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6:00: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五单元
一、背景材料:
1、 《老子》共81章,约五千余字。基本上是韵文。分为道经(1-37章),德经(38-81章)两部分。传统次序是把道经放在前边,德经放在后边,故又称“道德经”。 2、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之一。他的哲学思想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主张保守,反对进取,在政治上宣扬“绝圣弃智”、“知足不争”、“无为而治”,反对科学进步,主张退归原始。从方法论来说,具有朴素的说辩证法思想,认识到事物的存在是对立的,互相依存的,而且是互相转化的(“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等)。
3、 《老子》对后世影响很大,韩非、王充等人吸收了其中的辩证法,成为进步思想家,有的人却吸收了其中保守、消极的成份,脱离现实。 二、常用词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为:《说文》,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罗振王《增订殷墟书契考释》:手牵象形。 该句中略等于“是”。
2、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下:《说文》:底也。指事 该句中的意思是:“低”。
3、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处:《说文》:止民。得几而止,从几,从夂,虍声。 该句中的意思是“治,作,施行”。 4、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居:《说文》: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段玉裁改作:“居,蹲也。从尸,古声”。 该句中的意思是“当”或“任”。 对比:居—住—宿 5、孰能有余以奉天下? 奉:《说文》:承也。从手、从艹,丰声。 该句中的意思是“供养”。
6、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垂死而不远徒。 什:《说文》:相什保也,从人,十。 该句中的意思是“十倍”。 对比:十—什 三、词类活用及主要句式 1、小国寡民。
2、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四、相关知识:
1、无所:古汉语凝固结构,所字词组作“无”的宾语。可译为“没有??的地方(东西)”。 2、汉字部首:尸部(功成而弗居) 宀部(凿户牖以为室)
手部(高者抑之;损不足以奉有余)
庄子·胠箧 一、背景知识:
本文是《胠箧篇》中的一部分。文中从防止小偷撬箱、掏包,开柜谈起,一方面揭露了当时
社会上“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黑暗现实,对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借鉴作用。但另一方面,把窃钩,窃国的原因归结为圣人的存在,是非常荒谬的。并进而提出“绝圣弃智,大盗及止”的主张,要毁掉文明,阻止社会进步,使人们回到混混沌沌的原始状态中去,这显然是消极、落后的。 二、常用词
1、将为胠箧,探囊 发匮之盗而为守备。 发:《说文》:射发也·从弓,癹声。该句中的意思是:“启封,开。” 备:《说文》:慎也。从人, 声。该句中的意思是“防备”。 对比:完——备
2、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 竭:《说文》:负举也。从立,曷声。该句中的意思是:“干涸”。 3、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权:《说文》:黄华木也。从木,雚声。该句中的意思是:“秤,秤锤。” 衡:《说文》:牛触,横大木其角。从角,从大,行声。该句中的意思是:“秤” 对比:权-——衡——度——量
4、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 斗:《说文》:十升也,象形。该句中的意思是:“量粮食的用具,十升为斗”。 5、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矫:《说文》:揉箭箝也。从矢,乔声。该句中的意思是:“揉曲使直”。 三、主要句式:
1、则必摄缄滕,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2、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3、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4、擢乱六律,铄绝竽瑟。 5、灭文章,散五采。 四、相关知识:
六律,六律:十二律相生的三分损益法。
十二律 黄 钟 大 吕 太 簇 夹 钟 姑 洗 中 吕 蕤 宾 林 钟 夷 则 南 吕 无 射 应 钟 五 声 宫 商 角 徵 羽
七 声 宫 商 角 变 徵 徵 羽 变 宫 现代音名 C #C D #D E F #F G #G A #A B 三分减一 三分增一
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四象
黄钟 林钟 太簇 南吕 姑洗 ??? 庄子·百川灌河 一、背景知识:
本文是《庄子·秋水篇》中的一段。通过河神顺流东行,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后,对海神的一段谈话,说明了“天外有天”,“强中有强”的道理,对那些盲目自大的人,是一面极好的镜子。 二、常用词
1、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时:《说文》:四时也。从日,寺声。该句中的意思是:“按时”。
2、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说文》:危也。从歹,台声。该句中的意思是:“危险”。 三、主要句式:
1、 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 2、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4、 我之谓也
5、 以为莫己若者。 四、相关知识:
1、 望洋:仰视的样子。是联绵词。在构词上,联绵词的特点是:一个词素,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不能拆开。故词中的每一个字,只表音节,不表意义。(望洋向若而叹曰) 2、 且夫:略等于说“且”,增加了“夫”字,表示要发议论。(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者)
3、 以??为: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 面——脸: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5、 汉字部首: 页部(欣然自喜) 庄子·庄子钓于濮水 一、背景知识: 本文选自《秋水篇》,通过庄子对楚国使臣的回答,表明了庄子不愿做官,而要隐居山林的思想。
二、主要句式:
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三、相关知识 1、 往——去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2、“以”的用法: 庄子钓于濮水 愿以境内累矣。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3、 汉字部首:
页部(庄子持竿不顾曰) 庄子·惠子相梁 一、背景知识:
这段寓言故事,主要讽刺了那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庄子的朋友惠子是用来指代这类小人的。不一定是史实。 二、主要句式: 1、惠子相梁
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 三、相关知识: 于是惠子恐。 于是鸱得腐鼠。 庄子·运斤成风
一、背景知识:
本文通过匠石运斤成风的寓言,说明了做一件事,需要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都具备,缺少一方,就无法做好的道理。 二、常用词: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 听:《说文》:聆也。从耳, ,壬声。该句中的意思是:“由着,放任,任从”。 三、相关知识: 1、吾无以为质矣。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2、尝试为寡人为之。 臣则尝能斲之。 庄子·曹商使秦 一、背景知识:
本文讽刺了那种不顾国格,人格,谄谀别人而得到利益的人。 二、常用词: 夫处穷闾阨巷。 穷:《说文》:极也。从穴,躬声。 该句中的意思是:“阻塞不通” 对比:贫——穷 三、主要句式:
1、 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2、 破痈溃痤者,得与一乘。 吕氏春秋·察传 一、背景知识:
《察传》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主要论述了对于传言要进行仔细考察研究,而不要盲目听信的道理。文中指出,传闻的事物多“类非而是”或“类似而非”,如果对传言不加考察,而妄听轻信,小则可能上当受骗,大则会酿成身死国亡之祸,不得不谨慎从事。只有“缘物之情及人之情”,即遵循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才能达到察传的目的。 二、常用词: 1、察传
察:覆也。从宀,祭。该句中的意思是:观察,审察。 2、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过:《说文》:度也。从辵 ,呙声。该句中的意思是“过错”。 3、重黎又欲益求人。 益:《说文》:饶也。从水,皿。该句中的意思是“多”。 4、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 节:《说文》:竹约也·从竹,即声。该句中的意思是“关键”。 5、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 经:《说文》:织也。从系, 声。该句中的意思是“原则,界线”。 三、主要句式: 1、闻之于宋君。 3、以平天下。 4、然则何以慎? 四、相关知识:
1、 连词“而”: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 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2、 汉字部首:
辵部(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参考书目:
1、朱谦之《老子校释》 2、陈鼓应《老子译注及其评介》 3、陈鼓应《庄子今注今泽》 4、梁启雄《荀子简释》 5、梁启雄《韩非子浅解》 6、陈奇猷《韩非子集释》 7、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 8、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 古代汉语通论(十三) 连 词 介 词 一、连词
虚词的基本作用是连接和附着。连词用来连接各类实词,介词附着在各类实词或实词词组前面。我们学习虚词,要掌握其语法特点:(1)它连接、附着的是哪类实词;(2)表示什么样的语法意义。连词连接具有并列关系的词、词组或句子。
从连词连接的成分看,有的是词或词组,有的是分句。每个连词必定要连接一定的成分,而且要表达一定的关系。 (一)与:“与”字作连词,连接平列的两个词,和现代汉语的“和”、“同”相当。“与”字只连接名词(或用如名词者),不连接形容词或动词,那是“而”字的任务。(吕叔相《文言虚字》)
例: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 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氏) 3 、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吕始春秋) 4、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论语·子罕) (二)及:“及”和“与”大致一样,它所连接的也是两个平列的名词性成分。 例:1、生庄公及共叔段。(左传·隐公元年)
2、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史记·陈涉世家)
3、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吕氏春秋·察传)
(三)且:可以连接实词,也可以连接小句。它连接的实词主要是形容词,也可为动词。(表示更进一层的意义。)连接动词或小句时,表示意义更进一层;连接形容词时,不表示转所,只是顺接。连接形容词时,不表示转折,只是顺接。意义相当于“而且”、“再说” 例:1、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2、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论语·微子) 3、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秦伯) △ “且夫”也是连词,作用同“且”。“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四)而:不连接名词,只连接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还可以连接句子。若连接形容词,表示两种性质的联系;连接动词,则表示两种行为的联系。从它所表示的关系上大致可以分为顺接和逆接两种。若“而”连接名词,则名词活用为动词。
顺接和逆接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分清的,但有时却难以辨别。所谓顺接,是指所连两项在