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9 4:56: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中明确提出( )。 A.不平则鸣 B.文以明道 C.气盛言宜 D.发愤著书 3.在《答庄充书》中提出“以意为主”文学观的文学家是( )。 A.杜牧 B.杜甫 C.韩愈 D.柳宗元 4.下列诸说中属于苏轼提出的理论是( )。
A.点铁成金说 B.功夫在诗外说 C.夺胎换骨说 D.风水相遭说 5.提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的理论家是( )。
A.方回 B.王若虚 C.吕本中 D.黄庭坚
6.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在( )中提出的。 A.《寄唐生》 B.《新乐府序》 C.《与元九书》D.《读张籍古乐府序》 7.司空图“思与境偕”出自( )。
A.《与王驾评诗书》B.《诗品·含蓄》 C.《诗品·形容》D.《诗品·精神》 8.苏轼“随物赋形”的观点是在( )提出的。
A.《自评文》B.《与二郎侄》C.《评韩柳集》D.《答谢民师推官书》 9.严羽的籍贯是( )。
A.福建邵武 B.福建福州 C.福建莆田 D.浙江金华 10.《沧浪诗话》的理论核心是( )。
A.诗辨 B.诗法 C.诗体 D.诗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序号写在括号内,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不得分)
1.传为王昌龄所作的《诗格》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的构思境界有( )。
A.意境 B.情境 C.物境 D.情景 E.思境 2.唐代提出与意境相关理论的批评家有( )。
A.皎然 B.杜甫 C.权德舆 D.韩愈 E.刘禹锡 3.下列属于司空图提出的理论主张有( )。
A.象外之象 B.味外之旨 C.以意为主 D.气盛言宜 E.不平则鸣 4.以下与司空图有关的选项有( )。
A.字表圣B.今山西永济人C.著有《与极浦书》D.曾隐居庐山 E.自号知非子 5.严羽把“悟”分为( )几类。
A.一知半解之悟B.顿悟 C.透彻之悟 D.不假悟 E.渐悟 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处填写正确答案)
41
1.殷璠的《河岳英灵集》代表了唐代_____年间的诗学水平。 2. 韩愈在_____中提出“不平则鸣”说。
3._____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穷而后工”的理论。
4.司空图《与极浦书》中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要求,主要是受到____的启发。
5.李清照的《词论》作于北宋末年,提出词_____之说。 四、名词解释题
1.《河岳英灵集》2.《词源》 3.文以明道 4.不平则鸣 6.韵味说 7.点铁成金 8.夺胎换骨 9.妙悟说 五、简答题
1.简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 2.简述方回诗论的基本内容。 3.简述唐代的小说理论批评。 4.简述皎然的“取境”理论。
5.简述韩愈有关古文语言方面的理论。 6.简述白居易关于诗歌与政教的关系理论。 7.简述司空图韵味说的艺术原则。 8.简述苏轼“辞达”的文学观。 9.简述苏轼平淡自然的文学观。
10.简述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艺观。 六、论述题
1.司空图是如何对其韵味说进行诗化表达的? 2.黄庭坚是如何论述诗歌创作的本源的?
3.严羽为什么提出“以盛唐为法”的主张?试作分析。 4.试析严羽的诗歌审美特征论。 5.什么叫“妙悟”?试分析。 6.试析苏轼的传神理论。
7.韩愈的文论思想包含哪几方面?试作分析。 8.皎然认为意境的本质及审美特征是什么? 9.试析张炎《词源》的基本内容。 10.简析隋唐五代文论的发展阶段。
42
5.气盛言宜 10.别材别趣说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D 5.A 6.C 7.A 8.A 9.A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CE 3.AB 4.ABCE 5.ACD 三、填空题
1.开元、天宝 2.《送孟东野序》 3.欧阳修 4.戴容州 5.“别是一家” 四、五、六题答案请参考“思考题”部分
第四章 明清诗文理论
基本知识
1、清代前期是中国诗文理论的总结时期。
2、明初诗文以宋濂、刘基、高启为代表。其中宋濂被朱元璋推为“开国文臣之首”,高启被毛泽东誉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3、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承宋代严羽《沧浪诗话》的余绪,把唐诗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对明代文坛影响很大。
4、李东阳的《麓堂诗话》集中体现了他的论诗主张,以他为首的茶陵诗派对明初“台阁体”诗歌形成了冲击,并启发了后来的前后七子。
5、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提出“真诗乃在民间”观点的是李梦阳。 6、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7、介于前、后七子之间的文学流派是唐宋派,她的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其中茅坤编有《唐宋八家文钞》,创作成就最高的则是归有光。
8、明代万历时期文学的代表是李贽和公安派。李贽提倡“童心说”,重视戏曲小说,是明代最进步的思想家和文学批评家,也是明代后期文学解放思潮的主要理论代表。
9、竟陵派以锺惺和谭元春为代表,他们合作编辑了《古唐诗归》,在创作上追求“幽深孤峭”的风格。
10、晚明的艾南英重弹唐宋派的旧调,而陈子龙则发挥了后七子的理论。
43
11、明末清初三大家是指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2、王士祯是继钱谦益、吴伟业而起的诗界领袖,以标举“神韵说”著名。并编选了《唐贤三昧集》。
13、清初对我国诗学贡献最大的是叶燮的《原诗》,《原诗》用理、事、情来概括客观世界的事物,用才、胆、识、力来说明诗人从事创作的主观条件。
14、清代乾隆年间主盟诗坛的是沈德潜,他以格调说风靡一时。格调说源出严羽,发端于李东阳,大倡于前后七子。
15、翁方纲的“肌理说”是一个以学问为本,通法于变,而一概求诸古人的诗学体系。他代表了多数朴学家的诗学观点,形成了一派“学人之诗”。
16、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出“性灵说”,与沈德潜的格调说和翁方纲的肌理说相对立。性灵就是真情实感、真性情。
17、赵翼与郑燮论诗与袁枚相近,都崇尚性灵。
18、赵翼《论诗绝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特别强调创新。 19、清初散文,侯方域、魏禧、汪琬三大家齐名,他们论文皆宗唐宋八大家。
20、清代散文理论批评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 其得名是由于它的三位创始人——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
21、方苞提出“义法说”,刘大櫆讲究神气音节,姚鼐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位一体说。 22、章学诚的《文史通义》综合探讨史学与文学,提出义理、博学、文章三者统一。 23、陈维崧编有《四六金针》,李兆洛编有《骈体文钞》,对于推广骈文起了重要作用。而提倡骈文最力的是阮元,他是清代骈文派,一名仪征派或文选派的代表人物。 24、阳湖派的代表人物是恽敬和张惠言。
25、清代词学:清初有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崇尚苏轼与辛弃疾的豪放词风;后有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词派,宗奉姜夔与张炎的词风;嘉庆以后有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强调比兴寄托之说。
26、“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是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中提出的重要观点。
27、李梦阳在《与李空同论诗书》中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
28、在后七子中首先提出论诗纲领的是谢榛,而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王世贞。 29、谢榛著有《诗家直说》(一名《四溟诗话》)。
30、王世贞著有《艺苑卮言》,他认为:“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认为宋诗格调不及唐诗。
44
31、公安派是活动于明代万历中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 代表人物是袁宏道及其兄宗道、弟中道。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习称公安三袁。他们对明代文坛的拟古现象作了批判。 32、公安派以袁宏道为首,他字中郎,曾问学李贽。
33、袁宗道推崇唐代的白居易和宋代的苏轼,名其斋白苏斋。著有《文论》上下篇,重点阐明古今诗文不可因循相袭的道理。力破贵古贱今的观念。袁宏道则在此基础上肯定闾巷民歌的不朽价值。
34、性灵说是公安派文论的核心。袁宏道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作《叙小修诗》,首次明确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主张。 35、性灵说的三个特点是:露,俗,趣。
36、公安派的理论主要是就诗歌创作而言的,但其实际创作成就却主要体现在小品文方面。 37、袁中道在前后七子与前期公安派之间,大致采取一种折衷调和的态度;提倡师法唐人,而不拘一格;直抒胸臆,而不入于俚俗。
38、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文学批评著作主要有《诗绎》、《夕堂永日绪论》(内、外编)、《南窗漫记》,这三种著作后合编为《姜斋诗话》三卷。另有《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等。
39、王夫之提出“诗以道情”的观点,但他主张将“性”与“情”融为一体,提出“诗以道性情,道性之情也”的新思想。
40、王夫之《姜斋诗话》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由情中景,景中情。”认为诗歌意象中情与景结合的程度不同,会使诗歌审美意象表现为不同的形态。
41、“现量”本是佛家因明术语,王夫之借用作对诗歌创作中意象的生成进行概括。 42、王夫之认为诗歌的兴、观、群、怨同源于情,故称“四情”。
43、叶燮字星期,号己畦,人称横山先生,江苏吴江人,著有自成理论体系的诗话专著《原诗》。
44、叶燮把创作概括为四个过程:基础,取材,匠心,文章。
45、叶燮把理、事、情作为审美客体和反映对象,也就是创作的客观条件。 46、叶燮把才、胆、识、力作为创作的主观条件,而以“识”为最先,最为重要。 47、叶燮第一次把“形象”与“思维”结合起来讨论。
48、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诗论著作有《池北偶谈》、《居易录》、《香祖笔记》、《分甘余话》、《古夫于亭杂录》、《渔洋诗话》等,后人合辑为《带经堂诗话》。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