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9 1:54: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因为‘言不尽意’庄子主张以“无言”悟“道”。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认为:“言”是“意”的基础,“意”是“言”的指向,领悟到“意”就是超越于“言”。

(4)由言意问题引申到文艺创作的 形神 问题,要求艺术形象必须是 具象与抽象、确证性与模糊性 的统一。

18.名词解释:《毛诗序》

(1)《毛诗序》是我国古代诗论的 第一篇 专论,相传是 汉人毛苌 所撰《诗毛氏传》在首篇国风《关雎》题下的一篇序言,它不仅说明了《关雎》一篇的创作主旨,而且总论诗歌理论,提出了文学上的许多根本问题,故亦称《诗大序》。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儒家文论的若干理论原则。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19.《毛诗序》是如何论述诗歌的本质(即“情”与“志”的关系)的?

(1)《毛诗序》继承了“诗言志”的有关观点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观点,并有所发挥。 (2)《毛诗序》第一次把“情”与“志”联系起来,但对“情”的肯定是有限度的,它要求以“礼义”道德规范来约束“情”,“情”与“志”相比,情始终是第二位的。 20.《毛诗序》是如何论述诗歌的社会作用的?

(1)诗歌创作为政治服务的两种形式:“上以风化下”和“下以风刺上”。

(2)偏重“上以风化下”的教化作用,把文艺的 教化作用 看作文艺的根本目的。 (3)《毛诗序》同时也认为:下层百姓也可以诗歌“刺上”。但“刺上”要求“主文而谲谏”,即用隐约的言辞劝谏,注意方式方法,以维护统治者的尊严。

(4)诗歌是社会政治的反映,所以从一个时代的诗歌,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政治得失。 21.《毛诗序》是如何总结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的?

(1)《毛诗序》总结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为“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六义”说是继承《周礼·春官》的“六诗”之说。

(2)唐代 孔颖达 《毛诗正义》认为,风雅颂是 诗歌的体裁 ,赋比兴是诗歌的 表现手法 。“风”是通过个人言志抒情反映一国地区的政教和风俗。“雅”说的是王政兴废所由,反映国家的治乱兴衰,其中“大雅”说的是朝政大事,“小雅”说的是个人生活中的事。“颂”是歌颂先王功德和祈祷神明的祭歌。这一概括大体符合《诗经》的基本内容。

(4)《毛诗序》虽提到赋比兴,但未作阐释。

22.王充的《论衡》主要论述了那些文学方面的理论?

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问题。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作品的继承和创新的问题。作家的品德修养问题。文学作品的语言问题。

23.如何理解王充的“世用”的文学价值观?

6

(1)提倡文“为世用”是王充论述文学的 社会作用 的重要内容。见于《自纪》篇。 (2)要求文学必须有益于世,必须对社会产生好的作用。

(3)第一,劝善惩恶,教化人民;第二,文学作品有教育和认识作用。 (4)此说还包括文学要为君王歌功颂德的内容在内。 24.如何评价王充的文学理论?

(1)王充的文学理论达到了当时时代的高峰,代表了当时文学理论的成就。 (2)王充的某些观点也有片面的地方,如一味反对想象和夸张等,忽略了文学艺术的特殊性。

25.王充是如何论述作家的品德修养问题的? (1)作家的品德修养会影响到作品的内容和风貌。 (2)作家首先要有“实诚”的写作态度。 (3)作家的品格是由先天的“气”决定的。

(4)作家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气”的不足,一方面环境对作家有影响,另一方面作家也应主动去学,锻炼自己的品格修养,培养自己的气质学识。

错题汇总:

3.提出“诗言志”命题的先秦典籍有(ABCDE )。

A.《墨子》 B.《庄子》 C.《荀子》 D.《尚书》 E.《左传》 4.扬雄提出的有关“赋”的主要观点有( ABCD )。

A.赋是“童子雕虫篆刻” B.赋的特点是“劝百讽一” C.“诗人之赋丽以则” D.“辞人之赋丽以淫”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基 本 知 识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三大分支是: 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 。

2. 玄学 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风度”,“魏晋精神”即是彼此影响的产物。

7

3.南北朝时,玄学与佛学合流。 4.魏晋是文学 自觉、独立 的时代。

5.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主要在 作家论、创作论、鉴赏论、文体论 四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6.品评 才性 的风气,直接影响到魏晋南北朝对作家的品评。 7.两汉时期,第一个著文品评作家才性的是 司马迁 。 8.汉代文学理论的作家论主要体现在对 屈原 的品评上。 9.《典论·论文》被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论专篇。

10.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鉴赏论”的专篇是《文心雕龙·知音》。 11.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歌品评的专著是钟嵘的《诗品》。 12.魏晋南北朝时期常用的两种文学鉴赏方法是: 味诗法和意象法 。

13.魏晋南北朝 文体论研究 的成就与当时文学创作中的 拟古 风气密切相关。 14.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位系统而周详地讨论文体问题的是 刘勰 ,他的《文心雕龙》从《明诗》到《书记》,以20篇的篇幅集中探讨各种文体问题。

15.曹丕文学理论的文章除了《典论·论文》之外,还有《与吴质书》等。

16.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气说”。“气”的具体含义包括作家的 气质、才性、作品的风格 三点。

17.陆机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年轻时在洛阳得到文坛领袖张华的赏识。官至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

18.陆机《文赋》大约作于他40岁左右。这是我国第一篇讨论 文学创作全过程 的专论。

19.陆机撰写《文赋》的目的是想通过论文学创作中 物、意、辞 三者的关系,来说明“作文利害之所由”。

20.陆机的审美理想是:应、和、悲、雅、艳。

21.陆机用比喻的方式论述 内容与形式 的关系是:“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 22.陆机《文赋》中的“体”是 体裁与风格 的总称。

23.陆机《文赋》共分析了十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和风格特征。这十种文体是: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

24.葛洪非常推崇王充的《论衡》,称王充为“冠伦大才”。葛洪著有《抱朴子》,其中的“文”主要指学术著作。

25.“立言者贵于助教”是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出的观点。

8

26.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论》提出了 情文互用 的观点。

27.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著名的 声律论和四声八病 之说。 28.李登的《声类》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韵书。

29.声律论的建立既与汉语 音韵学 的发展有关,又与当时佛经的转读音译有关。 30.声律论与当时佛经的转读音译有关,这是 陈寅恪 在《四声三问》一文中提出的。 31.汉字的四声最早是 周颙 发现的。而最早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上的诗人则是沈约。 32.最早提到声律说“八病”(部分)的是梁代钟嵘的《诗品序》。唐代的《文镜秘府论》才将“八病”完整列出。

33.所谓“八病”是指: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34.刘勰字彦和,祖籍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东晋以后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曾任昭明太子(萧统)东宫通事舍人。晚年在定林寺出家,法号慧地。

35.刘勰青年时期随僧祐在定林寺整理佛经,历十余年,期间撰成《文心雕龙》。 36.刘勰的思想和《文心雕龙》的思想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也受到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

37.鲁迅说:“东则由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斯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

38.“枢纽”即理论总纲的意思,是刘勰在《序志》篇中提出的。包括《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

39.《文心雕龙》有20篇专论文体,涉及文体34种。文体论部分的具体写法按照“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的体例进行。

40.刘勰专列《情采》一篇来作集中论述“情”与“采”即 内容与形式 的关系,这是贯穿整个《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红线。

41.刘勰的《神思》篇位列创作论之首,是论 艺术想象 的专篇。本篇集中论述了心与物、情与景、意与辞,即物、情、辞三者的关系。这三者关系贯穿整个创作过程,是刘勰创作论的核心,故也是其创作论的总纲。

42.刘勰风格论的专篇是《体性》篇,专论风格形成的 主观 因素。体指体貌、风格,性指作家的才性。

43.刘勰认为风格可以归纳为八种类型: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轻靡、新奇。八类又可分为互相对应的四组: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

44.刘勰所说风骨的含义主要有两说:一是黄侃的“风即文意,骨即文辞”说,一是刘永济的风即情志,骨即事义之说。而现在一般认为,风即 情志 ,骨则是指 事义、条理、

9

文辞三者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有力的气势和逻辑力量 。

45.通指会通,变指适变。通变说探讨的是文学发展中 继承与革新 问题。刘勰有《通变》篇专门探讨这一问题。

46.《物色》主要论述 文学与自然 的关系。《时序》篇主要论述 文学与社会现实 的关系,他在追溯历史的情况下,总结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的规律。

47.刘勰关于 文学批评 的专论为《知音》篇。

48.刘勰提出的正确的文学批评方法,即六观:位体,置辞,通变,奇正,事义,宫商 。 49.钟嵘字仲伟,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

50.钟嵘《诗品》原称《诗评》,明清以后才以《诗品》定名。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 诗歌理论批评 著作。清代 章学诚 在《文史通义》中说:“《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

51.《诗品》全书分上、中、下三卷,每卷一品,即上、中、下三品。共品评了自 汉魏至齐梁的122位五言诗 作家。

52.钟嵘从建安到刘宋时期的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历史作了具体论述,认为建安、太康、元嘉三个时期是高峰,并各以 曹植、陆机、谢灵运 三人为代表,尤其推崇建安诗歌,称之为“建安风力”。

53.滋味原指味觉上的综合快感,后来引申为审美快感,进入文艺领域。嵇康首先把滋味引入艺术理论。钟嵘是第一个把滋味当作诗歌艺术的审美标准的。

54.钟嵘认为五言诗有三个源头:《国风》、《小雅》、《楚辞》。 55.钟嵘最推崇的诗人是 曹植 。

思 考 题

1.魏晋南北朝“作家论”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作家才性论的道德意识逐渐淡化,美学意味逐渐增强。

(2)开始认识到文学创作需要特殊的才能,非常看重并系统研究这种才能。 (3)强调作家才性的差异。

(4)注意作家才性的天赋与后天习染的关系。 2.魏晋南北朝“创作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缘情说。 (2)心物交融说。

1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