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4/7 11:24: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泗水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11月质量检测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于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3.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中国最古老的飞天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又向前迈出巨大一步。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为刘恒,为避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反映出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4.对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别贯彻各种政令 B.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C.根本目的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D.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原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5.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策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
6.自秦汉以来,中央官制和地方管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对边疆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7.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类似于后世的六部,具体执行皇帝命令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8.秦统一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系统的国家管理机构——金字塔式的中枢行政系统……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材料说明 A.皇帝制度保证了行政的有效运作 B.三公九卿制度设计得比较合理 C.御史制度促进了国家行政的运行 D.郡县制度推动了中央集权加强
9.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其中“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是指
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B.汉初郡国并行制 C.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 D.汉代实行察举制 10.朱弁《曲淆旧闻》“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变。”司马光《涑水纪闻》“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下列对唐宋时期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强干弱枝,内外相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对军力部署的基本要求 B.唐朝后期这一原则被破坏
C.北宋初期将兵权收归中央 D.封国是这一时期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
1
11.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抗日战争:①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的道路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