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2 0:51: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动静相济说。 (4)言意说。
3.简述魏晋南北朝“缘情说”的主要内容。
缘情说与五言诗的发达有关,最早由陆机在《文赋》中提出,此后刘勰和钟嵘都有发挥。缘情说确立了 创作主体的情感 在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开启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注重情感的传统。它主要有三大特征:其一,强调 外物 对主体情感的感召或摇动,同时又强调主体情感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的 主导 作用;其二,强调“摇荡性情”的“物”,兼有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两方面;其三,强调 悲哀之情 在创作发生中的重要意义,继承了司马迁“发愤著书”的理论传统,并进一步形成作品的美学价值。
4.简述魏晋南北朝“心物交融说”的主要内容。
以刘勰为代表继承了荀子的学说,注重 心在感物之中的主导 作用,又看到 物对心的制约、决定 作用。作家一方面投情与物,使物与情交融并在情的指导下运转,另一方面,物又与情共游,使情随着物的变化而变化,并最终充分而全面地反映情和物的本质。
5.简述魏晋南北朝“言意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当时的言意之辨起于 人物品评 的风气,人物品评主张 求其神似而略其形貌 。第二,言不尽意是文学创作中的语言痛苦。第三,如何解决言不尽意的问题?一是注重对文学语言本身的学习与研究,创新和文采、音律的讲究。二是注重辞外的功夫,追求言外之意。
6.魏晋南北朝文学“鉴赏论”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鉴赏才能。鉴赏者的性情。“味诗法”与“意象法”。 7.魏晋南北朝鉴赏论中提出了哪些不良的鉴赏偏向?
(1)信伪迷真。(2)文人相轻,崇己抑人。(3)贵古贱今,贵远贱近。(4)名士效应。 8.简述魏晋南北朝鉴赏论与当时作家才性论的关系。
(1)二者关系密切,一方面要求鉴赏者具有杰出的鉴赏才能,另一方面又要克服种种不良的鉴赏偏向。才性兼优,才能产生真正的批评与鉴赏。
(2)作品之“物”对于鉴赏之“心”也有很大的制约作用。鉴赏其实就是对“物”的把握,不从“物”出发或者缺乏对“物”的正确估量,是难以达到真正的鉴赏的。
9.简述《典论·论文》的产生背景。
(1)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的关系看,《典论·论文》的产生既是文学创作的总结,又是文学创作经历建安的繁荣之后,要求理论指导的必然。它继承和发展了文学具有社会功能的理论,并发现了文学与经学的矛盾。肯定了文学的独立地位。
(2)从思想上说,它突破了儒家传统的文学观念,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感于哀乐,
11
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强调文学的抒情特征。
10.《典论·论文》主要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文学理论? (1)论文学的价值和作用。
(2)论作家气质、个性与风格的关系。 (3)文体论和文学批评论。
11.曹丕是如何论述文学的价值和作用的?
(1)曹丕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关于文学价值和作用的理论,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2)他把文章看成是“经国之大业”,即治理国家的伟大事业。
(3)他认为文章是“不朽之盛事”,是可以流传千古、留名千古的事业。 (4)文章的功能与人之生死、荣乐相比,是无穷的,也更为重要。
(5)曹丕把文章的地位提得如此之高,正是建安时代文学创作新气象的反映,也是文学自觉、文学观念逐渐明确的表现。
12.“文学的自觉时代”有哪些表现?
(1)“文学自觉时代”到来的前提条件是文学与文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2)具体表现有四:其一,把文学与立德、立功并列起来,把文学从经学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艺术部门。其二,士人觉醒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强调作家主体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其三,写人写人生写人的内心世界,努力表现作家的自我意识。其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3.曹丕是如何论述作家气质、个性与风格的关系的(即“文气说”的主要内容)? (1)曹丕的“文气说”是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气”既作家的气质,又指作家的才性,也指作品的风格。由于作家的气质和才性不同,从而构成了不同的作品风格。
(2)曹丕认为文章“清浊有体”,即是把文学的风格大致分为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类。 (3)曹丕认为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是一致的。
(4)曹丕相对忽视社会现实对作家风格形成的影响,有一定的片面性。 14.简述曹丕文体论的主要内容。
(1)提出文章“本同而末异”的观点。“本同”指文章的性质相同,“末异”指文章的风格特点不同。这是对传统“德本文末”说的提高。
(2)他把文体分为四科八体,即有韵之文:铭、诔、诗、赋;无韵之笔:奏议、书论。认为不同文体各有其不同风格。
(3)他提出了“诗赋欲丽”的主张,体现了对文学特点的认识的提高,也是魏晋文学观念的时代特点的反映。
12
15.简述曹丕文学批评论的主要内容。
(1)曹丕把品人与评文结合起来,对当时文坛上存在的种种不良倾向,进行了批评,对建安七子进行了评价。
(2)从“文人相轻”的角度立论,认为当时文坛上存在著“暗于自见”、“谓己为贤”的风气。
(3)当时文坛也存在“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的现象。
(4)他以对比的手法对建安七子的长处和不足都作了比较客观的评论。 16.简述陆机《文赋》的主要内容。
(1)陆机根据自己的创作体会,并总结了前人创作与文学理论的经验,写作了《文赋》。 (2)《文赋》论述了文学创作各个方面的问题,论述的中心是:意与物的关系;艺术想象的重要性;强调创作灵感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从理论上提出创新,反对抄袭;论述了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论述了自然景物之多变与文体多样性的关系;分析了文学创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常犯的几种毛病。
17.陆机是如何论述创作前的准备的?
(1)陆机认为文学创作前,应具备三种要素:其一、观察万物;其二、阅读古籍;其三、抱有高尚廉洁的志向。
(2)观察万物主要是为了获得创作素材和想象力,要求通过现象看到本质;阅读古籍主要用以提高写作水平;崇高的志向主要是用以指导文学创作。
(3)陆机既重视作者主体作用,也重视客体的感触激发;既重视作家创作思想,也重视表现思想的技巧。
18.陆机是如何论述文学创作中的构思与想象的关系的?
(1)陆机总结了前人创作经验和自己的创作实践,把作家的艺术构思作为文学创作的中心。他要求作者突破常规,积极创新,创作出的作品有形象性,因而艺术构思对客观事物应该“穷形尽相”。
(2)他具体论述文学创作中的构思与想象的关系是:开始时,要求沉思虚静,使构思时的想象自由飞翔。构思成熟时,作者主观情感鲜明,客观事物清晰。进入创作过程时,语言挥洒自如,想象超越时空。
(3)陆机同时也认为,创作构思中的想象是随着情感和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 19.陆机是如何论述灵感在艺术构思中的表现和作用的? (1)所谓灵感即“感兴”或“应感”。
(2)陆机认为灵感的表现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应感之会”,即灵感的畅通;一种是灵
13
感的“六情底滞”,即灵感的闭塞。灵感畅通来源于“天机”,此时文笔如花;灵感闭塞,则文思枯竭,难以写出美文。
(3)陆机只强调作家灵感的主观作用,忽视了现实生活和社会习染对作家灵感产生的作用,有其片面性。而且因为时代的限制,他无法对灵感的产生作出科学的解释。
20.陆机认为文学创作应注意那四个问题?
(1)从文章剪裁论文意与文辞的关系,要求达到辞意双美。 (2)要求通过警句来突出中心主题。 (3)力避雷同,以求创新。 (4)精美词句,以免平庸之讥。
21.陆机认为文学创作应防止那五种弊病?
(1)防止篇幅狭小,缺乏音韵之美。即“清唱而靡应”。 (2)防止美丑混合,文不调谐。即“应而不和”。 (3)防止重词遗理,流于空泛。即“和而不悲”。 (4)防止迎合时俗,格调不高。即“悲而不雅”。 (5)防止清淡疏缓,缺乏趣味。即“雅而不艳”。 22.陆机是如何论述文体与风格的关系的?
(1)陆机认为,客观事物的多变决定了文体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2)作品风格的多样变化,又与作家艺术个性密切相关。
(3)不同文体具有各异的风格要求,也是形成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23.如何看待陆机《文赋》注重论述文学形式的倾向?
(1)陆机《文赋》是论文学创作的专篇,必然要论及文学的形式问题。这是他的优点和特点所在。
(2)后人批评陆机的文论有形式主义倾向,主要是受到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这是不全面,也不正确的。
24.如何看待陆机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之说?
(1)“诗缘情”是从诗歌内容方面提出的要求,强调诗歌的抒情性。“绮靡”则是从诗歌的形式方面提出的要求。
(2)陆机此说,说明他既重视文学的内容,也重视文学的形式。
(3)陆机强调文学的情感特征,这比“诗言志”更符合诗歌的本质特点。 25.葛洪文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葛洪文论主要见于他的《抱朴子》一书,他所谓文,主要是指学术著作。
14
(2)反对贵古贱今,主张今胜于古。 (3)主张德行与文章并重。 (4)强调著书立说要有助于教化。 26.简述声律论的形成阶段。
(1)上古时期诗乐合一,故诗歌声律与音乐完全融合。
(2)战国时,诗与乐分离,诗歌的声调音节之美,逐渐为人所认识。
(3)汉魏六朝时期,批评家已认识到声律是诗歌语言形式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并未从理论上解决这一问题。
(4)六朝汉语音韵学的发展及其佛经的转读音译,为声律论的成熟奠定了条件。 27.简述声律说及其沈约的相关理论。
(1)六朝的一些音韵学著作已发现了汉字字音的五声,以及反切等注音方法。 (2)南朝受佛经转读和梵文拼音的影响,又发现了汉语四声。陈寅恪的《四声三问》一文对此作了发明。
(3)四声的发现和应用,形成了最初的诗歌声律,并产生了相应的永明体诗歌。沈约是最早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上的诗人,并撰有《四声谱》。
(4)沈约的主要理论就是“四声八病”之说。声即四声,用以定韵;病即八病,用以求和。八病是建立在四声基础上的,四声八病说也称为永明声病说。
(5)沈约把四声分为两类:浮声和切响,即平声和仄声(上、去、入)。他要求五言诗一句中,除了双声叠韵词之外,不能出现同声或同韵的字,如有不合,即称为“病”。而一联之中,前后句平仄声调应该错开。
(6)沈约的声律理论既有正面的立说,又有反面的破说,既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又结合了相关的创作实践,是唐代近体诗的先声。
28.简述《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1)《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体大思精的理论巨著,全书可分为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等。
(2)总论也可称为“文之枢纽”,指从《原道》到《辨骚》五篇;文体论也可称为“论文叙笔”,指从《明诗》到《书记》二十篇;创作论和批评论合称“割情析采”,其中《神思》至《总术》十九篇为创作论,《才略》、《知音》、《程器》可称为批评论,《时序》、《物色》两篇兼而有之;《序志》篇相当于后序。
(3)刘勰的文学思想以儒家经典为主,但也吸取了不少道家和佛家的思想。 29.《文心雕龙》“文之枢纽”包含哪五篇?其间的关系怎样?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