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十三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8 9:37: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

一的整体,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3.史论观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质疑

有学者对传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概念提出质疑,认为……第二次技术革命(1870~1914年)通过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强化了第二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支配地位,也给第三产业增添了新兴部门,但并未带来三大产业之间的另一次结构转换(质变),因此不能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主题一 技术革新与产业重组——两次工业革命

[史料研读]

史料一 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企业家中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国。……摆脱常规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使在非国教徒中间产生很大一部分实验者和发明者,而他们的节俭使他们把利润再投资于实业。……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史料三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史料四 到17、18世纪之交,……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

5

里草木不生。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妓女5万,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解读史料┃

1.史料一以省略号分层,逐层分析了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有利因素。据史料可知,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2.史料二、三注意两则材料出处和史料二中的时间“1914年”,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据此判断美国出现福特式“创新”与当时正在进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流水线作业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福特汽车的销量巨增,有助于垄断组织的产生。 3.史料四主要说明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恶化的同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运用史料┃

1.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

答案 (1)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2)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的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发展。

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 答案 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 3.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工业革命对社会思想的影响。

答案 社会矛盾加剧,马克思主义产生;形成了一些现代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时间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史论归纳]

1.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