入血液以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扩散至其他脏器,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

称. 为:

A. 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病毒血症 21. 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肉毒梭菌 C. 产气荚膜梭菌 D.破伤风梭菌 E.沙门菌

22. 细菌由局部侵入血液,但不在血中繁殖,引起的全身性症状,称为:

A.毒血症 B.脓毒血症 C.菌血症 D.败血症 E.病毒血症 四、问答题

1. 细菌的致病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2. 简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3. 列表比较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4. 病原菌感染人体的途径有哪些?举列说明。 5. 何为条件致病菌?其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6. 简述机体抗菌免疫的机制。

7. 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由哪些因素构成? 8.何为医院感染?和社会感染有哪些区别?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一、单选题

1.由不同来源分离的同一种、同一亚种或同一型细菌,称为

A.界 B.门 C.纲 D.株 E.目 2.下列有关细菌的命名说法错误的是

A.细菌种的命名采用拉丁文双命名法 B.中文译名的属名放在前面 C.有两个拉丁字组成

D.前一字为属名 E.后一字为种名

3.下列有关细菌菌株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菌种不同来源的细菌称该菌的不同菌株

B.同一菌种不同来源的细菌的性状必须完全相同

C.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称为该菌的标准菌株 D.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时都以标准菌株为依据 E.标准菌株也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

第二篇 细菌检验的基本技术 第八章 细菌形态学检查

一、名词解释

1.革兰染色 2.抗酸染色 二、填空题

1. 革兰染色的染料第一液为 、第二液是 ,第三液是 ,第四液为 ,革兰阳性菌染成 色,革兰阴性菌染成 色。 2.显微镜按用途不同分为 、 、 、 、 等类型。

3.抗酸染色常用于鉴别 菌和 ,前者染成 色,后者染成 色。

4.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有 、 和 三类方法。 5.细菌染色的基本程序是 、 、 、 。 三、选择题

1.证明细菌具有鞭毛结构的常用方法是:

A.革兰染色法 B.抗酸染色法 C.普通琼脂培养法 D.液体培养法 E.半固体培养法 2.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不同主要是因为:

A.形态不同 B.营养需要不同 C.生理功能不同 D.细菌细胞壁结构不同 E.致病性不同 3.细菌学形态学检查中最常用染色方法是:

A.抗酸性染色法 B.特殊染色法 C.暗视野墨汁染色法 D.美兰单染色法 E.革兰染色法

4.观察细菌物形态和动力,一般常用悬滴法或压滴法,而这种方法需要如何染色

A.单染法 B.复染法 C.不染色 D.革兰氏染色 E.姬姆萨染色 5. 革兰染色的关键步骤是:

A.结晶紫初染 B.卢戈氏碘液复染 C.95%酒精脱色 D.酸性复红复杂 E.涂片、固定 6. 不染色标本直接镜检,可观察到细菌的:

A.大小 B. 结构 C.颜色 D. 菌毛 E.动力 7.在观察有折光力的微生物或细胞时,应用何种显微镜

A. 普通显微镜 B. 荧光显微镜 C. 暗视野显微镜 D.倒置显微镜 E. 照像显微镜 8. 革兰染色中结晶紫溶液起什么作用:

A.初染剂 B.复染剂 C.脱色剂 D.媒染剂 E.固定剂 9.革兰氏染色中卢戈氏碘液起何作用

A.初染剂 B.复染剂 C.脱色剂 D.媒染剂 E.固定剂 10.芽胞、鞭毛、荚膜及异染颗粒等的染色需用什么染色法

A.美兰染色 B.革兰氏染色 C.抗酸染色 D.特殊染色 E.复红染色 11.细菌染色标本制作基本步骤

A.涂片—染色—干燥—固定 B.涂片—染色—固定—干燥 C.涂片—干燥—固定—染色 D.涂片—固定—染色—干燥 E.涂片—固定—干燥—染色

12.哪一种显微镜主要用于未染色的活菌的检查

A.普通光学显微镜 B. 暗视野显微镜 C.荧光显微镜 D.倒置显微镜 E. 电子显微镜 13.革兰染色法可用于:

A.鉴别细菌 B.协助临床选择用药 C.细菌的分类 D.解释发病机制 E.以上均可

14.检查菌体不同结构成分及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时须用何种显微镜

A.普通显微镜 B. 荧光显微镜 C.暗视野显微镜 D.倒置显微镜 E.照像显微镜

15.采用悬滴法检查不染色标本时在显微镜下若看见细菌在液体中能定向地从一处泳到另一处,这称为

A. 分子运动 B. 布朗运动 C.真正运动

D.分子运动与布朗运动 E. 分子运动或布朗运动 16. 用显微镜油镜观察标本最合适的亮度是

A.很强 B. 稍强 C. 减弱 D.稍弱 E.缩小光圈亮度 17.显微镜油镜的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口径是

A.100×1.0 B.50×1.25 C. 100×1.25 D.100×0.25 E. 40×1.25 18. 鞭毛染色是属于什么染色法

A.单染法 B.复红染色法 C.革兰氏染色 D.特殊染色法 E.抗酸染色法 19.荚膜染色方法较多,但都属于什么方法染色

A.单染法 B.复红染色法 C.革兰氏染色 D.特殊染色法 E.抗酸染色法 20.染色标本时第一步是涂片,一般方法是 A.在载玻上直接将菌苔涂上

B.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将菌苔在盐水中均匀涂布 C. 在载玻片上加一滴蒸镏水,涂布 D.在载玻片上加一滴酒精,涂布

E. 在载玻片上加一滴菌苔就在火焰上烤干 21.一般检查细菌形态最常用的是

A. 荧光显微镜 B. 暗视野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